首页 项目动态 行善者生命故事
项目介绍
行善者生命故事
项目进展
项目效果
资助对象
执行机构
  • 这位77岁的老人,用4年倾尽一切,让数百名贫困大学生免于辍学之苦

    2017-03-20

    在广西北流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虽然已经退休但并不安于悠闲舒适的生活在过去的4年里他一直牵挂着大山里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们他用微薄的退休金无私资助了27名贫困大学生并倾尽一切为数百名学生筹集上学的经费和奖学金让他们免于辍学之苦这位老人叫周兴云▲ 周兴云老人23年前周兴云老人从工作岗位退休虽然他有5个子女都曾劝老人同他们一起居住方便照顾他衣食住行但是老人还是选择独居在老家一个人过日子周围的老人闲时要不钻茶馆要不是打麻将周兴云觉得这些事情不适合自己于是老人便跑到周氏联谊会发挥晚年余热在这里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向捐助者进行募捐助学▲ 周兴云记录的捐资档案2012年他看着花名册上众多的贫困大学生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一直等待别人的资助有可能孩子会因此辍学既然来做助学还看到这样的情况实在是于心不忍他盘算着自己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除了基本的生活开支外还有不少结余为什么不拿钱做点有意义的事呢?从此,他开始亲力亲为做助学 “每一个孩子的家里我都去看过确实贫困,让人心酸”周兴云说走访的形式大多是步行“要爬山,连摩托车都去不了。”他常常带着两个面包和一壶水就出发了每次出去都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孩子们的家大多住在山里交通不便跋山涉水不说经常要在路上周折对于一位将近80岁的老人这着实是个不小的困难有好几次周兴云回家后就感冒了但过几天他又出发了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如同周兴云的子女路的远近从来不是隔断他前进步伐的障碍▲ 这些年,孩子的资料堆了满满一书架周兴云独居的小屋在北流城区是一间只有20多平方米的平房除了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外整个房间装满了一叠叠整齐的旧报纸和贫困大学生的资料家里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看上去显得十分寒酸。桌面上几张薄纸上清楚地写着“周丽丽1700元、周小又1600元……”上面记着27个人的名字他们都是4年来周兴云资助过或正在长期资助着的学生除了这些他自己资助的学生之外他对接捐助者帮扶的贫困大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很难相信,一个靠退休金生活对自己如此“刻薄”的老人对贫困学子花起钱来却是满腔热情老人虽辛苦却感到快乐和满足寒暑假期间受资助的学生会来看望他,陪他聊天临走时老人总会给他们一些助学金“我做这些事不求任何回报,只希望你们能学好本领,早日为国家做出贡献”老人的教诲一直留在孩子们的心里▲ 老人看着孩子的资料,心里一直牵挂着如今,他已是77岁的老人身体大不如从前精力也日渐减弱他虽然渐渐从联谊会的事务中抽身出来但他始终坚定地说“我还会继续寻找贫困大学生,继续用自己的退休金支持他们。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投入到扶贫工作中,我的工作后继有人了”说到这里老人的眼中露出了一丝欣慰▲ 老人家里的墙上挂着他帮助的孩子为他写的诗特别鸣谢特邀观察员伙伴集团六区  茶山一分行助理陆思宇       建辉基金会关注的人群,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却积极行善的普通人:他们收养弃婴、赡养非亲非故的孤苦老人、多次冒着巨大风险抢救他人生命、舍己捐资助人、创办互助型自组织、亲力亲为关怀最弱势群体、艰难地创办社会福利场所……       这些人,我们称之为“个体行善者”。他们中的很多人生活贫困,处境艰难,急切地需要你的关注和支持,但他们却与你原来帮助的对象有所不同,因为他们和你一样,是富有慈悲之心,且身体力行的行善者!       愿善良的人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 这间中国“最暖心”五元旅社,不仅帮农民工解决住宿,还收养了十几个弃婴!

    2017-02-21

    ▲ 庄美兰在云南省曲靖市有一个小小的旅社它和我们所见到的光鲜亮丽的酒店不同它看起来狭小又昏暗条件也十分简陋但住在这里的旅客只需要支付四五元钱就能安稳地住上一晚这些旅客大都从贫苦的农村来他们在城里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微薄的收入旅社的主人希望能给这些农民工一个落脚之处让他们不再因为没钱而露宿街头这个充满善意的旅社的主人是一个80岁的老奶奶她叫庄美兰他不仅帮助了成百上千的农民工解决住宿问题而且她还开用旅社所挣的微薄收入收养了十几个被父母遗弃的孩子▲ 庄奶奶经营着一个小杂货铺,有农民工来买东西没钱,奶奶就说先欠着,以后再给1969年庄奶奶在一个破草堆里捡回了她的第一个孩子阿芬当时庄奶奶看见奄奄一息的阿芬她心疼不已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把阿芬带回家抚养此后的几十年庄奶奶不断地收养别人“不要的孩子”而本就拥挤不堪的小旅社也变得更加人满为患阿芬要是还活着今年就已经48岁了这些年来为了报答庄奶奶的养育之恩她不仅抚养自己的孩子还主动把庄奶奶收养的另外两个孩子接到自己身边抚养不幸的是去年阿芬突然病倒在床半个身子完全瘫痪由于阿芬的家庭困难她也只能在家里简单喝些中药来缓解病情为此,年迈的庄奶奶在照顾其他孩子时还得照顾这个年纪同样不小的瘫痪女儿虽然庄奶奶早已力不从心但她依然没有选择放弃她说:“孩子再大,那也是我的女儿,我舍不得”可是,哪怕再舍不得阿芬终究还是没有逃过一劫就是这样一位善良的老人在该安享晚年的时候接连受到了打击近些年,由于国家政策庄奶奶收养的十几个年幼的孩子陆续都被好人家收养2012年,最后3个年幼的孩子也都被接到了福利院其中最小的孩子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没过多久就不幸去世了庄奶奶说:“当时听到孩子没了我非常难过,这就像是在挖自己的心啊!”▲ 庄奶奶翻看被外国夫妇收养的娇娇和富富的照片被好人家收养的这些孩子里面娇娇和富富的家庭是最特别的收养他们的是一对外国夫妇由于远隔重洋庄奶奶和这两个孩子想见一面简直比登天还难而在庄奶奶心里牵挂最深的也是这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都有一点残疾娇娇少了一只手掌富富患有唇腭裂庄奶奶说这两个孩子都非常听话在家时还会帮她做家务虽然在她的强烈要求下福利院不时会给她带来几张孩子的照片。“可是我还是非常想他们他们又聪明又可爱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能见上一面。”老人看着照片哭着说。▲ 庄奶奶看着照片,流下了思念的眼泪前年9月庄奶奶唯一的亲生儿子也去世了如今,在庄奶奶身边还剩下两个孩子19岁的阿林因为残疾找不到工作只能留在家里帮庄奶奶照看旅社17岁的红艳马上就要上大学一年的学费就要7000多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即将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庄奶奶咬咬牙,还是决定坚持下去她说:这个钱她交得很开心因为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前途更重要。特别鸣谢特邀观察员曲靖市南城门品味一号厨师长 顾登龙       建辉基金会关注的人群,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却积极行善的普通人:他们收养弃婴、赡养非亲非故的孤苦老人、多次冒着巨大风险抢救他人生命、舍己捐资助人、创办互助型自组织、亲力亲为关怀最弱势群体、艰难地创办社会福利场所……       这些人,我们称之为“个体行善者”。他们中的很多人生活贫困,处境艰难,急切地需要你的关注和支持,但他们却与你原来帮助的对象有所不同,因为他们和你一样,是富有慈悲之心,且身体力行的行善者!       愿善良的人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 他冒着刺骨的寒冷,48年从河里救起32条生命,无怨无悔!

    2017-02-04

    对普通人而言冬天出一趟家门都是一件需要犹豫再三的事当我们享受于温暖带给我们的舒适时在辽宁营口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冒着刺骨的寒冷和生命危险用48年的时间在辽河边挽救了32条鲜活的生命他的名字叫邢云发▲ 邢老把所有有关他救人的报道都精心地收集了起来,这一条条剪报,记录着他的每一次善举1968年的冬天邢云发住在辽河的北沿而他所在的单位坐落在辽河的南岸那时候,要想去河对岸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乘坐渡船至少是免不了的北方的冬天一来,河面结冰渡船就没法再行驶了一些人为了过河方便就直接从结了冰的河道上蹚过去可到了冬末,冰开始融化冰面看上去很结实实际上却变得危机四伏有一天住在辽河南岸的温万桥父子到北岸给老伴上坟温万桥一不小心踩到了已经变薄的冰面失足掉进了冰冷刺骨的河水里儿子为了救父亲也不小心也落入水中就在两人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辽河边响起了呼救声邢云发顾不上零下几十度的寒冷一头扎进水里家人闻讯也跟着跑了过去在邢云发的坚持努力下这对父子得救了可是邢云发因为救他们被尖锐的冰棱划得遍体鳞伤▲ 因为长期施救溺水者,邢老落得满身伤病,她的老伴每天都要给他按摩,疼痛才能稍稍缓解从此,邢老开始蹲点在辽河边上救人这一救,就救了40多年有32个人的生命因为邢老得以延续但邢老却因为救人落下了满身伤病对于邢老的见义勇为他的家人从未不理解他自己也从不后悔尤其老伴的一句话却敲在了每个人的心头“他们是一家人缺了一个,他们会难过,会过不好年可我们也是一家人老邢要没了我们也会难过,也会过不好年。”▲ 邢老每天坚持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今身体也好了许多现在,老两口都退休了邢老年轻时工作的工厂早已倒闭老俩口的退休金也非常的少由于多年救人寒冷的冰水对老人造成了身体上的疼痛也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痕迹他的脚被冰棱划伤留下了很大的伤疤他的膝盖弯曲、变形手臂上也留下了不少的伤疤老人的退休金除了维持生活必须剩下的便全部都用来买药▲ 邢老的伤残等级证几年前辽河上架起了一座漂亮的大桥两岸的居民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冬天在危机四伏的冰面上过河了邢老虽然不用再去冰河里救人了但他还是把自己的空余时间投入到社区的志愿服务中去清贫的生活没有让邢老气馁和抱怨他选择用不一样的方式延续着自己的行善之路特别鸣谢特邀观察员鞍山红星公益服务协会  朱晓东       建辉基金会关注的人群,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却积极行善的普通人:他们收养弃婴、赡养非亲非故的孤苦老人、多次冒着巨大风险抢救他人生命、舍己捐资助人、创办互助型自组织、亲力亲为关怀最弱势群体、艰难地创办社会福利场所……       这些人,我们称之为“个体行善者”。他们中的很多人生活贫困,处境艰难,急切地需要你的关注和支持,但他们却与你原来帮助的对象有所不同,因为他们和你一样,是富有慈悲之心,且身体力行的行善者!       愿善良的人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 老人抬老人,为了帮人不服老!

    2017-01-17

    在很多人的眼里老、幼、病、残、孕 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大家帮助或提供特殊便利的人群可在河南洛阳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正在用行动向每个人证明什么是真正的“老当益壮”什么是“老人帮老人”这些老人所在的社区叫中油社区由于隶属于油田建设单位社区里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去了外地只剩下很多“空巢老人”老人们大多身体年迈、行动不便如果碰到生了一场大病对他们来说更是折磨儿子女儿不在身边连下楼看病都是个问题社区里的“马爷爷”是个热心肠看到这样的情形他也忍不住想要帮一把他提议成立一支担架队依靠社区里老人自己的力量帮助更需要帮助的老人“大家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单位的老了住在一个小区冲着这份情谊,咱不能不管”没想到,这一管,就管了七年和大多数的老式小区一样中油社区的小区楼道狭窄,没有电梯抬病人下楼看上去轻而易举其实是个费劲的体力活更是个需要动脑子的专业活因为楼梯狭窄拐弯的时候需要把担架举过头顶还要保护病人的安全如果遇到老人住的楼层比较高那就更是一种挑战了何况,抬担架的并不是年轻小伙他们也是一群老人“抬一次病人担架队员们时常把手蹭破在拐弯时,肘部也常蹭到墙上一路下来累得满头大汗。”为了保持“工作”时的体力马爷爷业余时间还会积极锻炼身体单杠、哑铃、乒乓球......很多年轻人做不来的运动他都能游刃有余除此之外他还和队友们经常实地演习头高脚低、前后一致、提前活动肢体……这些技术要点马爷爷和队友们早已形成了一套规范的操作流程现在,大家配合默契手机不离身、不关机只要电话一响带上担架、给司机带路帮挂号、抬去检查、安顿病房……队友们行动迅速,分工明确。7年下来,马爷爷和队友们为社区里近100名老人提供了急救担架服务有的老人每个月都得去一次医院当他们有需要的时候只要一个电话马爷爷和队员们随叫随到无论自己有多忙多累能够帮到这么多人已经74岁的马爷爷和队友们都感到欣慰“谁家都有老人,谁都有老的一天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帮助别人,自己感到很快乐同时还锻炼了身体收获了大家对我的信任我认为很值得”在一些年轻人看来义务帮老人抬担架,安慰生病的老人忙前忙后为就医不便的老人跑腿都是麻烦事儿我凭什么这么做?但在马爷爷看来人活着不止是为了赚钱花钱能够有机会付出自己帮助他人解除痛苦也是一件幸福的事特别鸣谢特邀观察员李娜       建辉基金会关注的人群,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却积极行善的普通人:他们收养弃婴、赡养非亲非故的孤苦老人、多次冒着巨大风险抢救他人生命、舍己捐资助人、创办互助型自组织、亲力亲为关怀最弱势群体、艰难地创办社会福利场所……       这些人,我们称之为“个体行善者”。他们中的很多人生活贫困,处境艰难,急切地需要你的关注和支持,但他们却与你原来帮助的对象有所不同,因为他们和你一样,是富有慈悲之心,且身体力行的行善者!       愿善良的人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 陈光净师太与她的72个“孩子”

    2017-01-17

    在浙江平阳三台道院住着这样一位老人她既是院里德高望重的师太也是70多个孩子的“妈妈”这些孩子并非她所亲生但她对这些孩子比亲生孩子还要好她的名字叫陈光净▲ 陈光净师太一个云淡风轻的下午我们走访了陈光静师太迎接我们的是小道姑东莱东莱今年19岁和所有同龄孩子一样十分活泼开朗她现在宛如师太的左右手帮助师太料理一些道观里的杂活照顾好几个还在上学的弟弟妹妹还给自己取了一个让人忍俊不禁的网名——“饿货”就是这么一个快乐的孩子却有着令人唏嘘的身世19年前,东莱被亲生父母遗弃收养东莱并把她抚养长大的就是师太▲ 孩子们就是在这里被师太拾到并收养师太今年76岁身高不足1.5米44岁那年她成为重新修建的三台道院的主持1993年冬天一个婴儿被父母遗弃在道院山门外她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当时已年过花甲的师太毅然收养了这个孩子并给这个孩子取名“拾送”自“拾送”住进道观后就不断有孩子被送来有时接连几天天天都有孩子被放在门口师太清静的生活也被彻底改变尽管当时道观条件艰苦她一个人抚养孩子十分操劳但她始终认为挽救弱小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陈光净师太向我们讲述她的行善故事20多年来在通往道观的山路上师太捡到了72个被父母遗弃的婴儿她怀着一颗悲悯之心对送到道院里的弃婴无论身体健康还是残疾都一律无条件收下她尽自己所能或把孩子送给好人家收养或亲自抚养孩子长大即使生活再艰难她也从未放弃保护这些弱小的生命如今几十个孩子中最大的已经20多岁最小的还在上幼儿园好在几个已经长大的孩子已经能够帮师太照顾年纪小的弟弟妹妹▲ 当地媒体对师太的感人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再苦再累都过来了我已经70多岁了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们都能平安长大”在师太的养育下孩子们个个恭谦有礼,温厚善良师太对孩子们更是称赞不已她自豪地说:“我的孩子们个个聪明、漂亮、惹人喜欢。”师太和孩子们守着这座小小的道观清贫却也幸福▲ 虽没有血缘关系,师太与孩子们的感情却无比深厚       建辉基金会关注的人群,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却积极行善的普通人:他们收养弃婴、赡养非亲非故的孤苦老人、多次冒着巨大风险抢救他人生命、舍己捐资助人、创办互助型自组织、亲力亲为关怀最弱势群体、艰难地创办社会福利场所……       这些人,我们称之为“个体行善者”。他们中的很多人生活贫困,处境艰难,急切地需要你的关注和支持,但他们却与你原来帮助的对象有所不同,因为他们和你一样,是富有慈悲之心,且身体力行的行善者!       愿善良的人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 <
  • 1
  • •••
  • 65
  • 66
  • 67
  • 68
  • 69
  • >

Copyright © 2016-2018 Jianhu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6097782号Powered By Gongyi.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