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项目动态 行善者生命故事
项目介绍
行善者生命故事
项目进展
项目效果
资助对象
执行机构
  • 这位中国奶奶,用5毛钱,让无数人买到了终生难忘的好味道

    2016-10-26

           在物价飞涨的今天,5毛钱,可能在超市连1个生鸡蛋都买不到。但是,这位83岁的老奶奶,用23年的善心和始终如一的5毛钱,让成百上千人买回了终身难忘的好味道。       她叫毛师花,来自浙江衢州。从1993年开始,她就在黄坛口乡中心小学附近摆早餐摊,算下来到今年,已经是23个年头了。       他的小摊在当地远近闻名,每天去吃早餐的村民络绎不绝。       石磨磨的豆浆,土鸭蛋做的蛋饼,手工包的糯米粿……在现代化机器生产如此发达的今天,毛奶奶却依然坚持使用自产食材,坚持手工制作,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深冬的清晨,寒风刺骨。天还没亮,毛奶奶却已摆好桌椅,点起炉火,为过往的行人提供早餐……       这些食物浓缩着毛奶奶满满的心意,自然能够让食客们内心充满着温暖。       而更让食客们温暖的,不仅是用良心制作的食物,还有良心的价格——5毛钱。       粽子5毛一个,蛋饼5毛一个,豆浆5毛管饱……       近几年物价飞涨,毛奶奶却坚持5毛早餐不涨价。       这一坚持,就是23年。▲ 吃了20年,33岁的张寅磊早已戒不掉这个味道。从小学起,他就常在奶奶这里吃早餐,他说,奶奶做的鸡蛋饼,有着家人般的朴实和温暖。▲  一年级的刘思佳看见姜寅磊在喝豆浆,他告诉奶奶自己有些口渴,可身上钱已经花完。“没关系,奶奶给你打到袋子里。”毛奶奶拍拍他的肩膀,让他边走边喝,别迟到了。       天开始慢慢亮起来,上学的孩子也慢慢多了起来,他们不约而同的来到毛奶奶的早餐摊买早餐,把小摊围成了一个小圈圈。▲ “早餐奶奶,我要一个粽子一个粿,带走的!”“早餐奶奶,我要两个油饼,一个蛋饼。”       在一声声“奶奶”的称呼下,毛奶奶开心麻利地把早餐递给了孩子们。       毛奶奶对待这些孩子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孙子、亲孙女一样疼爱有加,卖早餐的时候都会多送一点给他们,生怕他们吃不饱、长不高。       学生张梦雅说:“花1块钱买2个蛋饼就可以吃饱,还能省下1块钱。有次没带零钱,毛奶奶笑着说没关系,让我第二天把钱补给她。”▲  一个四年级的同学打豆浆的时候把碗砸碎了,他都吓哭了,奶奶根本没在意碗,反而问他有没有伤到手。▲ 小姑娘要吃的鸡蛋饼卖完了,奶奶装了2个茶叶蛋送给她。       人心向善 人人行善。毛奶奶对孩子们的善,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这些孩子们,大家吃完以后都会做些举手之劳,帮助这位年迈的老人减轻一些负担。       老人忙不过来的时候,有些孩子就自己动手打上一碗豆浆;       有的孩子吃好了就把钱压在碗下,和毛奶奶打个招呼便走了;       有的甚至把用过的碗洗干净,让毛奶奶再用来装豆浆……       所有的一切就像是约定好般的默契。▲ 8点过后,孩子们都去上课了,毛奶奶也准备收摊回家,把桌凳搬到车上,把地面清扫干净,有时还会用热水冲洗。▲ 清扫完毕,毛奶奶用力爬上三轮车,慢慢骑到弄堂底。▲ 毛奶奶一个人住在这座简陋的小平房里,和后面漂亮的楼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每天凌晨1点钟,毛奶奶就要起床开始忙活了。即使是深冬,生物钟也会把奶奶从睡梦中唤醒。             磨豆浆、磨糯米粉、切菜炒成馅、蒸粽子……             奶奶说,用石磨磨出的豆浆,孩子们会多喝一点。       直到凌晨5点钟,奶奶用三轮车分两次把早餐摊的东西运到路口,在漆黑一片中坐定,开始煎蛋饼和糯米粿。       毛奶奶对孩子们十分慷慨,但是每当说到自己起早贪黑做生意的成本的时候,她却显得有点“糊涂”。       她不知道自己每天需要花多少钱,也不清楚每天能赚多少钱,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做了下来。       她说:“苦日子过去了,现在家庭条件不算差,摆摊不是为了赚钱,只是我的生活,和客人说说话,我很快活,每天搬搬东西,也可以锻炼身体。特别是孩子们,看见他们我心里就很舒畅。”       23年的时间,她一直坚持卖5毛钱的早餐,她说,涨价了,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们会吃不饱。       为了避免卖得便宜被同行抱怨,毛奶奶做的早餐并不多,粽子只包30个,一卖完就回家,尽量不影响他们。       近几年物价涨得厉害,一个月细算下来,“糊涂”的毛奶奶每月都要倒贴三四百块钱。       上了年纪后,毛奶奶对食物和睡眠的依赖越来越少,对儿女的陪伴越来越渴望。常年工作在外的儿女也曾多次提出把她接到身边,但毛奶奶说,“20多年都习惯了,真到了城里,只能看看电视走走路,会闲出病的。”        其实街坊邻居都知道,毛奶奶真正舍不得的,是黄坛口的孩子们,是沉淀了一生回忆的老房子。       奶奶的老伴5年前就过世了,老人前前后后养了十几条猫猫狗狗。前段时间,一条终日与她相伴的狗狗被人偷去吃了,奶奶伤心了好久。       “我做早饭时,它就蹲在我旁边;我骑三轮去摆摊,有时突然找不到它,一抬头却看到它在前面等我。现在半夜里只有我一个人,心里还有点怕。”说起小狗,毛奶奶的眼眶泛起了泪花。        毛奶奶的善行感动了四方乡邻,5毛钱早餐的背后,不仅是毛奶奶23年的坚持,还有乡亲们和自己儿女的支持。       村民们以各自的方式支持她——将自产的猪肉、鸭蛋等食材以成本价卖给她。       遇上下雨天,路过早餐摊的村民也会帮助毛奶奶收拾起做生意的家当。       村民们都说:“让孩子们吃毛奶奶的早餐,我们放心。”村民们的默默支持,或许是给奶奶善行最好的回报吧。       毛奶奶的四个儿女心疼自己的妈妈,在多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也只能加入进来,帮忙采购原料,尽可能多地替妈妈分担劳累,并给母亲支付一定的费用。       23年的时光,毛奶奶骑坏了4辆三轮车,更换了四五十只煤炉,唯一不变的是出于本能的对孩子们的怜爱。       很多人说毛师花奶奶傻,可正是有了这么多傻傻的行善者,这个世界才多了一份深情。              建辉基金会关注的人群,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却积极行善的普通人:他们收养弃婴、赡养非亲非故的孤苦老人、多次冒着巨大风险抢救他人生命、舍己捐资助人、创办互助型自组织、亲力亲为关怀最弱势群体、艰难地创办社会福利场所……       这些人,我们称之为“个体行善者”。他们中的很多人生活贫困,处境艰难,急切地需要你的关注和支持,但他们却与你原来帮助的对象有所不同,因为他们和你一样,是富有慈悲之心,且身体力行的行善者!       建辉基金会通过“支持困境中的个体行善者”这一项目,对那些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坚守良心、长期帮助他人的个体行善者给予支持和鼓励,使更多人行善的源动力得以释放,从而实现人心向善、人人行善的理想社会。       愿善良的人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 重阳佳节倍思亲,可惜你再也见不到这位善良的老人了!

    2016-10-26

           他,靠着自己的双腿一脚高一脚低踩三轮赚出来的血汗钱,在十多年的时间里资助了300多个学生完成了他们的大学梦;       他,创办了一家支教公司,倾其一切地捐资助人,感动了每一个中国人,却始终没能在生前入选“感动中国”人物榜。       他,就是白方礼。年轻的白方礼长相清秀      白方礼生于1913年,祖祖辈辈家境贫寒,13岁开始就给人打短工。他从小没念过书,1944年,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他逃难到了天津,在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哪曾想到,从他骑上三轮车开始,这一蹬,就是一辈子。他每天早出晚归、辛劳奔波,勉强维持生计。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       此后十多年间,他先后捐出了善款35万元,他为学生们送去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自己的双腿一脚高一脚低那么踩出来的,是他每日不分早晚,栉风沐雨,用淌下的一滴滴汗水积攒出来的,来之不易,来之艰辛!白方礼老人正在车站等待接客炎热的夏天,白方礼老人蹬着三轮在街头接客,汗水早已湿透了他的背脊              2001年,白方礼捐出了他的最后一笔钱。年近90岁的他已经无力再蹬三轮车,也无力再经营他的支教公司,就只能在车站上给人看看车,把一角、两角的零钱装在一个饭盒里。他存够了500元后,当年冬天,他到天津耀华中学,向学生递上了饭盒里皱皱巴巴的500元钱。他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       2005年9月23日,92岁的白方礼老人永远的离开了,离开了停在他家楼下那辆老旧的三轮车,离开了那些他曾资助过的学生们,离开了崇敬他的人们。为致敬白方礼老人,人们在他去世之后为他立起了塑像              老人去世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继承白方礼的行善足迹。       有人匿名每年向湖南大学捐赠10万元,资助20名优秀学生读书,却始终不透露自己的名字,只希望大家记住“白方礼”这个名字;       有人东奔西跑,四处游说,为的就是帮白方礼老人建一座纪念馆,让更多人知道老人的事迹;       更有人倾家荡产,为白方礼拍摄纪念电影,甚至为了让大家通过电影都知道“白方礼”这个人,不惜让大家都来盗版他的电影。       正是一个又一个的“白方礼们”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亲力亲为的参与行善,并把行善的美好传播给了身边的人。后来的热心人为白方礼老人修建了一个纪念室       网友在纪念白方礼老人的专题网页上如此评论:“ ‘一个馒头,一碗白水,他曾如此简单生活;三百学子,35万捐款,他就这样感动中国。’ 他极端清贫朴素的生活,与他捐出的35万善款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使人们麻木的神经受到触动;他老迈的九旬之躯,与三百学子灿烂的笑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们漠然的心湖荡起了波澜。由白方礼,社会知道了什么叫‘拳拳之心’,什么叫‘积小善成大善’,什么叫‘大爱无言’。白方礼老人让这个社会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你从事的职业多么卑微,只要你竭尽全力去爱,去奉献,你都会变得高贵,受人爱戴。”白方礼老人和资助的孩子们在一起      是啊,这样的行善者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他们收养弃婴、赡养非亲非故的孤苦老人、多次冒着巨大风险抢救他人生命、舍己捐资助人、创办互助型自组织、亲力亲为关怀最弱势群体、艰难地创办社会福利场所……他们大多生活清贫、勉强维持生计,但他们都有一个朴素而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不能无视他人痛苦。当他们不遗余力,承受着经济窘迫、舆论非议和巨大风险帮助他人的时候,你可曾想过,他们才是最需要支持的一群人。       又是一个重阳佳节,今天,我们纪念白方礼,他的离开,成为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痛,但无数的“白方礼们”一直就在我们身边,从未走远。只是……只是!我们来不来得及,愿不愿意像今天的你一样,给予他们关注,给予他们力量与支持!我们希望,从这一刻开始,你能和我一起,关注行善者、致敬行善者、帮助行善者,别再等到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才追悔莫及;       我们希望,全世界个体行善者联合起来!互助起来!越来越多起来,直到满溢到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为众人抱火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为众人抱火者,何忍使其徘徊于风雪!       为众人抱火者,别再等到他......!

  • 她的故事感动了千千万万人,可是你却一点儿都不知道!

    2016-10-08

           走访唐才英婆婆是个下雨天.婆婆生活在江西新余一个年代久远的火车站旁,婆婆家的房子是几十年前自己建的,自家没有卫生间,四五间房子一间间串起来,婆婆在房屋旁边狭隘的土地上种了一些菜,这些菜除了自家吃一些,还能拿到市场上卖点钱。       唐才英婆婆今年81岁,曾经是分宜县人民医院的一名清洁工,她在医院工作了30多年,负责打扫卫生、照顾病人,按婆婆的说法:“什么都做”。因为工作的原因,婆婆不断的捡到“不要的女孩子”,这些孩子,多数是用草纸包着,被弃之于各种旮旯角落里。婆婆实在不忍心看到这些孩子就这样活活饿死,就偷偷的捡回来,偷偷的养着。婆婆的丈夫是有工资的人,但并不支持婆婆收养孩子,因为他们自己还有五个亲生孩子。婆婆不敢带太多孩子回家,只能带着孩子东躲西藏的。“孩子要藏起来,不敢抱出来,不敢带他们看病,也上不了户口,因为私自收养弃婴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要被抓。”       就这样,婆婆捡了三十多个孩子,实在忙不过来,婆婆就出点钱请孤寡的老人帮忙,孩子生病了,婆婆就找医生讨一点药,亲自给孩子打针。婆婆说:“我带到孩子长大一点了,会笑了,惹人喜爱了,再帮他们找好人家收养。”现在,这些收养孩子的家庭都和婆婆有往来,婆婆必须“知道他们过的好,才能放心”。       但也有意外发生,琳琳几次从收养家庭跑回来,养父母称这孩子带不亲,把孩子还给了婆婆。还有婆婆听说港港的养父母对孩子并不好,实在不放心便上门讨要孩子,可对方索要几千元抚养费才放人,婆婆只好四处借钱,最后才把孩子要回来。还有个残疾孩子,婆婆自己实在抚养不了,便把他送到孤儿院,过不了多久,就听说这孩子被一个精神病患者打死了。婆婆说:“我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我也有没带活的孩子,好难过啊。”       就这样,共有6名孩子由婆婆亲自抚养长大,婆婆以一名清洁工微薄的工资,养育了包括亲生孩子在内的十二名孩子。琳琳卫校毕业后在婆婆工作过的分宜县人民医院担任助产士,每天迎接新生命的诞生。港港一直和婆婆一起生活,今年读高三,长得非常阳光帅气。       与其他收养子女的家庭不同,婆婆鼓励他们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她告诉孩子们,你们的父母丢弃你们是没有办法,不要怨恨他们,现在他们年纪也大了,肯定会后悔,也会想念你们,你们等自己有能力了,就要去找他们。可琳琳不想去找,她说:“婆婆收养了我,就是我的亲人,我是一个很幸福的孩子,我有外婆外公,有舅舅姨妈,还有很多兄弟姐妹,我不觉得自己缺什么。”       这几年,好像政策和风气发生了一些变化,媒体和政府都来关心婆婆,表扬她做的好事,给予她各种荣誉。但婆婆的生活依旧,她几乎没有存款,每天弯腰种菜,和留在家里的孙子孙女聊天说话,脸上挂着笑,安详慈爱。       在医院担任助产士的琳琳告诉我,随着二胎政策放宽,遗弃健康孩子的父母越来越少,她所在的医院现在几乎没有遗弃婴儿的,所以婆婆的这种收养形式是一段历史的终结。

  • <
  • 1
  • •••
  • 65
  • 66
  • 67
  • 68
  • 69
  • >

Copyright © 2016-2018 Jianhu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6097782号Powered By Gongyi.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