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菜老妇寻亲3年:孩子的家人啊,你们在哪里!
2017-08-142016年的一个冬日,在河南南阳街头,一群人正围在一辆卖菜的电动车旁,边指指点点,边小声议论着。车子旁边摆着一幅喷绘,上面写着“寻亲启示”四个大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
他赡养陌生老夫妇十几年:“她对我好,我也对她好!”
2017-08-14在辽宁鞍山有位农民,他年近花甲,既没孩子也从未娶妻。他一直过着清贫的日子,每年的收入只有卖农产品得来的4000元,连新衣服也舍不得为自己买一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却用十几年的坚守和善良,做了一件普通人难以企及的事。他的名字叫肖万余。 -
哪怕背弃所有人,也要给孩子们一个最好的归宿
2017-05-17在河南平顶山市,有一个叫做“爱之家”的地方,那里专门抚养和救助需要特殊养护和医疗援助的“被弃孤残儿童”。 至今为止,“爱之家”先后参与了700余名孤残儿童的寄养和救助。 它的负责人名叫朱智红。为了“爱之家”,她曾与姐妹反目、让丈夫寒心、被女儿埋怨……但最终她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感动了所有人,并带动了更多人加入“爱之家”。 “爱之家”的诞生 朱智红曾是平顶山市一家医院的护士。2003年,初为人母的她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在福利院看到那些被遗弃的孩子后,心底被深深触动。 此后她便隔三差五地往福利院跑,她的举动让家里的几个姐弟都受到感染,成为她热心公益的伙伴。 2004年的一天,朱智红和姐姐在福利院见到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党政,在福利院院长的同意下,她们带着这个7个月的女婴寻医治病。 小党政的顺利医治,让她们信心大增,一些患病的孤儿陆续被俩姐妹带回家悉心照顾。 于是,朱智红和姐弟们决定办一个家庭寄养点,专门接受那些需要特殊养护和医疗援助的孤残儿童。就这样,“爱之家”有了最初的形状。 2007年10月19日,“爱之家”这个合法的特殊民间公益组织正式成立,在这里接受照料的孤残病人通常是:早产低体重、需要特殊养育的;或者是术前、术后需要特殊护理的,他们大多来自平顶山境内条件有限的福利院或救助站。 “我的热情和最美的青春都献给了孩子们,但却受到各种质疑。” 十多年来,朱智红肩上扛着的压力一直都在。“爱之家”也承受着各种质疑,比如说他们是靠孩子赚钱的,是为了获取名利等等…… 而真实的情况是,“爱之家”的资金全部来自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的捐款,各种物品也是捐赠而来。 为保证账务公开透明,“爱之家”会定期在网络论坛上公布资金明细,财务报表也请第三方专业人士来做。 “2007年成立时是靠我们姐弟几个凑钱,2008年初,我们经历了没有奶粉、交不上房租、心脏病孩子急需手术等一系列困难,那时,我们恰好在网上认识一些爱心人士,他们帮我们在网上发帖筹措物资。后来,福利院陆续开始支持孩子们治病的路费。2013年底,福利院开始支付孩子的寄养费,每人每月800元。慢慢地,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们的困难情况才有所改善。”朱智红说道。 朱智红为了“爱之家”,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精力和时间,期间她也遭遇过家人的反对。 大姐朱智春原本是最早的发起人,朱智红负责外联。但后来因为对“爱之家”救助对象的理念不合,大姐半路退出,甩手不干了。好在二姐支持朱智红的“理性发展”,选择继续留下来和她一起运营“爱之家”。 朱智红每天来回奔波在单位和“爱之家”之间,常常晚归。有时候还要送孩子去北京上海求医,最多时,一个人要带四个孩子上火车,根本顾不上回家。 有时,女儿妞妞躺在沙发上等妈妈,一觉醒来妈妈还没回家。10岁的妞妞就哭着对妈妈说:“我理解你照顾那些孤儿,可你也要管管我啊。” 家里放着成箱的方便面,朱智红的丈夫和女儿经常泡方便面吃。女儿妞妞告诉朱智红,爸爸有时候烦,就去喝酒,就着方便面。“方便面吃完了,爸爸对你的心也凉透了。” 2012年年初丈夫失业了,朱智红竟然毫不知情。直到半年之后,丈夫眼神冷漠,才让朱智红猛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 朱智红试图和丈夫沟通,但丈夫愤怒地说:“我快乐的时候没人分享,我失落的时候没人陪伴,失了业也没人来安慰我!” 朱智红为此感到无比自责,她说自己真的没有时间顾家,“那么多病情危急的孩子等着救命,一个接一个,停不下来。” 她抬起头,昏黄的灯光映出眼睛里的点点泪花,她努力睁大眼,不让眼泪流下来。 旁边的二姐很想安慰妹妹,却无法开口。那段时间,为了是否救助刚失去母亲的婴儿刘思涵的问题,姐妹俩因为分歧发生了争执,朱智红当时急得号啕大哭。 一向沉静镇定的妹妹情绪如此失控,这让朱永红一时手足无措。她并不知道,近年,随着救助孩子的增多,朱智红越来越脆弱、越来越伤感。后来,朱永红也开始慢慢理解妹妹朱智红的心情,并尽力地去帮助她维持“爱之家”的日常工作。 十多年的坚持,让朱智红的内心五味杂陈。回想起“爱之家”刚开始做的时候,孩子住院费用拮据。有天晚上,她抱着一个身患新生儿黄疸的弃婴去住院,手里只有两百元钱,医院不收治,她几乎要下跪。 “一路走来有太多的艰辛,我不敢回头看。渐渐发现自己很脆弱,很多时候想痛哭释放……这条路,很艰难。我没有好好爱自己的丈夫和女儿,没有好好爱父母和公婆;当然,我也没有好好爱自己。” 徘徊在工作、公益事业和家庭之间,选择不易,舍弃更难。坚强面对,“爱之家”的路还很长 2016年的春节,她专门给公公婆婆买了礼物,一向节俭的公公穿上新棉袄,高兴极了。同样在这一年,她决定尽力抽出时间多陪陪女儿。她还特意烫了头发,希望改变自己的精神面貌。“我也在努力改变。”她说。 无法舍弃,那就坚强面对,朱智红尽自己所能改变现状。 朱智红认真工作,对待同事和病人热情周到,照顾“爱之家”的孤儿有条不紊。 志愿者在走访朱智红时,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她对于自己这份事业的热爱,以及对救助孤残儿童的坚持。 护士出身的她,如今对公益慈善的热忱和远见卓识令人佩服。 谈到孤残儿童寄养现状和未来的趋向,她说:“现在的孤残儿童的‘大机构’集中养育模式,虽然能满足孩子的温饱,大病救治也基本能保证。但是儿童最好的归宿是‘家庭’。集中养护的大机构模式,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我们希望孤儿儿童能够‘回家’。” 无论是家庭寄养,还是收养。目前,我们能做一点是一点。我们希望通过全社会共同倡导、优生优育、儿童保护、增强家庭责任感等理念,为‘儿童利益最大化’创造更好的环境,我们相信世界的明天会由今天身心健康的儿童来谱写。” “一路上因为有许多爱心人士的扶持,机构组织的信任支持,我们才走到今天。救治孤儿就是和死神赛跑的过程,未来的路虽依然艰难,但只要有爱和坚持,什么样的困难也能战胜。”朱智红说。
-
如果是你70岁的时候被拒载……
2017-04-26相信很多人看到了最近的新闻,4月9日晚,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一架国内航班上发生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由于机票超量预订,且没有乘客自愿推迟行程给4名美联航员工“让座”,美联航决定以抽签形式决定必须下飞机的乘客。 一名“被中签”的华裔乘客不愿配合,机组人员找来机场保安,后者将这名年近七旬的老人强行拖下飞机,致使该乘客流血受伤。 “将年近七旬的老人强行拖下飞机”,这样恶劣的行为,突然让小编联想到,在我们国家也有这样一种类似的现象,就是“拒载老人”。 常搭公交的人一定对这种现象不陌生。老人们站在公交车站,朝着即将到站的公交车挥手示意,而公交车却在年轻人都上车后,突然加速径直而去,把步履蹒跚的老人远远甩在站台。 继而出现了另一种令人更加心疼的画面,就是老人们拿着钱用力的挥着手臂示意搭车,而不是出示原本可以让他们享受福利的老年优待证……更不要说路上有什么免费顺风车愿意载老人们了。 来自洛阳的64岁老人胡宏顺,在22年前的一个夜晚开车回家,经过掘山岭村黑乎乎的一条小路时,车灯照射到两位步履维艰的老人,他停下车上前询问,才知道两位老人被公共汽车拒载了,只能走路回家。 “都有老父老母,要是自己的父母在路边无人帮助,心里又该是啥滋味?”胡宏顺二话没说,热情招呼两位老人上了自己的车,顺利将老人“捎”到了镇上。 老人的儿女此时正在家中焦急等待,一见父母安然归来,对胡宏顺连连道谢。“只是顺便捎带一下,但老人和家属那么感动,让我觉得自己这么做很值得。”胡宏顺说。· 免费搭载老人,也能成为一种习惯。 正是这一次顺风车经历,让胡宏顺有了一个梦想:“希望我70岁的时候,也能坐上他人的免费车。”之后每一次外出办事,他都要在面包车上扯一条醒目的红色条幅:“70岁以上的老人可免费乘车。” 不仅如此,他还会在没事儿的时候,经常开车在杨裴屯村到掘山岭村这段路上转转。渐渐地,在这种朴实的“宣传”后,知道他的人越来越多,坐车的人也越来越多。 到后来,他甚至养成了习惯,只要在路上看到老人,就会主动招呼人家上车。· 力所能及做点好事儿,一坚持就是22年。 22年来,他换了三台面包车,免费接送老人4800余次,村里没有不知道这个“热心肠”的人,“捎”思女心切的老人进城看女儿,组织百岁老人去看牡丹……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乘车服务,已经变成了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人开车顺路把行走不便的老人送回家一次不难,但是默默无闻坚持22年免费搭载老人,是很不简单的。 看似平凡普通的村民,却用22年的时间干了件不寻常的事——只要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他都免费让他们搭乘顺风车。“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自家又有车,还不如用它多做点好事儿。”胡宏顺说。· 做善事,绝不违背初衷。 上个月,他从伊川县回村途中,恰遇同村的胡兴刚老人晕倒在路边,他驾车和胡兴刚家人,一道儿把老人送到偃师中医院。待老人看完病,胡宏顺又将其安全送回家。 还有村民想给钱感谢胡宏顺搭载,而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我要是收您的钱,就违背自己的初衷了。” 每天这样开车,很容易入不敷出。爱人张嫩菊说:“他哪里是捎带送?明明是专程去送。一个月下来,得多贴千把块的油钱。” “他这个人就是心善,看不得别人有难处。”儿子胡继涛说。 22年来,冬夏轮回、风雨无阻,胡宏顺开着风挡玻璃上写着“70岁老人、残疾人免费车”字样的面包车,传递和延续着温暖的善意。 《大道之行也》里曾书: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尊老,敬老,是美德;而拒载老人,就是有失美德的行为。 不仅是胡宏顺,全社会的人,都应该拥有这种美德。
-
他做着和江一燕同样伟大的事情,受到的关注却微乎其微……
2017-04-26云南曲靖的王龙羽,辞去稳定的工作,回乡创办福利幼儿园,自费为留守儿童提供启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