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项目动态 项目进展
项目介绍
行善者生命故事
项目进展
项目效果
资助对象
执行机构
  • 你捐的款,帮了这些困境中的行善者(总第十二期)

    2017-04-25

           亲爱的捐助者,感谢你一直以来对困境中的个体行善者的支持与帮助,目前乐捐平台“支持困境中的行善者”项目执行顺利,越来越多的行善者获得每月500-1000元的生活补助或被帮助完成一个心愿,这份补助不仅减轻了行善者的生活压力,也为他们送去了一份来自你我的善意。谢谢你,善良的人。       本周,新增获得生活补助或定向支持的行善者有:王龙羽、尚丙辉、梁永宁、安美棉。项目进展:王龙羽       建辉基金会代捐助者为云南曲靖德胜幼儿园创始人王龙羽汇去了2500元,用于支持行善者为幼儿园购买急需的儿童床的心愿,并继续为其提供1000元/月的生活补助。       3月14日,建辉基金会志愿者刘芳书和贵州盘县社会义工联合会的志愿者们一同走访了云南曲靖的行善者王龙羽和念亚飞,他们创办了一所福利幼儿园——德胜幼儿园,专门为当地的留守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支持。       2012年,王龙羽和念亚飞为了解决当地留守儿童上学难的问题,一起筹办这所福利幼儿园,幼儿园最开始的规模很小,运营艰难,校舍就是几间破旧的老民房……       王龙羽作为园长,一直负责幼儿园的管理,以及费用、物资的筹集,在他的努力下,幼儿园也开始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一些爱心人士的支持,情况得到了改善,幼儿园有了尚未完工的新校舍、也获得了旧面包车、旧床、旧桌椅等基础设施的援助;       念亚飞作为副校长,则负责养猪、养鸡、种地、烤烟、修理旧桌椅、给孩子们理发等等,猪、鸡和菜养起来是给孩子们吃的,烟草烤出来每年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都用来给幼儿园买米买油。由于幼儿园人手不够,他们甚至拉上了自己的爱人来幼儿园做义务幼师和厨师。       渐渐的,幼儿园的孩子越来越多。现在在园里就读的100多个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有一半的孩子交不起学费,王龙羽就把学费全部减免。可是,因为幼儿园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即便是有一些来自外界的支持,也依然捉襟见肘。       王龙羽和念亚飞整天都在为幼儿园的事情牵挂着:地里的菜不够吃时,他们发愁;床不够,很多孩子睡在地上,他们着急;课桌椅差一些,还天天坏,他们无奈;孩子们没有洗澡的地方,只能轮流着一周在太阳下洗一次澡,他们无可奈何;今年烤烟的收入大半要用来支付施工费,来年的米和油,还没有着落……可看着这些大山里的孩子求知的眼神,他们不愿意放弃,哪怕是咬着牙,也要撑下去。本期被支持的行善者还有       广东广州的尚丙辉曾是废品收购站的老板,2014年成立了“尚丙辉关爱外来人员工作室”,收留和帮助了大量有困难的流浪者。(心愿支持12000元,用于购买保险)       广东韶关的梁永宁(网名:老大笨象),他身患“不死的癌症”强直性脊柱炎,卧床十年后做了关节置换手术,依靠拐杖和轮椅代步,他靠自己的毅力,在网络上诞生了一个难以复制的行善奇迹,通过义拍帮助的人不计其数。(心愿支持2000元,用于创建公益论坛)       浙江温州的安美棉,创办福利场所“仁爱之家”,多年来义务收养了几十名流浪的孤苦老人,为她们洗衣做饭、养老送终,不收分文。( 伙伴集团捐助者定向捐助1000元,600元为建辉基金会走访行善者发放的致敬礼金)       在此,建辉基金会再次代表受助的行善者群体,对善良的你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将持续对执行中的“支持困窘的行善老人”项目,以及尚在筹款中的“支持困境中的行善者”、“支持收养弃婴的妈妈”项目的最新进展进行公示,敬请关注。

  • 你捐的款,帮了这些困境中的行善者(总第十一期)

    2017-03-20

           亲爱的捐助者,感谢你一直以来对困境中的个体行善者的支持与帮助,目前乐捐平台“支持困境中的行善者”项目执行顺利,越来越多的行善者获得每月500-1000元的生活补助,这份补助不仅减轻了行善者的生活压力,也为他们送去了一份来自你我的善意。谢谢你,善良的人。       本周,新增获得生活补助的行善者有:饶梅香、赵君路、袁纳纳。项目进展:饶梅香       建辉基金会代捐助者为饶梅香汇去了每月500元的生活补助。       1996年冬天,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饶梅香在家门口看到一个弃婴,孩子当时已经奄奄一息,心地善良的她来不及多想就把婴儿抱回了家。邻居们都劝她,这孩子病怏怏的,一看就是个包袱,你日子也过得艰难,别自讨苦吃了。饶妈妈苦笑了一下,说:“我顾不上这么多了,我虽然穷,好歹有口饭吃,先救了这条命再说。”       这一决定,让饶梅香和弃婴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后的20多年里,饶梅香夫妇一共收养了80多个孩子,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很多患有先天性重大疾病,被认为“没救了”的孩子保住了性命。最忙的时候,夫妇俩不得不同时照看15个孩子,他们从早到晚都是围着这些孩子转,洗衣、做饭、把屎把尿……每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最难的是,这群孩子体质比普通孩子要虚弱很多,只要一生病,他们家就“如临大敌”。      “孩子一生病,哪怕是深更半夜,我们都要背着往医院赶。”饶梅香家到医院7里地,20多年来,夫妇俩不知道在这条路上奔波过多少回。为了给孩子治病,原本就不殷实的家更是捉襟见肘。很多人劝她:“病了就别治了,亲妈都不要他,你捡着当个宝贝干嘛?”饶梅香说:“这孩子因为有病,已经被扔掉过一次,我要是不管他们,他们就只有等死了。”       因为收养的孩子实在太多,当地政府给这些孩子找了更好的去处。可对饶妈妈来说,每个孩子的离开,都犹如一次生离死别,实在忍不住了,就偷偷地去找,远远地看着孩子上学放学,为此,饶妈妈不知道哭了多少回。      “每个都是我一手拉扯大的孩子呀,我舍不得啊……我不要回报,只想知道他们过得好不好。”       如今,身体、相貌稍微好一点的孩子都被人家领养走了,只剩下四个重度残疾的孩子留在家里,他们有各种先天性的缺陷,能活多久都不知道。已经7岁还不会走路的德高整天离不开爸爸,连睡觉都要抱着,身体最健全的大女儿艳子,走路歪歪斜斜的,只会开口叫“妈妈”。       饶梅香夫妇俩都是最朴实的农民,他们没什么文化,不懂什么“未来”,他们所做的这些,只是想给孩子们一个“现在”,那就是让他们活着。本期被帮助的行善者还有       辽宁丹东卖掉房子,放弃娶妻生子, 收养120多名流浪少年的赵君路。(生活补助500元/月)       北京创办“袖珍人之家”,建立网站为同样身患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病友提供支持服务,艰难为继的袁纳纳。(补贴1000元/月)       在此,建辉基金会再次代表受助的行善者群体,对善良的你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将持续对执行中的“支持收养弃婴的妈妈”“支持困窘的行善老人”项目,以及尚在筹款中的“支持困境中的行善者”项目的最新进展进行公示,敬请关注。

  • 你捐的款,帮了这些困窘的行善老人(第三期)

    2017-02-21

           亲爱的朋友,截至本月,已经有11位困窘的行善老人陆续开始获得每月500元的生活补助。这笔善款不仅为行善老人减轻了生活压力,更是广大捐助者为行善老人送去的一份善意。谢谢你,善良的人。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的一年里,我们将依据项目目标,持续不断的为更多需要帮助的行善者提供生活补助与其他所需帮助。我们也将不定期通过微信公众号以及腾讯公益乐捐平台及时公布项目进展,敬请关注。       本期新增的行善老人是:张正祥、王汝瑜项目进展1:张正祥       建辉基金会代捐助者为张正祥汇去了每月500元的生活补助。昆明西山曾经历了 30 多年的毁林开矿、取土采砂采石的大规模浩劫,使滇池丧失了自然净化的水功能,湖底污染物淤积、水质富营养化、蓝藻暴发成灾、大量水生野生动植物灭绝,滇池变成水质恶化的重度污染湖泊。       张正祥是云南昆明市西山区村民,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30多年,他坚持与成千上万的滇池环境破坏者展开殊死搏斗,为此他骨碎身残、妻离女散……最终,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 33 个大中型开矿、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的胜利封停。      1980年至1983年,在保卫西山的护林斗争中,他奋起与盗伐森林的山贼展开搏斗,用一条左腿被砍成重伤的代价换得了西山大森林的安宁。        1984年至2000年,在保护滇池、治理和消灭蓝藻的科学试验中,他将自己承包的14 亩荒滩和水淹田,变成了《A 系统多功能高快循环灭藻工程新技术》项目研究试验基地。       1991年至2003年,他走遍了滇东北的万水千山,为制止"四大危害"对滇池的污染、破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001年 5月至 12 月,他多次与破坏者搏斗,争取到了滇池风景区部分土石矿点的封停。       2002 年1月至8月,他再一次与疯狂毁林开矿、取土、采石的毁灭性破坏破坏者们,展开了震惊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建设部的殊死搏斗,最后用骨碎身残的惨重代价,换来了2002年8月2日第三次滇池风景区土石矿点封停的重大胜利。       2002 年8月2日至2003年1月18日,为保卫滇池,他再次展开搏斗。《人民日报》为此发表了《是谁让"睡美人"遍体鳞伤》的报道,并于 2003 年 8 月8 日,在国务院总理批示和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建设部的全力支持下,最终换来了坚决取缔和全面封停滇池、西山风景名胜区和滇池自然保护区 33 个大、中型开矿、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等震撼全国的重大环保胜利。       现在,张正祥虽家徒四壁,却仍天天巡逻在滇池沿岸,肩负着保卫滇池的神圣职责。特别鸣谢特邀观察员中国好人网  谈方本期被资助的行善者还有       江西新余宁愿将丈夫画作捐出用于慈善事业,也不愿卖掉画作,用于改善自己贫困的生活的残疾人艺术家遗孀王汝瑜。       在此,建辉基金会再次代表受助的行善者群体,对善良的你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将持续对执行中的“支持收养弃婴的妈妈”“支持困窘的行善老人”项目,以及尚在筹款中的“支持困境中的行善者”项目的最新进展进行公示,敬请关注。

  • 你捐的款,帮了这些困窘的行善老人(第二期)

    2017-02-21

           亲爱的朋友,截至本月,已经有9位困窘的行善老人陆续开始获得每月500元的生活补助。这笔善款不仅为行善老人减轻了生活压力,更是广大捐助者为行善老人送去的一份善意。谢谢你,善良的人。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的一年里,我们将依据项目目标,持续不断的为更多需要帮助的行善者提供生活补助与其他所需帮助。我们也将不定期通过微信公众号以及腾讯公益乐捐平台及时公布项目进展,敬请关注。       本期新增的行善老人是:余上忠、何佩强、塞买汗。项目进展1:余上忠       建辉基金会代捐助者为余上忠汇去了每月500元的生活补助。在浙江温州,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没有多少文化,甚至不会讲普通话,他一辈子都在干殡葬工作,一般人都避而远之。但在过去的30年里,他靠着一己之力,用微薄的收入一直抚养着12个弃婴,帮助她们长大成人。他的名字叫余上忠。       在收尸过程中,他常常遇到些奄奄一息、即将被家长埋葬的女婴,只要他发现婴儿还有一口气,他便毫不犹豫带回家抚养。这些弃婴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女孩,有的还有残疾。       多年来,余上忠和收养的孩子们住在低矮的小土房内,最多的时候家里有11个人吃饭。余上忠种了一点地,做着谁也不愿意做的收尸工作,他就靠着这么一点收入来维持全家的生活。每到周末,孩子们不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带着一群女儿到附近的寺院里免费吃上一天。他家的生活必需品多半是从别人那里讨要来的,因为实在太贫困,他也被很多村里人看不起。村里人说余上忠的妻子太小气,“连一根稻草都要捡回家去。”他们不但捡稻草,还讨来很多棉被和旧衣服。家里孩子多,夜里的哭闹声太大,经常会有邻居跑来指责,夫妇俩急起来就会跳起来跟人家吵。但是,余上忠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哪怕是老伴在4年前触电身亡了,生活雪上加霜,也依然如此。他坚持让这些孩子都去念书,为的就是让他们能够以后过个好日子,自己再苦再累都不怕。       现在,孩子们全部上了户口,进了学校,可孩子们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好在三女儿小小年纪就帮助爸爸操持家里的大小事情,已结婚出嫁的大女儿也时不时寄钱回来贴补家用。最近因为拆迁,余上忠一家住上了楼房,但整栋楼只修了一半,楼梯还没装扶手,水电都没接通,他就迫不及待搬了进去。他无奈地说:“实在没地方住了。”但他的女儿们却兴奋得不行:“做梦也没想到能住这么漂亮的房子!”       余上忠收养的12个女儿,有1个因为体质太差而离世,有3个找回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还有3个寄养在亲戚家,现在身边还有5个女儿和他生活在一起,最大的已经结婚,最小的两个还在念中学。如今,年逾古稀的他已经干不动收尸的活了,但他有时候还是会在殡仪馆打打零工,收入微薄。他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不再为两个孩子的学费发愁,看着她们顺顺利利的成才、出嫁、生儿育女。” 特别鸣谢:特邀观察员温州仁爱义工联合会  王伟项目进展2:何佩强       建辉基金会代捐助者为何佩强汇去了每月500元的生活补助。        “幺儿,来吃药了。”重医附二院肿瘤科的病房,一位中年男子轻轻地托起一个少年的后颈,细心地将药喂进少年嘴里,直到看着少年艰难地将药咽下。       中年男子叫何佩强,少年叫邹勇。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一对父子,但在昨天上午,少年的亲生父亲邹四毛出现在病房里。两个男人和一个孩子的故事,说出来让众人潸然泪下:春节前,邹四毛因为无钱治疗儿子,决定放弃治疗带儿子回家等待死亡,而他们偶遇的陌生人何佩强却毅然将孩子接走,倾尽全力耗资数万元为少年治病。       何佩强在临江门开了一个五金门市。去年 12 月,他从电视里看到了白血病男孩邹勇无钱治病的故事。“我想去看看孩子,能帮他多少就帮多少。”何佩强找到了医院,接连两天的看望,这个重病的孩子竟然触动了何佩强从未萌发过的父爱:“娃娃还小,这么早就离开人世太可惜。”就在老何认识邹勇的第 7 天,实在是支付不起住院费用的父亲邹四毛做了一个决定:“反正都是死,不如回家。”获知这个消息,何佩强难受了整整一天,“心口堵得慌。”第二天,何佩强做出了一个让家人意外的决定:“把邹勇接回来,我来照顾他。”就在邹四毛一家人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医院之际,何佩强突然出现了。两个小时的交谈,两个男人对一个少年命运做出了决定,邹勇被陌生的何佩强接到了重庆临江门的家中。       “娃儿喝鸡汤,他自己就吃咸菜稀饭。”三个月花了8万元,这差不多是何佩强的全部积蓄,他开始赶到力不从心。原本就很忙的何佩强开始了一段让外人都看不懂的生活:经常要背着一个病怏怏的少年跑医院。“我最开始以为我有这个能力,但后来就越来越辛苦了。”因为病情不稳定,邹勇每隔两三天就需要输血,每次要花好几千。       “我从来没有看到哪个爸爸对娃儿这样细心。”同病房的病友告诉记者:“为了节约钱给娃儿治病,娃儿喝鸡汤、牛奶,他自己就是咸菜、豆腐乳和稀饭。        “娃儿先喊我何爸爸,后来就直接喊我爸爸。”何佩强说,从来没有人喊过他爸爸,邹勇每一声爸爸,都要把他眼眶喊红。“既然娃儿喊我爸爸,我能不管他吗?”一边要跑医院,一边又要想办法赚钱。无奈之下,在单独照顾邹勇三个月之后,何佩强给远在广安打工的邹四毛打电话商量,最后决定由邹四毛赶往重庆照顾邹勇,而何佩强得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经营生意,为邹勇筹钱治病。两个男人,两个父亲,一场生命的接力,陷入无边的困境…… 特别鸣谢:特邀观察员中国好人网  谈方 本期被帮助的行善者还有       新疆吐鲁番坚持抚养脑瘫弃婴23年,将养女视为最美的月亮花的赛买汗(生活补助500元/月)        在此,建辉基金会再次代表受助的行善者群体,对善良的你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将持续对执行中的“支持收养弃婴的妈妈”“支持困窘的行善老人”项目,以及尚在筹款中的“支持困境中的行善者”项目的最新进展进行公示,敬请关注。

  • 你捐的款,帮了这些困境中的行善者!(第四期)

    2017-02-06

           伙伴们,因为你的转发和捐赠,因为广大捐赠者的支持,还有坚持在一线走访核实的志愿者与志愿者团队,不仅让更多长期帮助他人自己却身处困境的行善者减轻了生活压力,也为他们送去了一份来自你我的善意。截至本月,已经有16位困境中的行善者陆续开始获得每月500元-1000元的生活补助。谢谢你,善良的人。项目进展1:曹德鲜       建辉基金会代捐助者为曹德鲜汇去了每月500元的生活补助。曹德鲜是河南南阳人,2005年8月的一天,她像往常一样开着卖菜的电动车走在市区。当时天微微亮,她听到了医院墙后有隐约的哭声,随即停下车来循声而去,看到墙边有一个棉布包裹,里面包着一个正在抽泣的婴儿!那一刻,她想都没想,就把孩子抱起来,快步走向医院。       小男孩患有严重的肺炎,为了保住孩子的性命,她用仅有的生活费给孩子交了救命钱。后来,孩子康复以后,她在联系多方未果的情况下,默默的收养了这个孩子。慢慢地,孩子长大了,幸福充满着这个家庭,一家四口其乐融融。但好景不长,2014年初冬,孩子忽然高烧不止,浑身无力,后来送到市区医院后,被诊断为白血病。曹德鲜一下子就崩溃了,天哪,这是怎么了,为什么孩子会遭受如此的厄运。从那以后,曹德鲜天天带着孩子往返在医院和家之间,一次次的化疗,一次次的与病魔斗争,让孩子不得不从学校辍学,可一切的努力都是枉然,医生说他的病需要骨髓移植才能彻底根治,手术的费用对这个本就贫困家庭的来说,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曹德鲜沉默了,孩子的亲生爸妈在哪儿还是个未知数,更别说让他们为孩子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经过一夜的思考,曹德鲜找人做了一个为子寻亲的喷绘,每天挂在卖菜的车子前,希望能为孩子找到一线希望。       孩子从妈妈那里觉察到异样,他对妈妈说:“我不上学了,我会为你做饭。”曹德鲜的心在滴血,她说:“孩子妈妈会让你好起来。”       如今,曹德鲜为孩子寻亲已经两年,却始终都没有结果,曹德鲜丝毫没有放弃的想法,决定继续寻找下去。她现在的年纪应该是女人最美的年华,但日渐花白的头发看起来却让别人以为她已进入暮年。她每天承担着家庭生活的重担,起早贪黑地去地里剜菜卖菜,这一切的付出,都只愿孩子能够好起来,健康起来。每每劳累的间歇,她都会无助的望着远方。孩子的亲人啊,你在哪里,能不能为孩子找到活下去的希望?特别鸣谢:特邀观察员南阳救助队  王静项目进展2:肖万余       建辉基金会代捐助者肖万余汇去了每月500元的生活补助。辽宁鞍山的肖万余从20年前开始,就义务赡养陈乃荣和梁福桂老两口,直到今天。1997年,村里的陈乃荣和梁福桂老两口年事渐高,身体衰老导致行动不便,再加上生活上的困难,这一切,肖万余老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后来他主动到老两口家里,开始了二十年如一日的义务赡养。2015年,陈乃荣老人离开人世,肖万余仍旧没有停止行善,他继续赡养着梁福桂老太太。这期间,同村的村民杨兆兴老人知道这件事以后,也时不时帮肖万余打个下手,肖万余有事的时候,老杨头就代替他去照顾两位老人。       问起肖万余照顾赡养两位老人的钱从哪里来的时候,肖万余很实在的说,两位老人都有一些养老金,但基本上都用来买药看病了,其他的生活开支,基本上都是肖万余老人在自掏腰包。而肖万余的生活同样也很困难,一年到头就靠着地里那点粮食的收成来养活自己,平均每年也就4000多元,这也是他唯一的收入。可就这么点钱,他还要拿出来一半,去赡养与他非亲非故的老人,而肖万余自己也已经五十多岁了。大家都说他傻,把所有的钱用来养和你没半点关系的老人家,你怎么过日子?肖万余总是笑着对关心和不理解他的人说:“我既然已经做了,还想那么多干嘛。老两口不容易,我能出多少力就出多少力吧。”       由于肖万余年轻时家里穷,只有大哥结了婚,他和他二哥都没有娶上媳妇,两个人现在年纪大了,只能相依为命。哥哥对他做的事非常支持,也经常帮他一起照顾两位老人。如果他们20年前没有做这件事,现在应该早就可以攒下钱娶妻生子,但他们从来没有后悔,一如继往的在坚持着。用他二哥的话说:“我们从来没有后悔过,后悔就不做了。”特别鸣谢:特邀观察员鞍山红星公益服务协会  朱晓东本期被帮助的行善者还有       安徽舒城四年收养弃婴,收养的孩子身患白血病,家庭一贫如洗的麻先金(生活补助500元/月)        在此,建辉基金会再次代表受助的行善者群体,对善良的你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将持续对执行中的“支持收养弃婴的妈妈”“支持困窘的行善老人”项目,以及尚在筹款中的“支持困境中的行善者”项目的最新进展进行公示,敬请关注。 

  • <
  • 1
  • •••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

Copyright © 2016-2018 Jianhu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6097782号Powered By gongyil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