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对我的亲情陪伴和关心。”
戴上寿星冠,听着大家“生日快乐”的祝福,“烧饼妈妈”邹爱华感激地一再道谢。
2025年9月14日,建辉基金会的志愿者们特意买上生日蛋糕,来到钟祥市石牌镇邹妈妈家为她过53岁生日,这也是邹妈妈成为建辉基金会致敬人物后,志愿者为她过的第七个生日。
邹妈妈开心地许下愿望
邹妈妈的左腿先天残疾,丈夫是聋哑人,夫妻俩靠着卖烧饼,把两个女儿养大成人,还双双考上了大学。其中的大女儿,是她们收养的弃婴。
夫妇俩正式收养了女孩,为她取名秋秋。因为早产的关系,秋秋从小就体弱多病,母女俩成了医院的常客。肖其敏当时在乡办工厂上班,每月100元左右的工资,一发下来,首先买的就是奶粉和婴儿用品。鉴于家里的条件,夫妻俩决定先不要孩子,待秋秋长大身体壮实后再生一个。
直到1998年,秋秋11岁时,邹妈妈才生下小女儿。没想到,肖其敏不久后就下岗了,家里一下没了经济来源。为了养家糊口,夫妇俩在门口支起了铁锅,开始卖烧饼。
邹妈妈一家四口
这一卖,就卖到了今天。20多个春秋,邹妈妈每天早上五点多就在炉灶口开始忙活,一直到晚上天黑才收摊,十多个小时下来,脚往往都是肿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锅盖、炉灶、火钳换了一个又一个,靠着一张张烧饼换来的微薄收入,邹妈妈与丈夫陆续将两个女儿送进了大学。
邹妈妈和她的“太家图饼”烧饼摊
苦尽甘来,秋秋婚后定居四川,小女儿从西南大学毕业后也已经参加工作,压在老两口身上的担子总算卸了下来。
2018年,建辉基金会的志愿者走访了邹妈妈。这么多年来,为了供孩子读书,邹妈妈一家一直住在一处破旧狭窄的平房里,秋秋婚后一家人回来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不过,夫妇俩对未来很乐观,觉得最苦的日子都过去了,只要好好努力,一定能把新房建起来。
夫妇俩一起准备烧饼食材
随后,建辉基金会评审委员会将邹妈妈评定为致敬人物,为她提供生活补贴、节日慰问和心愿支持等服务。
在捐助人的支持下,邹妈妈不仅在生活上得到了改善,还如愿建起了新房和新的烧饼摊。这里面有捐助人的爱心资助,有养女的支持,有邹妈妈夫妇的血汗钱,还有一部分是他们向亲友借的。
邹妈妈夫妇俩在新的烧饼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邹妈妈在条件改善后还加入了建辉月捐,一直坚持至今,以细水长流的方式回报社会对自己的关爱。
祝邹妈妈生日快乐
此次生日慰问,邹妈妈还告诉志愿者,她已经加入了当地的公益团队,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人。她坦言,这些年也有人质疑她,甚至攻击她的善行,给她造成了不小的精神压力。但每次收到捐助人的资助与志愿者的问候,继续行善的力量又重新占据了上风,这大概就是七年多的支持与陪伴给她带来的最大的改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