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展 | 有一个退休老人,深爱“喜憨儿”【202426】
2024-09-27
退休后,她成立博爱阳光家园,15年来义务为400多名智残人士提供托养、康复、培训与就业服务。然而,目前机构的运作却举步维艰... ...

8月16日,建辉慈善基金会的志愿者来到位于长沙市开福区的博爱阳光家园,刚进门,几个“喜憨儿”便围拢过来,“姐姐好!”“阿姨好!”地叫个不停。因为老师还没到,他们有的在写字,有的在做手工,见到志愿者,热情地把自己的作品拿过来给大家看,得到夸奖后又高兴地说:“谢谢刘妈妈,都是刘妈妈教的。”


图片

刘妈妈与“喜憨儿”亲如母子


他们嘴里的“刘妈妈”叫刘晓,是博爱阳光家园的创办人。刘晓原是残联的一名工作人员,一直热衷公益,退休前和在国外的姐姐一起筹款上百万,资助了1000多名贫困生。退休后,刘晓并没有闲下来,而是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公益路——智残人士托养。


2009年底,刘晓成立智力残疾人荷花池训练服务中心(博爱阳光家园前身)。一开始她想得很简单,就是给“喜憨儿”提供一个免费生活、康复的地方。可是有一天,一位学员问她:“刘妈妈,你可以帮我找个工作不?”这句话让刘晓意识到智残人士的需求,要真正解决他们和父母的后顾之忧,融入社会、实现就业才是根本。


图片

刘妈妈带学员学习看交通灯、搭乘公交车


刘晓开始多方联系,这才发现“喜憨儿”就业有多难,很多企业宁可捐助,也不愿意提供工作岗位,即使有企业愿意接收,学员们也因为无法胜任不得不回到家园。


多次挫折后,刘晓开始琢磨一对一辅导,学成一个,安排一个。这个办法虽然费时费力,但总算有了一点效果。5年间,刘晓培训了50多名“喜憨儿”尝试就业,最终有9个学员留在了岗位上。


图片

刘妈妈手把手辅导学员学习电脑技能


这个渺小的数字背后隐含着刘晓与老师们无数的努力和艰辛,然而,却与刘晓的目标相去甚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4年,她自筹70万元成立长沙澈洁洗涤科技有限公司,“这样既能让学员们就业,所获利润又能反哺机构。”


但是,开拓市场的困难却远超刘晓的想象。因产量小,无法有效控制成本,使得洗洁精的销售价始终高于市场水平。2017年底,建辉的志愿者走访了刘晓,她透露,家园的运作主要还是靠政府补贴及她社会资助。然而面对庞大的开支,财政仍时时捉襟见肘,因而家园搬迁也成了常事,哪里便宜往哪搬。

图片

学员们正在进行洗洁精的搅拌工作


随后,建辉慈善基金会将刘晓评定为致敬人物,为她提供长情陪伴、节日慰问、生活补助和心愿支持等服务。


有了捐助人的支持,刘晓的压力得到了一定的缓解。2021年,博爱阳光家园在捐助人的资助下做了整体装修、重新规划,一个集康复训练、培训、就业、托养一站式服务的专业机构初具规模。


图片

重新修整后的博爱阳光家园


然而,新的发展也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与精力。2024年,在“卷”风席卷各行各业的情况下,博爱阳光家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资金困难,几乎没有收入,只有支出。


此次志愿者上门慰问,得知家园已经两个季度没有缴纳房租,焦急的刘晓正四处奔走,积极造血。她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帮助,在这个艰难时期,陪伴与支持尤显珍贵。


图片

志愿者代表捐助人为刘妈妈送上大米、食用油与月饼


曾经有一次,刘晓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亲友们都劝她说创业是年轻人的事,一个退休老人瞎折腾什么,做公益都已经够难了。刘晓笑着回答:“没办法啦,谁叫他们一口一个‘刘妈妈’叫得那么亲热。”


在博爱阳光家园,志愿者听着老老小小的“喜憨儿”们笑着哭着感谢刘妈妈,甚至有人直接表白:“我爱你,刘妈妈。”这亲如家人般的深厚感情,也许只有亲身耳闻目睹,才能理解刘晓的坚持与付出,因为她也深爱着“喜憨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