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展 | 给他们一个家:安阿姨的仁爱人生【202124】
2021-12-31
11月21日,志愿者代表捐助人为安美棉送上2021年第4季度的生活补助3000元。10年来,安美棉免费收留了60多位无人照顾的病残人士。

11月21日,志愿者代表捐助人为安美棉送上2021年第4季度的生活补助3000元。10年来,安美棉免费收留了60多位无人照顾的病残人士。



在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有一个著名的“仁爱之家”,这里住着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或失能或失智,大部分人生活完全不能处理,但是在“仁爱之家”,他们得到了如亲人般的关心与照顾,对他们来说,这里,确实就是他们的家。


蓝天下的“仁爱之家”


“仁爱之家”创办于2011年,创办人是一位名叫安美棉的阿姨。一次偶然的机会,安阿姨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孤苦老人流落街头,日晒雨淋、缺衣少食,非常令人同情。她想到了多年前有一次自己得了重病,不但花光了积蓄,还需要人照顾,当时孩子们都还小,家里连吃的都快没有了。当地的民政部门知道后特意上门慰问,并送来了大米和食用油,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他们(指入住人员)和我当时一样,穷困潦倒,所以我想帮助他们。”就是这个初衷,让安阿姨走上了行善之路。


2011年年初,安阿姨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并经过多方筹借,在鳌江镇塘北村购入了三间两层的楼房,“仁爱之家”正式成立。一开始,“仁爱之家”只有6个老人,安阿姨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他们身上,每天给他们做饭喂饭,洗澡洗衣,在她的精心照顾下,老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刚来时判若两人。


给老人洗衣做饭、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是安阿姨每天的工作。



很快,“仁爱之家”免费收留无人照顾的病残人士就在当地传开了,入住的人员也慢慢多了起来,照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每天,安阿姨不仅要帮他们清理令人作呕的大小便,还要时时面对他们突然发作的怪脾气,有的甚至还动手打人。


面对这种情况,安阿姨不但不发脾气,还不断安抚对方,直到对方平静下来为止。她知道,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都经历了旁人无法得知的苦难,她想让他们在人生的最后时光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有一个叫陈均锁的老人,年轻时是一名海军,退伍后,他回到大山里的老家务农,一生孤苦、无儿无女。在他72岁那年,突然中风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只能靠住在山外80多岁的堂姐每天往返12公里给他送饭维持生命。


安阿姨获悉后,联合当地的义工协会,一同来到陈均锁老人家。到达目的地后,大家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寒冬中,陈均锁老人居住的小砖瓦房就像一个在山野中被人遗忘的废弃的杂物间,屋内满地的垃圾仿佛要将躺在床上瘦得只剩皮包骨的老人淹没吞噬,房间里唯一的温度,就是老人盖的那床满是屎尿气味的棉被……


这就是陈均锁老人的“家”


安阿姨现场为老人进行了简单的清理擦洗,义工们给老人披上外套,为他喂饭。一切打理妥当后,大家一起用担架将老人抬上救护车,送往“仁爱之家”,交由安阿姨进一步照顾。


恍如隔世中,老人不断说:“我这是来到天堂了吗?”


像陈均锁这样的老人,“仁爱之家”并不少,个别甚至是安阿姨从公共厕所“捡”回来的。随着入住的人员越来越多,“仁爱之家”的开销也越来越大,粗略统计,每天买菜需要400元左右,光大米就要30多斤。安阿姨说,这些年来幸亏有好心人的支持,自己才能撑过来,但资金和人力仍然紧缺。


2016年底,建辉基金会的志愿者来到“仁爱之家”走访,深为安阿姨的爱心和细心感动,走进“仁爱之家”,墙上贴着“仁爱之家成员一览表”,上面是所有成员的照片;室内干净整洁,一尘不染,上二楼老人的房间前需要换鞋。时值寒冬,老人们的长椅下都放置了取暖器,确保他们温暖过冬;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安阿姨坐在他们床边耐心地喂饭,有时还轻声细语劝老人少抽点烟,对身体不好……


“仁爱之家”成员一览表


随后,建辉基金会将安美棉列为“致敬行善者”的支持对象,为她提供生活补助、节日慰问和心愿支持等服务。4年来,在捐助人的支持下,安阿姨的生活压力有所减轻,虽然资金还有困难,但“仁爱之家”的日常运作还算稳定。


2021年11月21日,受建辉基金会的委托,温州仁爱义工协会的志愿者来到“仁爱之家”,代表捐助人为安美棉送上2021年第4季度的生活补助3000元。


志愿者代表捐助人为安阿姨发放2021第4季度生活补助3000元


收到善款,安阿姨和往常一样,既开心又感动,“谢谢你们对我的关爱,对“仁爱之家”的支持。”她握着志愿者的手连声道谢,并要他们务必转达她对捐助人的感恩之情。


目前,“仁爱之家”的入住人员共有42位,年龄上到85岁,下到12岁不等。67岁的安阿姨每天忙得团团转,家里8个大人的收入也大都贴进了“仁爱之家”。性情温和的安阿姨从不抱怨,她说:“他们都是穷苦人,本来就值得同情,只要他们能在这里吃饱穿暖,我就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