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霖
这位护士妈妈,14年来和姐妹们一起救助了894名孤病儿童。这个了不起的成就,凝聚了她们无数的血汗,也凝聚了捐助人无私的爱心。
“阿姨,我也来帮忙搬。” 5月25日,河南平顶山“爱之家”门口,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开心地跑过来帮正在搬东西的阿姨托起一个纸箱。在他们旁边,堆放着小山一样的物资:有孩子用的尿不湿和纸巾,有生活用品,当然,还有好吃的。 这些物资,是用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所捐的善款购得的。有了这批物资,“爱之家”的朱智红又可以安心工作一段时间了。 “阿姨,我也来帮忙搬。” 2003年,初为人母的朱智红第一次到福利院看望孤病儿童。看着孩子们天真无辜的眼神,她的心不禁一阵震动,眼前这些孩子的身影和自己的孩子融为了一体。身为护士的她暗暗下定决心要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此后隔三差五地往福利院跑。家里的几个姐弟受她的感染,都成了她的公益伙伴。 2004年的一天,朱智红和姐姐在福利院院长的同意下,带着7个月大,患有先心病的女婴小党政外出寻医。 在姐妹俩的精心呵护下,小党政顺利康复了。此事给了姐妹俩极大的信心,此后,一些患儿陆续被她们带回家照顾。 朱智红在照顾病童。
随着孩子不断增多,姐妹俩的家慢慢容不下了,于是,几个兄弟姐妹商量后决定办一个家庭寄养点,专门接受那些需要特殊养护和医疗援助的孤残儿童。
2007年10月,“爱之家”正式成立。在这里接受照料的孩子大都是低体重的早产儿,或者是术前术后需要特殊护理的病童,他们大多来自平顶山市内条件有限的福利院或救助站。
没想到,“爱之家”成立之初碰到的困难,远超姐妹们的想象。2008年初,大家一起凑的启动资金用完了,机构买不起奶粉、交不上房租、更没有钱送急需手术的心脏病患儿去治疗。
一天晚上,朱智红抱着一个患新生儿黄疸的弃婴去住院,因手里只有两百块钱,医院不给收治,这个护士急得几乎要下跪。
依偎在朱智红怀里的小宝贝。对他来说,这个怀抱就是妈妈。 就在这个时期,朱智红在网上认识了北京的郑女士,对方深为她的善举感动,帮她在网上发贴求助,成功筹措了一批物资,这才让“爱之家”避免了夭折的厄运。 但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朱智红,为了帮孩子治病,她经常自掏腰包,家庭渐渐入不敷出,一家5口只能租住在30平米的老房子里。 不仅如此,朱智红每天来回奔波在单位和“爱之家”之间,晚归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候还要送孩子去北京上海求医,最多时,一个人要带四个孩子上火车,根本顾不上回家。 有一次,女儿哭着对深夜才回到家的妈妈说:“我理解你照顾那些孤儿,可你也要管管我啊。”这些话像铁锤一样砸在朱智红心口,她抱着女儿忍不住泪流满面。 对于家人,朱智红无数次想歇下来去补偿他们,可是,就像她说的:“那么多病情危急的孩子等着救命,一个接一个,停不下来。” 看着这个脑瘫儿童开心的笑容,朱智红的心也融化了。
直到2013年底,福利院开始支付孩子们的寄养费,每人每月800元,加上救助的孩子越来越多,“爱之家”逐渐为人所知,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的捐款捐物也慢慢多了起来,朱智红的压力这才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迄今为止,在朱智红姐妹的不懈努力下,“爱之家”已经救助了894名孩子。这些孩子,无一不是身患各种疾病,有的甚至有性命之忧,但朱智红从没放弃过任何一个小生命,以一颗母亲的心,“能救一个是一个”。
孩子生病了,朱智红守在床边寸步不离。 2016年9月,建辉基金会成立伊始,就委托志愿者走访了朱智红。当时,她正为“爱之家”10名工作人员的工资发愁。随后,建辉基金会将朱智红列为“致敬行善者”的支持对象,为她提供生活补助、节日慰问、心愿支持等服务。 四年多以来,在广大爱心网友的支持下,建辉基金会为“爱之家”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几十万元善款。这些善款,主要用于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购买孩子的护理用品和机构的日常用品。 2020年,志愿者代表捐助人为“爱之家”送去家电。
2021年4月,“爱之家”急需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近18000元;另外,旧的复印机坏了,需要更换一台新的;还有护理孩子所需的大量消耗品......朱智红不禁又焦虑起来。
建辉基金会在获悉朱智红的困境后。2021年5月14日,建辉基金会代表捐助人,为朱智红汇去30000元善款。
善款银行回单。 收到善款后,朱智红首先支付了员工的工资,然后分批购进了复印机、食物和纸品。看着堆满小屋的物资,再看看孩子们吃东西时快乐的笑容,她不禁松了一口气。 这些生活物资,够咱们“爱之家”用上一阵子了。 崭新的复印机,马上投入使用。 对于捐助人的支持,朱智红曾说过:“一路上因为有许多爱心人士的扶持,机构组织的信任支持,我们才能走到今天。” 是的,“爱之家”不但凝聚了朱智红姐妹的爱,也汇聚了许许多多捐助人的爱,有了这一份份来自五湖四海的爱心,才有了894名孤病儿童的家。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中,正如朱智红说过的:“未来的路依然艰难,但只要有爱和坚持,什么样的困难也能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