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霖
2021年5月14日,温州的天空艳阳高照。在温州仁爱义工协会的办公室里,气氛更是一片热烈。来自深圳的爱心人士和建辉基金会的传善大使在执行理事黄晓丹的带领下,一行10人来到了温州仁爱义工协会,展开为期两天的“致敬行善者,让好人有好报”公益之旅。这会儿,正和王伟会长及义工同仁们畅谈“致敬行善者”项目执行的细节及感悟。
温州仁爱义工协会办公室内,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本次的公益之旅,爱心人士和传善大使们希望通过和行善者的零距离接触,亲身体验行善者如何倾尽所能照顾社会底层可怜之人的生活方式,亲眼见证善良在普通人身上散发出来的人性光辉,进而在公益的路上和同道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5月15日一早,在仁爱义工协会王伟会长,姚赞,学恩和当地志愿者的陪同下,大家来到苍南县龙港仁爱之家慰问王梅阿姨。年过70的王梅阿姨,2008年退休后自费创办了家庭养老院,把那些无人照顾的孤寡老人一一接来,免费为他们洗衣做饭,养老送终。至今,龙港仁爱之家已经义务赡养了200多位困难老人。 志愿者为在住老人提供理发、修脚和按摩等服务。 大家在龙港仁爱之家看到,目前入住的还有十几个老人,大小事务主要靠王阿姨打理,一会儿喂饭,一会儿换尿片,工作强度非常大,但乐观的王阿姨还是对大家提出了请求:能不能给她多介绍点“业务”——瘫痪或者不能自理,甚至精神失常的老人,她都愿意义务照顾。劳碌了十几年的王阿姨,说这话时完全忘记了自己也是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 听到王梅阿姨说出这番话,公益之旅的成员既感动又心疼。其中一位爱心人士还表示王梅阿姨让她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她说,一想到如果是自己70多岁的老母亲每天这样做着没完没了的脏活累活,心里面就难受。 建辉公益之旅成员和王梅阿姨聊天、合影,并为她送上慰问金。 事实上,王梅阿姨的老伴也不舍得妻子这么劳累,所以他几乎不到仁爱之家来,只因为看着妻子“受罪”他就难受。不过,为了减轻妻子的负担,他一直在后方尽全力支持王梅阿姨,收入也全都交给她支配。 建辉公益之旅成员和王梅阿姨(前排左八)合影。 和王梅阿姨同样善良的还有平阳县的安美棉阿姨。两位阿姨年龄相仿,“业务”范围也差不多,连机构的名称都一样叫“仁爱之家”。几年前,安阿姨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孤苦老人流落街头,日晒雨淋、缺衣少食,便萌发了把他们接到家里,义务为他们养老送终的念头,没想到后来住进来的老人越来越多,便成立了仁爱之家。 建辉公益之旅成员和安美棉阿姨(左四)合影。 目前,安阿姨的仁爱之家住有42位,年龄从12岁到85岁的失能或失智人士。照顾这些特殊人群,不仅要帮他们清理令人作呕的大小便,还时时要面对他们突然发作的怪脾气,有的甚至还动手打人。每当这时候,安阿姨都像对自己家人一样哄他们:“不要生气,你住在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大家互相体谅,住在这里才舒服,对不对哦。” 手拉手,咱边走边聊。 这样的爱心和耐心,让公益之旅的成员们深感震憾。其中一位成员说起了自己的外婆,因为多年卧病在床,吃喝拉撒都需要照顾,长期下来,搞得全家人焦头烂额,尤其是近期又长了褥疮,更是让人心力交瘁。难以想象,安阿姨长年照顾着几十位各种症状的病人,竟然还能保持这样的心态。 不仅如此,为了维持仁爱之家的正常运作,安阿姨家里8个大人的收入也大都贴了进去,尤其是她老伴,成了仁爱之家的专职采购员,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起来直奔批发市场,准备仁爱之家一天的食材。全家人既出力,又出钱,做着并不讨好的事情,对此,性情温和的安阿姨从不抱怨,她说:“他们都是穷苦人,本来就值得同情,只要他们能在这里吃饱穿暖,我就开心。” 安美棉阿姨和公益之旅的成员们在仁爱之家聊天。 下午,仁爱义工协会的志愿者们还带领大家前往永嘉县的安康家园,探望赵丽娟大姐。今年50岁的赵大姐本是一位个体户老板。因在农村看到一个七八岁的智障儿童受尽欺凌虐待,内心受到极大触动,于2009年自费成立了安康家园,专门托养残障儿童。至今为止,安康家园已经收留了50多个大小孩子,最小的两岁,最老的91岁。 十几年来,赵大姐从一个生活富足的企业家,变成了一个负债累累的慈善家,其中的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安康家园开始营业后,赵大姐几乎没有出过门,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买菜、做饭、洗衣、护理、巡查。当被问到为何能如此坚持,是不是有宗教信仰时,赵大姐说:“我没有宗教信仰,我只信仰善良。” 赵丽娟大姐为大家讲述机构的运作情况。 看着这三位了不起的女性,和那些被她们温柔以待的特殊群体,第一次参加公益之旅的爱心人士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憾,有人甚至称此行为“朝圣之旅”。平日里,大家都在为生活奔忙,关注的大都是自己身边的事,通过这次公益之旅,第一次接触到这样一群行善者,以一颗博大的胸怀,和一份无上的爱心,去照顾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同时,大家也第一次看到,原来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还有这么多无依无靠的可怜人,需要社会的关注与帮助。 扪心自问,假如我们的长辈生病卧床,需要长期护理,我们是否能像王梅阿姨、安美棉阿姨和赵丽娟大姐那样日复一日,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何况,她们照顾的都是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对于这样的善行,除了想办法尽力支持,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致敬方式。 现场,大家为三位行善者分别送上了纸尿裤和洗涤用品,这些不起眼的物品,对他们来说是最实用的。今后,建辉基金会还会和各界爱心人士一起,继续用行动为这些可亲可敬的行善者们加油。 大包小包,公益之旅的成员为行善者送上纸尿裤和洗涤用品等。 相聚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此次的公益之旅转眼就结束了。不过,我们的公益之路并不会就此结束,相反,通过这样的公益之旅,我们比以前更加接近行善者,对“让好人有好报”的公益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未来善的旅程更加自信,更加坚定。正如建辉基金会传善大使之一的王晓先生写下的感想一样: 慈善是一种语言,很多人虽然第一次见面,但在交流分享中大家各抒己见,其乐融融,安美棉阿姨的欢声笑语言犹在耳。就像清风拂过山岗,就像雨滴落入大地。感恩有你们的存在与坚持,温州这片土地才变得鲜活与温暖...... 温州之行即是洗心之旅,又是认亲之行。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虽然今天就要离开温州,但仁爱之家的兄弟伙伴们,我们终将回来再聚首。 是的,伙伴们,在行善的路上,我们终将再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