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辉基金会“致敬行善者”2021年第二季度致敬人物资助评审结果公示(2021年5月)
2021-05-18
2021年5月1日到5月7日,根据《建辉基金会项目管理手册》规定,“致敬行善者资助评审委员会”组织网络评审,对通过资料初审委员会初审、并完成走访建档的23位困境中的个体行善者进行了资料审核及评定。


2021年5月1日到5月7日,根据《建辉基金会项目管理手册》规定,“致敬行善者资助评审委员会”组织网络评审,对通过资料初审委员会初审、并完成走访建档的23位困境中的个体行善者进行了资料审核及评定。


资助评审规则:评审委员从道德品质、行善典型性、困境严重性、社会影响力四个维度进行考量,得出评审“同意”或“否决”的结论,四个维度的权重分别是20%、20%、30%和30%;7位委员参加评审,同意票超过5票(含5票)则通过资助审定;同意票为4票的,可以合议讨论;同意票低于3票(含3票)的,不进行资助。


建辉基金会邀请捐赠人代表、行善者代表、建辉基金会代表共同组建“致敬行善者资助评审委员会”。

委员们从道德品质、行善典型性、困境严重性、社会影响力四个维度评分,共有22名行善者获得节日慰问金的支持。


具体名单公布如下:


节日慰问金(22人)


杨继禄,云南楚雄人。他是一名退伍军人,30多年来一直义务赡养一对孤寡老人,并认他们为养父母。2006年,他在工地受伤致四级残疾后也不曾放弃。2019年养母过世,他张罗后事,现在仍然将90多岁养父带在身边,自己以摆摊为生,甚是困难。

 

文建平,湖南株洲人。2019年7月,连日大雨导致攸河水暴涨,在鱼塘边拉围栏的村民文国裕被一股急流冲入水中,不会游泳的他危在旦夕,幸好被路过的文建平看见,衣服鞋子没脱就直接跳水救人。他说“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人命关天,我岂能见死不救。”实际上,他在危难时刻救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一生中先后救过7个人,这是他第四次临难救人了。

 

赵秀娟,河南商丘人,2012年她创办的永城市原始点推拿公益推广中心,为无数病人除去病痛, 为一些家庭困难户免除护理费,甚至给有些困难家庭提供免费午饭。热心的她还经常跟随永城市义工联合会去市内各个敬老院看望老人,免费为老人按摩唱戏。不幸的是,2019年8月,她在志愿服务唱戏时突发脑出血,至今卧床不起,不能言语,女儿为照顾她已休学两年,儿子出去打工,医疗费由亲戚朋友捐助维持。

 

陈书凡,湖南衡阳人,1969年生,2007年他得知衡阳是艾滋病重灾区,了解此病严重性的他立志做防艾志愿者。从那时起,他宣传防艾禁毒,足迹遍及衡阳市七县五区,农村城市。没有工资,一切开支自己掏,他的宣传让很多民众知道了毒品、艾滋病的危害,让很多孩子因此不成为孤儿。当地电视台,报纸多年重点报道其义举。目前他因过度劳累而患多种疾病。

 

王文慧,湖南郴州人,2010年10月她偶然知道资兴市有一些孤儿和孤寡老人急需帮助,善于跟幼儿和老人沟通的她,从此走上了扶助弱势群体的公益之路。2015年,为了更好地帮助弱势人群,她牵头成立了资兴市雪花爱心团队。10年来,王文慧和她的队友们,筹集资金30余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352人,困难家庭300多户,服务困难群体数万小时。

 

胡维庆,山东泰安人,退役军人,2001年车祸导致截瘫,得到社会关爱的他最终战胜困难,重新面对人生。2011年他开始组建民间公益组织,2014年注册肥城市蓝水滴助残公益发展中心。中心至今帮助了残疾人一千余人,组织公益活动三百余场次,成立培训就业基地,助力残疾人就业,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走出心理阴影。他先后被评为山东好人,山东省最美志愿者,泰安市道德模范。

 

熊启东,江西萍乡人,今年76岁,是一名共产党员。1981年,为保护日渐荒芜的山头,他毅然辞去国企工作,带领妻儿子开荒种树。之后他引导当地群众走出了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那时他还常年供养着二到三个孤寡老人或残疾人,逢年过节,他总要与妻子一起慰问本地的特困户。他还花费3万余元为镇里有几所小学添置300套新的桌凳。2014年5月当选“中国好人”。如今,夫妻俩均患有重病,自建房十年都未装修,靠失地补助,老年补助和上级慰问艰难维生。

 

汤俊杰,湖南长沙人,家里6人全有残疾,他自己是一名双下肢截肢的三级残疾人。这样的家庭,换做别人,也许早就被击垮。可他迎难而上,热心助人,现在他是长沙市天心区新村阳光志愿服务中心负责人,以残助残,经常接送行动不便残疾人出行、游玩,照顾智障、精神病患者,个人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2万余元。其实他孩子的自闭症程度较重,补课费用大。成立社会组织后,所开展的项目暂无经费支持,维持常态化运转实在不易。

 

林勇,湖南株洲人,今年37岁,曾在新疆参军10年,2004年在一次反恐战斗中英勇负伤,导致右耳失聪。2015年,他牵头成立了第一个小区志愿者工作站,24小时为居民服务。6年来,他带领志愿者服务1000多户家庭,他本人直接服务过的就有100余户,他们已帮助5位抑郁症患者走出困境。现在工作站的队伍逐渐壮大,已有200余位志愿者。他所在的社区也此获得团中央评选的全国最美100个社区。

 

韩无盐,湖南株洲人,被称为“姜汤姐姐”。2008年冰灾时,韩大姐用姜汤温暖滞留火车站的旅客,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天晚上在株洲火车站里面免费送姜汤,不曾中断。五年前她又开始每天早上在株洲芦淞区政府门口送姜汤,中午给学校送姜汤,14年里送出姜汤百万杯。她微薄的工资维持基本生活之外都用于购买姜汤材料。同时她还坚持每年参加金秋助学活动和公益助残活动。2015年2月被评为“中国好人”。


倪德藏,浙江金华人,今年91岁,2020年6月20日下午在村里散步时发现有两个五六岁的男孩在河边玩,其中一个突然掉进水里,他衣服都没脱,立即下水救人。村里的小河约两米深,前一天下过大雨,水流很急。由于倪大爷救人及时,小男孩仅呛了几口水,受到一些惊吓,身体并无大碍。救完人的倪大爷在浅水处休息了一会儿才恢复过来,上岸后穿着湿漉漉的衣服便独自回家了。长期行善,村里谁有困难就帮助谁,非常的热心。

 

田本乾,广西北海市,坚持26年的暖心助学,一共资助了291个孩子。从最开始时的2位,到最多时一年23位,田本乾从未停下资助孩子的脚步。受助的孩子越来越多,田本乾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他没有放弃。2018年,成立了北海市爱心助学协会,将孩子们回捐资金用于支助别的孩子。他说:“我会坚持走下去,贫困的地方,希望都会有我的脚印。”

 

谢静,广西南宁人,多年致力推动广西本土公益服务发展,建立广西地区公益组织交流平台,开展公益组织能力建设专业培训、沙龙交流及讲座,为青年人参与社会服务提供机会支持青年人成长,培育了一批本土公益人才,为广西公益力量的发展献出了力量。而她的经济压力也很大,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居住在养老院,现在还欠着养老院2万元。

 

陈国水,浙江金华人,现年63岁。进城第一年,他便许下了免费为残疾人服务的诺言。风里来,雨里去,黄包车夫陈国水拉着黄包车在县城走街串巷已度过了15个年头,服务了无数残疾人。这些年,他的黄包车换了一辆又一辆,但有一个信诺他一直没变,尽管自己身患重病,也积极阳光,将温暖传递给残友们,为了更好地为残友服务,陈国水还特意在自己的黄包车上安装了折叠式保险围栏,成了县城黄包车队中独一无二的风景。

 

刘汉青,浙江金华人,是金华市利民清运公司环卫工人。右腿残疾,独自一人生活,住的是破旧房子,穿的是别人不要的衣服,吃的是最便宜的盒饭。然而这位生活清贫的老人却持续40年捐款助人,累计捐款20多万元。他在每月微薄的收入中只留下饭钱和其他必要支出,剩下的用于资助寒门学子和贫困老人。曾获2019年5月“金华好人”、2019年7月“浙江好人”等荣誉。

 

王会贤,浙江金华人,曾经做过厨师,因为一场疾病导致双目失明,后被单位辞退。为了维权,他花了3个月的时间遍读涉及劳动相关的法律,得其精髓,最终维权成功。很多人都说,他虽然眼睛看不见了,却心如明镜。从2010年起,每每遇到有人遭遇欠薪、工伤、社保等与单位发生劳动争议需要维权的案例,王会贤都会以其熟悉的法律知识及实践中所得的经验,为他们发声。至今,他已义务维权数百起,被百姓亲切地称为“平民律师”。

 

羊耀周,浙江金华人,他靠在安文镇西山林场荒废的五亩山地上种菜为生。多年来,老人坚持着自己的施善之路。种菜、除草、施肥、割菜、挑担卖菜,然后将所得悉数捐助贫困学生。21年卖菜所得已成功资助了8名大学生。他住着简陋的泥墙屋,吃着粗茶淡饭,穿着不合身的旧衣服,但他始终很快乐,就如他自己所说:“帮助别人,我很快乐,感觉心情和身体都特别得好。“获评“2014年度浙江骄傲人物”。

 

贾国元,浙江温州人,今年86岁,2005年10月创建安乐家养老院,迄今已经15年多了。仅仅收取少量的费用,收养老人多年维持在50多人。多年来,贾国元起早贪黑,没有节假日地照顾这些老人。老人的四儿二女都全力支持老人的善举。老人的善举还得到了当地民政部门和义工组织的支持。

 

高利利,广东深圳人。从第一次走近脑瘫儿童做公益服务至今,高利利已经咬牙坚持了10年,这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路。从自助互助到助人,是高利利对脑瘫家庭的期望,她帮助脑瘫患儿的妈妈重拾信心,实现家庭的增收和家庭地位提高。目前,机构人才流失,组织传承难以维系。

 

虞海河戴其丽夫妻,浙江温州人,2007年8月,领养了8个从山里来的孩子,成立了“幸福一家”,虞海河盖了一幢房子,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生活的舒适环境,13年来,两收养贫困家庭孩子的善举至今未有间断。共计收养了25名孩子,至今仍有五个孩子和他们一起生活。曾获得2007十大感动温州人物、2008年浙江慈善奖项目奖等荣誉称号。

 

郑云南,浙江金华人,哪里有公益,哪里就有她的影子,岁月的沧桑她依然坚强。一年150天在为公益事业忙碌奔波,为特困学生走访核实,负责浦江论坛特困生资助工作,共计资助达75人次,看着他们一家家度过难关,传递着对生命的感恩及对生活的热爱。浦江的公益活动都能看到她的身影,自学理发为困难老人理发,三年来,个人累计理发达二千人次以上。虽然为公益忙碌累点、苦点但她无怨无悔的奉献。

 

董宏绸,浙江温州人,一生命运多舛。幼失怙恃,三岁被领养,九岁养父去世。1967年前后,董宏绸还主动承担起照料一位当地贫病交加的瘫痪邻居的责任,历时半年,直到为他送终。之后他先后照顾服侍养父母的六位没有血缘关系的瘫痪亲人并为他们送终,时间长达三十多年。虽然董宏绸接连遭受命运的打击,他始终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希望与良善。2019年,董宏绸老人接连并评为“泰顺好人”、“温州好人”、荣获“温州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本期评审委员(2021/5/1-7)


1、王丹玉     广东深圳   捐赠人代表          

2、韦宏运     安徽芜湖   捐赠人代表

3、麦泓笛     四川成都   捐赠人代表

4、周琳娜     安徽合肥   捐赠人代表

5、冯铄然     山东青岛   捐赠人代表

6、王   晓     广东深圳   捐赠人代表

7、刘芳书     广东深圳   建辉基金会工作人员


感谢评审委员会严谨细致的工作!感谢每一位行善者,虽身处困境却依旧选择坚持善良。未来,愿和行善者们共同努力,为更美好的世界献出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