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的唐才英婆婆,30多年来捡回家40多个弃婴,并亲手把其中6个养大。让人吃惊的是她家里竟然没有厕所......
“唐婆婆,怎么样,卫生间还满意吗?”
“满意!满意!太谢谢你们了!”
眼前这位笑容可掬的老太太名叫唐才英,家住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分宜镇塘下巷村。今年85岁的她身材瘦小,满头银发用旧式的发夹别到耳后,身上穿着一件红花外套,看上去和其他农村老太太没有什么两样。
就是这位普通的农村老太太,干出了让许多人顶礼赞叹的大事:30多年来她捡回家40多个弃婴,并亲手把其中6个养大。
建辉基金会2016年度致敬人物唐才英。
1983年,时年47岁的唐才英是分宜县人民医院的一名清洁工。3月的一天,她在上班的路上发现了一个襁褓,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刚出生没几天的女婴,看上去又冷又饿。唐才英赶紧把孩子送到民政局,但民政局对着孩子束手无策。
面对这样的情况,唐才英决定自己收养女婴,尽管她膝下已有5个儿女,一大家子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但是无论如何,她都想给这个可怜的孩子一个家。
唐婆婆和她收养的孩子,每一个感情都很深厚。
这是唐才英第一次收养弃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因为在医院工作的关系,唐才英时常在医院附近发现弃婴,她看见后一一抱回家喂养。1992年她遇到了珍珍,1993年收养了琳琳,1997年又带回了丹丹、双胞胎兄弟小港和小回……这些都是她办理了领养手续抚养长大的,加上其他短期收养的孩子,一共竟有40多个。
唐才英家里的条件本来就不好,加上不时抱回来的孩子,不但让经济更加紧张,也耗费了家人大量的精力。
为了补贴家用,唐才英每天下班后都到医院后勤部门帮忙洗衣服被子,不仅如此,她还时常在大晚上出去捡废品,一来晚上才有空余的时间,二来她不想让周围的人看见,以免孩子们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勤劳了一辈子的唐婆婆至今也闲不下来,她总是说:“你们不懂,劳动才最舒服。”
但是,这并不是唐才英最大的难题。由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她只能偷偷收养弃婴。“孩子要藏起来,不敢抱出来,不敢带他们看病,也上不了户口,因为私自收养弃婴会被抓起来。”
倔强的唐才英不怕吃苦,但她怕孩子跟着她受罪,而且她也认识到,不管自己再怎么勤劳,再怎么节约,能力终归是有限的,自己可以吃苦受累,但不能让孩子们跟着自己吃糠咽菜。

挂在唐婆婆家墙上的全家福。
到了后来,唐才英每次把孩子抱回家,把他们养结实后,就开始寻找好心人领养。遇到体质弱一点的孩子别人不愿意领养的,她就办理收养手续,把他们留下来自己抚养。在她眼里,孩子个个都是宝,无论是美是丑,是贤是愚。
多年的辛苦付出,唐才英终于把孩子们一个个养大成人,但繁重的劳作也压弯了她的腰身。再看看那套住了几十年的砖瓦房,里面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屋里唯一的家电是一台老旧的彩电。“我这辈子没存到钱,钱都给孩子们买奶粉吃掉了。” 唐才英乐呵呵地说。

唐婆婆家的房子,正门和厨房。
对于唐才英来说,此生最大的成就不在衣食住行,而是每一个她遇上的弃婴,她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善待他,为此再怎么受苦挨穷她都心甘情愿。看着收养的6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事业,而且个个都心地善良,工作勤奋,唐才英倍觉欣慰,心满意足。

小时候,婆婆也是这样拉着你的手走路的。
建辉基金会早在成立之初,就获悉了唐才英的事迹,并在2016年11年将她列为“致敬行善者”的支持对象,代表捐助人为她提供生活补助、节日慰问等支持,向她30多年来的默默行善表示敬意。
志愿者在上门探望唐婆婆时,发现她家里没有独立的卫生间,上厕所只能到离家十米开外的公厕,这对于年岁渐高的她来说非常不便,尤其是下雨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唐婆婆家原来的洗澡间。
想想几十年来唐婆婆养过那么多弃婴,每天为孩子把屎把尿,但家里竟然没有厕所,真不知道她是如何做到的。志愿者提出将原有的洗澡间改造成厕所,起先唐婆婆并不同意,一直说没有厕所不碍事,自己已经习惯了。其实她是担心给孩子和爱心人士增加负担。
经过一番商讨,唐婆婆最终接受了改造方案。于是志愿者开始做项目预算,把唐婆婆家一个破旧的洗澡间改造成卫生间,算下来大约需要10210元。建辉基金会收到申请后迅速发起了募捐,希望尽快为唐婆婆建一个卫生间。
2020年7月3日,建辉基金会代表捐助人给江西的合作团队南昌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汇去首批善款8000元,委托其负责本次项目的执行与工程监督。

善款银行回单。
现在,新的卫生间已经基本完成,剩下排污的问题还需要和邻居进行协商,相信近期就可以投入使用。

终于有干净明亮的卫生间了。
春节前夕志愿者上门给唐婆婆拜年时,她表示自己一直以来都有捐献遗体的想法,拉着志愿者的手说:“我的眼睛看得可清楚哩,去世后还可以为社会做点贡献。” 还委托志愿者联系新余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上门办理遗体捐献的手续。
看着唐婆婆佝偻的身躯,不禁让人感叹,在这个小小的身体里面,究竟蕴含了多少爱的能量?这个了不起的女性,值得拥有更安稳,更优质的晚年生活。感谢广大捐助人慷慨解囊,让唐婆婆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