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蜀山区春语儿童康复中心,有一位特殊的妈妈,她是康复中心的创办人,也是康复中心所有孩子的妈妈——计恩芳。
2000年,计恩芳迎来了自己的大女儿。一岁那年,大女儿因为发烧吃药,造成了药物性耳聋。为帮助女儿康复,她开始潜心学习研究听障儿童康复方法。如今,女儿已经顺利考上了大学,计恩芳的坚持,让很多特殊儿童的父母都钦佩不已。他们常常登门请教,有的直接把孩子寄养在了计老师的家。 2016年,计恩芳鼓起勇气创办康复中心,耗光了她多年的积蓄。目前,民生工程惠及了很多孩子,但依然有政策外的孩子来求助于计恩芳,计恩芳对于特困家庭依旧坚持免收费用,她说:“能帮一个是一个。” 她叫我一声“妈妈” 家在怀远县的小苒是春语儿童康复中心的受助者,小苒在2009年出生的时候,曾经被羊水呛了一口。而在她出生后,为了生计,小苒的父亲方先生就一直在外地奔波挣钱,而小苒就留在了老家怀远县,并由当时的外婆照顾。 方先生说:“可能是因为老家老年人的观念 在小苒2岁半前,家里对她的在听觉上存在的问题,一直没有太过在意,有时候只以为孩子的反应比较迟缓。” “与现在不同,当时我们农村也没有听力测试,而我又常年不在家,所以没有及时发现。” 方先生十分懊悔地说道。 直到小苒2岁半时,一次意外,家人才意识到小苒可能听力不太好。“有一次,她在邻居家的孩子玩闹时,不慎将一个打火机碰到了地上并爆炸了,而当时邻居家的孩子‘哇’的一下就哭了,但十小苒却表现得很茫然。” 随后,小苒先后在蚌埠、南京、上海三地检查。蚌埠的医院因为设备坏了,检查需要等一周, “我想着孩子不能耽误了,所以就来到了江苏省南京市。”在南京检查时,孩子的听力只有97分贝,但家人不死心,又去了上海,小苒的听力也仅有117分贝。“当时医生告诉我们,小苒是极重度的听力障碍。” “当时非常不能接受,这么可爱的孩子……”方先生说,知道配耳蜗很贵,他就先给孩子配了助听器,“但是医生说,她一点都听不到,配助听器没用。”小苒3岁多时,方先生借了十几万,再加上新农合报销,花费三十万元为她配备了耳蜗,后又多方打听,来到合肥蜀山区春语康复中心学习说话。 来到康复中心的之后,因为家庭的特殊性,父母不能每周都接小苒回家。就这样,小苒平时在中心上课,假期就跟着计恩芳回家。几年下来计恩芳已经成为小苒的妈妈了,小苒也亲切称计恩芳:“妈妈!”。小苒的第1副耳蜗至今已经用了8年,经常出问题,失灵不能再用了。 然而更换耳蜗的费用却是小苒的家庭负担不了的,扣除政府补助后,小苒的家人还要自付38000元。 虽然计恩芳把小苒当作自己的女儿,但康复中心目前的状况,她个人也无力承担这样一笔巨款,同时她的内心也很担心小苒不能及时更换耳蜗致使几年的康复训练付之东流。 建辉基金会爱心助力 “7月6号我们带着孩子参加了一个活动, 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孩子跳舞,当时小苒上去了,但没有想到的是,她(小苒)的耳蜗在表演时,突然失灵了,那一刻,她当即就在台上哭了起来,这对我产生了极大的触动。” 计恩芳说。 自己的孩子有听力障碍,计恩芳更能理解家长内心的焦急以及小苒失去听力后的恐惧。今年7月,安徽善之源公益教育发展中心及深圳市建辉慈善基金会发起的“助力行善者计恩芳”活动,通过包括安居苑小学、一六八玫瑰园学校等二十多所学校的爱心家长和学生的捐款,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爱心助力,十天的时间,小苒更换人工耳蜗的资金终于筹集到了。 7月31日,小苒终于戴上了新的耳蜗,又可以重新听到美妙的歌声、爸爸妈妈唤她的声音、计妈妈的教导……“像这款是黑色的,与孩子头发的颜色十分相近,不显眼。而且可以根据小苒自己的习惯去佩戴,让孩子更加舒适。”负责人熊先生介绍道,这款耳蜗的总价值为6万多,技术更先进,不容易坏,而且比小苒之前的耳蜗更易于携带。在现场,工作人员为小苒调试了新的耳蜗,并通过对话向小苒询问能否听清楚,而换上新耳蜗的小苒点头表示听得十分清楚,并且露出开心的笑容。换上新耳蜗的小苒走路时一边蹦一边跳,并向在场的每个人跳了一段舞蹈。 当天,在蜀山区春雨儿童康复中心的体感训练室内,小苒的父母向好心人表达了真挚的感谢,“这次小苒能够更换新耳蜗,真的要十分感谢深圳市建辉基金会、安徽善之源公益教育发展中心和爱心人士,我们替小苒在这谢谢你们。” 现在耳蜗更换成功,小苒终于又听清了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