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保姆” 到 “奶奶”:18 年如一日,她用母爱托起被弃孩子的未来
2025-06-30
湖北省黄石市的刘芳,18年前为补贴家用做过兼职保姆,但雇主仅仅支付了两个月工资,就丢下两岁的儿子小杰失联了。当刘芳得知小杰家庭遭遇变故,无人照管时,毅然承担起对他的抚养责任,省吃俭用托举小杰考上了大学。建辉慈善基金会评审委员会经过评审,于2023年12月将她评定为致敬人物,希望善良的她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回馈。建辉捐助人的支持,为清贫的刘芳解决了部分日常所需,让她感到非常温暖。对于大学在读的小杰,她最大的期望是:他能成为国家栋梁,有能力回馈社会。
图片


熹微晨光,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拨开了黄石市西塞山区的薄雾。凌晨五点半,月亮湾社区尚在沉睡,狭窄的石阶路上罕有人迹,一栋老屋的大门却“吱呀”开启,划破了寂静。70岁的刘芳匆匆出门,走下百余级台阶,向公司赶去。她是一名保洁,这样操劳的生活,日复一日,已经成为生命里刻痕般的日常。


在这之前,她摆过水果摊、做过油漆工、当过保姆,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不仅养大了三个女儿,还托举起一个与她无血缘关系的生命——孙子小杰。


小杰两岁那年,他的亲生父亲在付了两个月工资后,便突然不告而别、人间蒸发。心软的刘芳从“保姆”变成了“奶奶”,呵护小杰成长,用十八年光阴,写就了一个动人的亲情传奇。


图片


1955 年,刘芳出生在湖北麻城。婚后,她随丈夫到了黄石,从此扎根,四十余年,这座城市见证了她的青春、爱情,也见证了她此后人生的风风雨雨。


刘芳和丈夫育有 3 个女儿,一家人虽不富裕,倒也简单幸福。然而,1988 年,小女儿才 1 岁多时,丈夫突然离世,家中的顶梁柱轰然倒塌,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部压在了刘芳柔弱的肩头。她做过油漆工、当过保洁员、摆过水果摊,含辛茹苦养大三个女儿,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2007年,刘芳52岁,三个孩子中,只有小女儿还在上大学,漫漫征途眼看就只差翻越最后一座山,命运却在此时突然拐了弯。


图片

丈夫早逝,刘芳含辛茹苦养大了三个女儿


“原本想着替人照顾孩子,挣点钱补贴家用,没想到却成了家庭的负担。”那年7月,一名男子抱着两岁半的儿子小杰来到刘芳家里,恳请她帮忙照顾孩子,承诺每月会支付800元钱。"小女儿上大学,正是用钱的时候,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然而,仅仅支付了两个月工资,小杰的父亲便如断线风筝般突然失联了。


刘芳四处打听,背着小杰找到了他的家,看到的却是令人心碎的真相:母亲产后严重抑郁,成了精神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奶奶已经 80 多岁,身体也不好;父亲外出打工后就此断了消息。


刘芳陷入了两难,她思来想去,找到了民政部门,咨询能否把小杰送到福利院。但小杰父母健在,并不符合托养要求。


两岁的小杰成了“事实孤儿”、无根漂萍,刘芳只得又把他抱回了家......亲戚邻居都劝她:"你都是50多岁的人了,何苦为难自己?哪天小杰的父母找上门来,把孩子带走,你什么都落不到。"


图片

小杰年幼时,刘芳常带着他出去玩儿


但那个软糯的小声音追着她一声声“奶奶、奶奶”地叫着,刘芳听着听着心就化了。"就算是养只猫养只狗,时间长了也会有感情,何况是一个乖巧的孩子。"善良战胜了一切,刘芳留下了小杰,从保姆升格成了“奶奶”。


图片


留下小杰,意味着将双倍的艰辛扛上了肩头。


"孩子上小学前的那两年,日子过得很艰难。"小学前,刘芳把小杰送到了黄石市大智路一家学前班上学,离家两公里,每天早、中、晚都要接送。这段路,刘芳选择了零成本的步行,一天四趟,累得腰酸背痛。


拮据的经济,让她不得不精打细算。她每月有1800元退休工资,全部留出来给小杰当生活费。又另找了份保洁的工作,一个月能挣1400元,为自己糊口。


每天上班,她凌晨5点半就起床,步行2公里走到公交站,只是为了不用换乘,能省下2元钱车费。


图片


门前这条又窄又长的石阶路,见证着刘芳的劳碌与付出



独自在家时,她很少吃荤菜,一碗面条或稀饭就是一顿饭。但对小杰却从不吝啬,想方设法给他改善伙食。"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饮食不能太清淡。"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小杰体弱多病,学前班时,刘芳给他订了一年的牛奶,自己却舍不得尝一口。


在老家做过代课老师的刘芳,对小杰的教育有着近乎固执的坚持。她每天早晨6点叫醒小杰,朗读半小时后再去学校,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了小杰上高中住校前。


小学四年级期末考试,小杰英语只得了59分。刘芳急了,请了熟人为他辅导,加强了对他的要求,此后,小杰的英语成绩在班级中一直名列前茅。"高考时,他的英语考了137分。"说这话时,刘芳的脸上洋溢着自豪。


小杰初三时,理科成绩下滑,刘芳一口气为孩子报了三个班,每学期的培训费就要花掉5000多元,对于收入不高的她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图片

刘芳对小杰的教育,一贯用心又严格


刘芳的善良和坚持也深深影响了她的三个女儿。她们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全力支持母亲的决定,将小杰当作自己的亲弟弟般对待。她们辅导小杰做作业,把好吃的留给他,为他支付生活费,还经常带"祖孙俩"出去旅游。小杰也自然而然地称呼刘芳的女儿、女婿为"姑姑"、"姑父",完全融入了这个家庭。


刘芳唯一一次跟小杰生气是在他高中时。为了小杰的学习,刘芳家里从不开电视,也不装宽带。“18岁之前不能玩手机,不跟别人比吃的、比穿的、比玩的。”这是刘芳和小杰的约定。但小杰高中住校时,有段时间,突然变得面黄肌瘦。原来,为了玩游戏,他偷偷节省生活费,背着奶奶买了一部旧手机。


发现实情后,刘芳落泪了:“奶奶抚养你和姑姑们长大很不容易,只希望你们多读点书,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等你毕业后,奶奶给你买新手机。” “奶奶,我错了。”小杰把藏着的手机交给了刘芳,刘芳默默出了小杰房间,走到客厅将手机重重摔在了地上。 


图片



彻底醒悟的小杰变得更加刻苦,他在学校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还获评“黄石市优秀学生共青团员”。2023年夏天,当小杰以540分的成绩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录取时,16年的艰辛在那一刻化作了幸福的泪。


图片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瞬,是祖孙俩最幸福的时刻


小杰高考结束,大姑送他一个平板电脑,小姑送他一部手机,帮刘芳兑现了承诺。


那年,刘芳和小杰的故事被全国妇联关注,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网”“湖北日报”等媒体平台广泛传播,还登上了“央视新闻”,人们都亲切地叫她“保姆奶奶”。


赞誉纷至沓来,当被问及初心,刘芳说:"我要是不把孩子带好,带废了,社会上的人会说我,他的家人也会怨我。"正是这份朴素的责任感,让她从2007年那个燥热的夏天,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图片


如今,70岁的刘芳依然每天5点半起床,依然舍不得多花2元钱坐车。小杰今年大二,她想再艰苦两年,供小杰读完大学。


小杰也没有辜负奶奶的付出,他用行动证明,在奶奶的教导下,他已经长成了一个懂得感恩、勤劳刻苦的男子汉。


大一期末考,他拿了年级第二的好成绩。学习之余,还一直做着各种兼职,现在是在学校附近做英语家教。赚了钱,就给奶奶买新衣服、买好吃的、买药,一如从前奶奶为他做过的。“奶奶之前一直撑起这个家,保护着我,把我照顾大。我也希望能够用我的能力,用我的温暖,去把这个家给照顾好。”少年的言语中满是感恩与担当。


图片



下班推开门时,空荡的屋子会让刘芳感到些许寂寥,但看看手机里小杰发来的成绩单和照片,微笑就会爬上嘴角。从无奈接手,到视同己出,这对没有血缘的祖孙,用18年光阴书写着动人的答案:以爱为墨,即使最普通的生命轨迹,也能在时光里晕染出星辰般璀璨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