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县的群山深处,有一座充满希望的“爱心书屋”。代课老师刘利群自掏腰包、发动亲友,将书屋化作灯塔。迄今为止,她带领团队帮扶学生1500余人次,发放助学金110万余元,让50多个曾在书屋翻动书页的少年走进了大学殿堂。建辉慈善基金会评审委员会经过评审,于2023年5月将她评定为致敬人物,希望善良的她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回馈。对于建辉基金会支持,刘利群动情地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我将努力坚持,不负众望,不负所爱。”
阅读是春日里的风,能唤醒沉睡的心灵;是荒漠里的泉,能滋养干涸的灵魂。学生时代的刘利群对阅读有着无比纯粹又热烈的渴望——她曾梦想拥有一间盛满书籍的屋子,在那里,她可以跨越千年与先贤对谈,也能挣脱现实在广袤的天地翱翔。
然而,家境贫寒、姊妹众多,让渴望只能成为心底的叹息。
成年后,刘利群成了一名山区代课老师。十几年教学,在一间间不同的教室里,她见过很多挣扎在辍学边缘的留守儿童。他们皴裂的小手攥着短到捏不住的铅笔,几个人共用着一本卷边的练习册,对这些孩子而言,课外阅读比云雾笼罩的山外更遥远。
2015年,37岁的刘利群做了一个决定,她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一起,在一间旧教室办起“爱心书屋”,它不仅是免费阅读的场所,也是助学的港湾。
十载春秋,“爱心书屋”化作灯塔,帮扶学生1500余人次,发放助学金110万余元,让50多个曾在这里翻动书页的少年走进了大学殿堂,其中不乏清华、复旦这样的名校。
刘利群用行动告诉孩子们:山外的世界有光,而阅读,是追光的翅膀。
田东完小、白旗小学、金江乡枇杷小学……自2004年起,刘利群的足迹深深印刻在邵阳县五峰铺镇下辖的一所所山区小学里。月工资千元出头的代课老师,她坚守了十几年。
教室里,留守儿童眼中的渴望与贫困孩子眉间的愁绪,是她心底最柔软的牵挂。学习有困难的,她尽量抽时间给他们补课;生活拮据的,她就从自己微薄的代课费里挤出钱来,买文具、买生活用品,能帮一点是一点。
小梦,曾是刘利群众多学生里最让她揪心的一个。不满一个月大时,小梦就被亲生父母遗弃;6岁那年,疼爱她的养母在生妹妹时,又因难产离世。背负着给妻子看病欠下的大笔债务,独木难支的养父却又罹患了尿毒症。
刘利群想多帮帮他们,却苦于自己收入太低。冥思苦想后,她决定利用业余时间做布鞋。手脚麻利的她,一天能做八到九双,每双大约能赚15元。那些日子,刘利群几乎每天都忙到凌晨1点,换来的钱,都化作了小梦生活和学习的希望。
一双双手工缝制的棉鞋,是刘利群给孩子们的希望
一天,小梦的爸爸蹒跚地提着二十几斤自家做的红薯豆腐来到学校,执意要送给刘老师。这平常的食物,却是小梦一家平日里都舍不得吃的珍贵东西。
刘利群深知这份礼物的分量,推脱再三也没能拒绝。此后的日子里,这二十斤红薯豆腐,被她细细品尝了许久。每一口,都饱含着感恩的深情,也掺杂着贫穷的酸涩,让刘利群既感动又无奈,深切体会到个人力量的渺小。
2015年,刘利群偶然加入一个公益助学群,跟随志愿者翻山越岭走访贫困家庭,看到了更多孩子眼中的渴望和孤独,也看到了公益的力量。
翻山越岭走访贫困家庭
一次家访,一个孩子盯着她包里的一本旧书,怯生生地问:“老师,这本书能借我看看吗?”那一刻,刘利群萌生了创办书屋的念头。
2015年7月,刘利群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在城东中心幼儿园的一间旧教室里挂起了“爱心书屋”的木牌。教室是从幼儿园借的,书架、桌椅全靠社会捐赠,书籍则是从废品站淘回来的旧书。
用一间旧教室改造的书屋
为了维持书屋运营,刘利群倾尽所有。代课费大部分都投入其中;寒冬腊月,她熬夜缝制手工棉鞋,所得利润也悉数捐给了书屋。她的妹妹被这份执着打动,在朋友圈发起义卖,意外引发了一场爱心接力——广州的余国华先生动员佛山小学捐赠3000余斤书籍衣物,南京的徐芳女士每年资助数名孤儿,长沙律师秦小阳更是协助书屋完成了合法注册。
家人的支持是刘利群最坚强的后盾。老父亲卖了自己养的鸭子,每只提留10元给书屋添置微波炉;弟弟家有几十只鸡,承诺每卖一枚鸡蛋就给书屋捐一毛钱;丈夫“华哥”放弃月薪过万的外地工作,回乡打理书屋后勤,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爸爸”,刘利群笑着说,这是“父爱出租”。
丈夫“华哥”是刘利群坚强的后盾
为了管理好书屋,2017年,刘利群也辞去教职,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书屋和孩子们身上。
“爱心书屋”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是阅读空间,更是心灵港湾。每周日,志愿者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疏导。刘利群常与孩子们围坐谈心:“困难是暂时的,只有强大自己,才能改变命运。”
18岁的邓脘月是书屋的“常客”。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一度性格孤僻。在书屋读完《平凡的世界》后,她写道:“书里孙少平的故事让我明白,再平凡的人生也能活出光芒。”2020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假期仍回书屋担任志愿者。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孤儿宋美幸在志愿者徐芳的长期资助下考入医学院;曾因家庭变故濒临辍学的黎玉文,如今已成为回乡支教的“知心姐姐”。
书屋还衍生出独特的“亲情补偿”模式。刘利群将无人照看的孩子接回家中同住,华哥每天为孩子们做饭;志愿者徐芳每年带自家孩子与帮扶对象共同生活,用陪伴弥补情感缺失。一名女孩曾含泪对刘利群说:“您能做我妈妈吗?”
如今的“爱心书屋”,已经是湖南省公益扶贫的典范
随着影响力扩大,书屋获得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五峰铺镇政府提供300平方米的固定场地,县关工委每年拨款5万元;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结对帮扶,邮政支局定期捐赠物资。刘利群带领志愿者团队走遍5个乡镇,行程超20万公里,累计帮扶1500余人次,发放助学金110余万元。截至2024年,已有50余名受助学子考入大学。
书屋的运营模式也愈发成熟:通过“捐旧书献爱心”活动,每年募集上万斤旧书,差价用于补充经费;寒暑假开设托管班,解决留守儿童看护难题。如今的书屋,空调、投影仪、心理咨询室一应俱全,成为湖南省公益扶贫的典范。
荣耀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因为长年超负荷操劳,刘利群患上糖尿病三期,引发了一系列并发症:脊椎骨病理性病变,脊椎骨质增生、脊椎骨纤维化、甲状腺萎缩、肝肾功能受损、肾结石。所幸儿子十分出息,如今是一名地质工程师,每个月都会拿出几千块钱,交给妈妈补贴医药费和书屋经费的缺口。
也有人问:“这么做值得吗?”她的回答始终如一:“看到孩子们从沉默寡言变得阳光开朗,看到他们走进大学改变命运,所有的累都成了甜。”
如今,五峰铺镇“爱心书屋”已经成为孩子们的 “精神家园”。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书屋总是挤满了前来阅读的孩子。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映照着孩子们专注的脸庞,也照亮了他们的未来之路。
在岁月的长河中,刘利群如同一位执着的播种者,在五峰铺镇这片土地上,种下了无数颗知识的种子,为乡村孩子们搭建起一座通往广阔世界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