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饭,让他在异乡陪伴这些“折翼”天使近10年
2023-06-12
“不为名,不为利,大家愿意留下来,是善良,也是对小孩们的不舍。”2009年,家在西安的狄振伟受邀至永州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这一呆就是近10年,在1200公里的乡愁与守护中,他选择了后者。


图片


听障的小孩,因为他听不见,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我们很不一样……


别人认为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站在自我的感觉上去做。


和残障儿童打交道,狄振伟一打就是10年,这只是在永州的时间,2018年回西安后还是为残障儿童服务。



说起狄振伟与永州的结缘,还得从2009年4月份一个“为民办实事”的项目说起。


2009年,科班出生的狄振伟与未来的妻子武文君受邀前来永州对残疾儿童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康复训练。


图片

▲狄振伟和妻子武文君。来源:永州新闻网


三个月下来,康复初显成效,走的那天,狄振伟与家长们吃了顿饭。


“当时有十多个家长,凑在一起给我们做了一顿饭,那是我在永州吃得最好的一顿饭。”狄振伟说道。


这些家长无一不是残障孩子的父母,他们拉着狄振伟的手哭诉着表示我们的孩子刚看到了希望,你们走了我们该怎么办好?”


这一番话打动了两人,狄振伟和武文君决定留在永州,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残疾小孩回归社会。


图片

▲狄振伟和武文君在带听障孩童们做康复。来源:受访者本人供图


永州距离西安1200公里,家在西安的狄振伟还是毅然决然的留了下来。


但对于刚毕业一年的外地大学生来说,如何在永州寻找合适的场地、解决设备购置等问题,成了矗立在二人面前的难题。



“家长们一听说我们愿意留下来,很热情,到处帮我们张罗场地。”在家长们的帮助下,狄振伟和武文君先后在零陵、冷水滩租借场地从事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真的是不为名不为利,那我们老师一个月的工资才一千多块钱,大家愿意留下来,都是因为善良,还有对这些小孩的不舍。”狄振伟说,做康复工作最大的成就感,来源于自闭症儿童愿意交流、聋哑人学会开口说话。


图片

▲狄振伟在康复课堂上与听障儿童互动。来源:受访者本人供图


“如果不做康复,很多孩子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开口了,但是做了(康复),就有希望让他们回归到社会,让他的生活圈变大,回归社会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了几分。”


经过狄振伟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融合教育和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不少孩子们大部分已融入社会,与正常小朋友一起生活学习。



2010年8月,两人迎来了儿子皓皓的出生。但因忙于工作,无暇照顾自家孩子,皓皓一出生就经常拜托前来陪同做康复的家长们轮流照顾。


“因为没照顾好他,我儿子几个月就感冒转肺炎,有两次晚上十二点多突然发烧,我抱着他就一路飞奔去医院看病。下山的500米路很黑,没有路灯,说实话,那时候想过要放弃。”一向显得理性的狄振伟说起这段过往,也忍不住拭泪。


在照顾自己孩子和帮助康复中心孩子恢复健康的道路中,狄振伟经历了反复把儿子送回老家给父母照看,也经历了儿子问“你是不是忘了我”的心酸时刻。


图片

▲狄振伟与儿子皓皓。来源:受访者本人供图


作为家中长子,随着父母年龄增长,和对家乡的思念,狄振伟按照他的规划于2018年回到了故乡西安,结束了在永州将近10年的扶残生涯。


“不舍肯定是有的,但看着自己创建的新希望康复中心这么多年慢慢步入正轨,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其中,我对这些孩子的牵挂少了不少,多的是欣慰。”狄振伟说道。


回到西安的他开始支持启点之星语言发展中心,一家针对听障孩子的特殊教育机构,还积极对接西安聋人协会,推广通用手语,把在永州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家乡陕西慢慢发扬壮大。


图片

▲狄振伟在陕西推广特殊教育经验。来源:受访者本人供图


“只要有一颗扶残助困的心,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帮助别人。”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父亲的狄振伟如是说道。


深圳市建辉慈善基金会在永州的合作团队提供了狄振伟的行善线索,于2017年12月将他列为致敬人物。希望善良的他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