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第三天,四川自贡市的荣县留守儿童基地内,一群孩子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致勃勃地画画。这里,正在举办“我和我的祖国”绘画主题活动,孩子们的假期,由此多了一份收获和乐趣。
荣县留守儿童基地成立于2012年,创办人叫黄勇,一名曾经的残疾孤儿。
01
自强自立的残疾孤儿
今年48岁的黄勇是土生土长的荣县人,他先天肢残,不仅双手手掌畸形,双腿也极不方便。在他两岁的时候,父亲因肺癌不幸去世,不久后,母亲另嫁。成了孤儿的黄勇,靠着亲戚和邻居你一饭他一粥的接济,踉踉跄跄长大成人。
但悲惨的身世,并没有让小黄勇自暴自弃,反而激发了他发愤图强的斗志,双手不能写字,就用嘴含着笔,用脚趾挟着笔一遍遍练习。以惊人的毅力与勤奋,他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后来,还学会了用脚操作电脑。
黄勇用嘴咬住笔写字
实现自立后的黄勇,时刻没有忘记自己吃百家饭长大的经历,平时碰到有困难的人,尤其是孩子,他总是倾力相助。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一颗善良的心,他打动了一位比他大三岁的单亲妈妈,在他28岁那年,二人喜结连理。从此夫妻二人相携行善,琴瑟和谐。
黄勇一家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02
不忘童年艰辛,创建留守儿童基地
2011年11月,一个偶然的机会,黄勇加入了荣州义工QQ群,开始和群友们一起,时常为困难群体捐款。当时的荣县还没有义工联,黄勇心里渐渐有了新的想法。
2012年6月,在黄勇的提议下,荣县义工联正式注册成立。作为法人的黄勇,和队友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起首支学生志愿者团队,为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服务。
但黄勇知道,对于孩子们来说,这还远远不够。童年的艰辛,总让他想为孩子们多做点事。
2012年11月,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黄勇创办了荣县留守儿童基地,将东街社区的会议室作为留守儿童基地的活动室,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活动室就为留守儿童开放。除了语文、数学、英语外,还开办了美术、书法、安全教育、心理教育、法律教育等课程,不仅在主要科目上为孩子们加油打气,还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黄勇和妻子一起照顾、辅导留守儿童
就在留守儿童基地成立后几个月,黄勇听说街上有一个老人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每天靠捡废品过日,两个人都衣衫褴褛,浑身脏臭,便马上到街上找到这一老一小。原来两人是一对祖孙,来自凉山州雷波县。小男孩名叫小峰(化名),父亲因刑事犯罪被判死刑,母亲再嫁,年幼的他只好与奶奶相依为命。
后来,小峰家的房屋倒塌,走投无路的祖孙俩只好到荣县投奔亲戚,却因各种原因无法一起生活,两个人不得不搬出来租住在一间小房子里,靠奶奶捡废品维生。黄勇见到又黑又脏的小峰,异常心疼,当即把他领回家,叫妻子帮他洗澡,这一洗,就花了半小时才洗干净。
小峰虽然到了上学的年龄,但因为没有户口无法入学。于是黄勇专程到他老家跑了一趟,了解清楚情况后又一边跑民政部门、学校,一边联络爱心人士,四处奔波协调,终于将小峰送进了学校。此后,每逢节假日,小峰都在留守儿童基地度过。在黄勇的关怀和教导下,小峰的性格开朗了许多,还改掉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
因为小峰祖孙俩的户口落在雷波县,许多问题无法解决。在小峰上四年级时,黄勇又联系雷波县义工联,将祖孙俩送回了雷波,而且还帮老奶奶申请了低保,为小峰申请了孤儿补贴。每隔两个月,黄勇都要联系当地的义工,了解小峰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听说他现在越来越懂事,学习成绩也不错,黄勇感到无比欣慰。
孩子们在上绘画课
另一个名叫小玲(化名)的女孩,四岁时母亲病逝,和父亲在荣县县城租房居住。父亲开了个服装加工厂,平时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小玲,每到周末便将她送到留守儿童基地。
由于缺少关爱与教导,加上父亲异常严厉暴躁,从不给小玲任何零花钱,小玲渐渐有了盗窃行为。一次,小玲偷了别人的钱,被对方发现了,于是找到小玲的父亲索赔,这位残暴的父亲,竟用刀将女儿的尾指砍断,回家还用尖嘴钳将小玲的脸打得稀烂。
黄勇获悉后,难忍愤怒,马上找到相关部门,一起前往小玲家,将她的监护权转至她姑妈的名下。后来,经过黄勇的关爱和引导,小玲顺利升学,再没有发生过盗窃行为。
这些年来,留守儿童基地每年都要服务200多名孩子,小峰和小玲只是其中两个典型的例子,只要见到有类似情况的孩子,黄勇都要想尽办法帮一把,在他心里,“最看不得孩子受苦”。
03
闲不住的“中国好人”
2016年4月,黄勇又创办了“自贡市志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员由专业的社工和义工共同组成,专门帮扶犯罪不予起诉的未成年人,至今已经帮助青少年6人改邪归正,效果良好。
2018年10月,黄勇被聘为荣县的“民间河长”。虽然腿脚不好,但他坚持对县内的18条河流进行定期巡查,从不间断。
2020年7月,社区成立“有事说事工作室”,作为负责人的黄勇,至今已成功调解民间纠纷50多起,成功率在95%以上。
另外,他还经常下乡参与扶贫工作,到周边的几个村帮助村民们做计划、选项目,并多方筹资10万余元,为贫困家庭发展养殖业,购买电视机、衣物等。
黄勇带领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
总之,黄勇就是闲不住,哪怕走路极不方便,也阻碍不了他助人的脚步,行善,早已成了他的生活方式。而他的无私付出,也为他赢得了包括“四川省优秀志愿者”、“四川好人”、“中国好人”等在内的诸多荣誉。
目前,黄勇的主要精力仍放在荣县留守儿童基地上,基地每年三万多元的管理费用,全靠他自己掏腰包。为了保证基地正常运作,他经常拖着腿到处筹款,“有我在,留守儿童基地就会永远办下去。”他坚定地说。
深圳市建辉基金会在四川的合作团队在了解核实黄勇的情况后,提供了他的行善线索,建辉基金会评审委员会通过认真评审,于2021年3月将他评定为致敬人物。希望善良的他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