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曾维金,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一个没有左手的残障人士。他坚守乡村教育60载,用一只右手,撑起了1400多个学生的求学路。
退休后,他把自己的家变成了“补习班”,免费辅导学生,还主动当起了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直到2021年查出罹患癌症,依然坚持行善。他说:“就算退休了,但我毕竟是个老师,应该为娃娃们做一些事情。“
01 一只手的乡村教师
1942年,曾维金降生于三多寨一户普通农家,可大家很快便发现,这个孩子左手腕及手掌部分先天缺失。命运开的这个玩笑可不小,先天的残疾为他整个人生带来压力与挑战。同时,乡邻给了他一个外号“曾杵杵”。 但是“曾杵杵”这个名字没有让他自怨自艾,反而在学习上特别用功,立志要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1963年,21岁的曾维金从隆昌师范毕业,分配到富顺师范附属小学。第二年寒假他回老家探亲,看到家乡的师资紧缺,孩子们求学困难,内心深受触动,果断选择回到三多寨任教。 这一教就是40年。 这期间,曾老师在小学部待了11年,初中部待了29年,教过语文、历史,做过26个班的班主任;在教师生涯的前20年,他放弃过调入公安系统、进城任教等机会,一直坚守在三多寨学校;他荣获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四好”五老志愿者等殊荣22次,还是大安区第十一届至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曾维金老师在做报告
刚来的时候,村里只有这一所学校。为了学习知识,孩子们天天跋山涉水十几里路来学校上学。每到冬天下雨的时候,孩子们买不起雨靴,全打赤脚来上学,看到孩子们冻得发红的脚丫,曾教师挑来冬暖夏凉的井水给孩子们洗脚,然后再给孩子们穿上自己买的鞋子。 之后的每年冬天,曾老师都这样坚持着。他说:“农村的孩子家庭情况比较困难,我自己的经济条件也有限,现在一回想起这样的事情,我还是很揪心。” 1992年,成绩优异但家庭贫困的同学小志考上了省邮电学校,家里东拼西凑凑齐了学费,可再也拿不出生活费。为了省钱,小志一天只吃一顿饭。得知这个情况的曾老师立马给小志寄去200元,而他当时每月的工资仅400元。 提及小志,曾老师说:“他是个不错的孩子,读书很用功,可不能因为缺钱放弃学业啊。” 02 退而不休,身兼留守儿童的老师和“代理家长”
2002年,曾老师从三多寨初级中学退休。儿女们在自贡市区给曾老师买了新房,想接父亲一起生活,颐养天年。可曾老师放不下村里的孩子,他婉拒了儿女们的好意,并说服同为退休教师的老伴,共同守护在曾经挥洒过青春与热血的校舍旁边。 由于父母们外出谋生,村里的孩子很多都成了留守儿童,他们中有许多人的行为与学习都令人担忧,曾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虽然退休了,但我毕竟是个老师,应该为娃娃们做一些事情。” 带着这样的初衷,曾老师在自家开办了“曾老师爱心辅导之家”,每学期给三到四名贫困留守儿童当“代理家长”,义务给他们辅导学习,有时候还为来上课的孩子提供免费午餐。 特殊的教室,设备都是曾老师自己掏钱置办的 王波,北京军区某部队参谋。小时候的王波是一位留守儿童,不受管束,文化知识底子也不牢固。王波的叔叔(曾老师当年的学生)找到曾老师,希望曾老可以帮忙辅导自己的侄子。“只要王波有空,就到我这儿来吧,我退休了有的是时间。”曾老师爽快地答应了。这一辅导就是3年多,后来王波顺利考上了军校。 留守学生小陈的父母离异后分别再婚,她从小便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的变故,让小陈的心灵受到了创伤,性格也格外叛逆,面对老师的教导,她非但不听,还在作业本上写些辱骂的话。曾老师得知后主动请缨,先后与小陈深入交流20多次,和家长沟通10多次,终于让孩子卸下心中的防御,改变了思想,最后顺利考上省重点高中。 还有一个叫小伟的学生,母亲生病,整个家庭靠父亲外出打工的微薄收入支撑。这样的家庭环境,导致小伟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情绪,不愿与人交流。曾老师知道后,主动与小伟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发现小伟聪慧好学,只是缺少正确的引导。在曾老师的关爱和辅导下,小伟的心扉逐渐打开,不仅性格开朗了,学习成绩也大大提高,几年后不仅考上了重点高中,后来还考上了北京一所名校的研究生。如今,小伟每次回乡,都会专程来看望曾老师。 曾老师给学生们上课 除了给孩子们义务辅导,曾老师还经常在村里的各条路上巡视,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特别是上学和放学前后,人们总能看到曾老师的身影,大家都知道,他是放心不下孩子们的安全,要亲自走一遍才安心。 03 爱人者,人恒爱之 2021年6月,志愿者来到曾老师家走访。这套有几十年房龄的教师宿舍,里面的陈设相当简朴,进门右边就是曾老师为孩子们上课的教室,在这里,他辅导过60多名留守儿童,其中有9名顺利考上了大学。 “只要学生有需求,我就有求必应。”谈及孩子,曾老师如数家珍,他还说自己教过1400多名学生,他们的名字他至今都还记得。 对于孩子来说,曾老师就像是自己的爷爷 曾老师还说自己想建一个留守学生之家,希望为留守儿童做更多的事,“我现在没有在学校教书了,能为下一代做点工作,我很高兴。”曾老师还表示,成立这个家园,是希望他不在以后还可以继续守护孩子们。 走访中,志愿者还发现,三多寨的乡亲们非常敬重曾老师,有些家庭甚至祖孙三代都是他的学生,对他孜孜不倦的教诲和关爱,直言三生有幸。 没想到仅仅过了一个月,曾老师就被查出口腔癌中期,加上86岁的老伴病重,他不得不停止给学生上课。因年岁已高,曾老师选择了保守治疗,在他住院期间,志愿者曾专程前往医院探望,并代表捐助人送上慰问金,让他非常感动。 志愿者到医院看望曾老师 《孟子》中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曾老师用毕生的爱培育了家乡一代又一代人,因此学生与乡亲也一直对他敬爱有加。也许,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此,它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心灵的启迪与关怀,从而让人与人之间更加亲善友爱。 曾老师,您做到了! 深圳市建辉基金会在四川的合作团队在了解核实曾维金的情况后,提供了他的行善线索,建辉基金会评审委员会通过认真评审,于2021年8月将他评定为致敬人物。希望善良的他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
编辑/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