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能救起高考失利的轻生女孩,是他此生最大的遗憾
2022-07-04
身高不足一米六,体重不足一百斤,这个貌不惊人的饭店老板,在27年间,一次又一次冲到桥上,跳进河里,挽救了一百多人的生命,在一个个生死瞬间中,书写了一位平民英雄的传奇。


640 (1).jpg


要是你来到合肥市肥东县撮镇大桥,打听一下姚延顺这个名字,当地人多半会告诉你,“他是饭店老板”,“他是中国好人”,还有,“他救了一百多个人”。



01

艺高人胆大:半夜跳河,孤身救三人




1987年的一个晚上,合肥市肥东县撮镇大桥边上的“桥头饭店”里,初为人父的姚延顺因为要照顾妻女,总也睡不踏实。模模糊糊间,突然听到“嘭”的一声巨响,紧接着,又传来一阵急促的呼救声。


“坏了!”老姚睡意全消,立即翻身下床,快步跑出门外,借着朦胧的月光,他看到了骇人一幕:饭店右边不远处的大桥,护栏已经被撞开一个缺口,顺着缺口往下望去,一辆大货车正栽在河里,左摇右晃。呼救声就是从车里传出来的!


老姚赶紧跑回饭店叫醒岳父母,随手操起门口的一根棒槌,快速冲向岸边,纵身跳进五米多深的店埠河。凭着一身好水性,姚延顺很快就游到了车门边,他举起手里的棒槌,砸开车窗玻璃,将身受重伤的司机和另外两名随车人员一一救上岸。


这是老姚第一次救人。那一年,他29岁,“桥头饭店”刚开张几个月。

02

守护升级:饭店成了半个救援站


撮镇大桥建成于1958年,是一座省道大桥,但桥面狭窄,两边的护栏也不够坚实。到了8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每天途经的车流量日益增大,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加上有轻生者也选择在此跳桥,死亡的阴影不时笼罩着店埠河,直到老姚的到来。


桥头饭店原貌


自从1987年那次救人后,只要发生事故,无论是车祸,落水,或是轻生,老姚必定第一个冲到现场。几次实战过后,他开始寻思:如何才能更有效率,更安全地抢救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首先,得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为了方便观察,老姚打起了自家饭店的主意。


当时的“桥头饭店”,用老姚自己的话说,“生意好红火哦,菜烧得地道,价格又公道,包厢根本不够用。”而二楼西面的一间包厢正对着大桥,老姚心一横,把它改造成了自己的卧室,透过房间的窗户,“能看到大桥两头的交通状况,要是河里发生了意外,我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顺便说一下,桥头饭店的掌厨是姚夫人,老姚是妻子手下的全职杂工,此后,他这个杂工除了到市场买菜,其它时间都待在饭店里“放哨”。


“岗哨”有了,还得有称手的工具。救生衣、汽车内胎、粗麻绳,长木棍,棒槌,灭火器……但凡能想到的,老姚都备齐了。在他的鼓捣下,“桥头饭店”成了半个救援站。


“当时,车祸就是发生在这个地方。”


很快,工具就用上了。1997年8月25日,一辆大客车行至撮镇大桥时,突然失控撞断大桥护栏,一头扎进了店埠河。正在饭店忙碌的老姚,见状立即打电话报警,随后拿起汽车内胎,迅速跑到岸边跃入河中。


随后,妻子送来一条又粗又长的麻绳,老姚将绳子的一头拴在腰间,妻子则将另一头拴在大桥护栏上。顺着这根麻绳,老姚一次又一次潜入水中,拽起落水人员爬出水面。


不久后,警方赶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客车上的28人全部获救。

03

毕生遗憾:要是能救起那个高考失利的女生该多好


聊起救人的往事,老姚是说也说不完,大部分时候,是惊险的过程,和成功将人救起后的兴奋,但也有没救起的,让老姚痛心至今。


2005年6月26日中午1点多,老姚看到有个十七八岁的女孩蹲在桥边,双手抱头,看样子是在哭泣,老姚并没有太在意,加上当时正好是用餐高峰,店里客人很多,老姚就忙自己的事去了。


不一会儿工夫,突然听到外面人声鼎沸,有人惊呼“跳河了!”老姚内心咯噔一下,立即从饭店冲出来,一看,桥上已经围满了人。“是那个女孩!”他马上明白过来,几个箭步冲到岸边,跳进河中搜救。


15分钟后,老姚与两名路人一起将女生救起。可惜由于时间过长,女孩已经停止了呼吸。


原来,女孩是肥东中学一名高三的学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痛苦之下竟选择投河自尽。


那一年,老姚的女儿18岁,和轻生的女孩一般年纪。每每说起这件事,他都忍不住难受,不停地叹息,自责:如果我当时过去问一声,又或者,悄悄跟在她后面观察,再或者,早点下水搜救,那该多好啊......这事,成了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老姚讲述当年在河里救人的往事


也许是为了弥补这种遗憾,此后老姚救人更加拼命。无论是熊熊燃烧的货车,还是已经结冰的河水,他都迎难而上,一次次将受困人员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甚至有一次,他在危急中用自己的身体做警示牌,拦下了疾驰而来的大货车,在他身后,躺着两辆不慎发生追尾的摩托车,以及车上的6个人。

04

后饭店时代:有些事,总要有人做


2014年,因路面改造,“桥头饭店”被拆除。从饭店开张到歇业的27年间,老姚共挽救了100多条生命,单下水救人就达20余次,成了当地人交口称赞的“桥头守护神”。


长年的救援行动,挂彩是常有的事,老姚身上的伤疤自然少不了,比较严重的是头部在一次救援中撞到车体边角,不仅留下伤疤,还留下了头痛的后遗症。另外,好几次长时间浸泡在冰河中救人,也让他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的毛病。


媒体对老姚的报道


2018年6月,志愿者走访了老姚,谈起以往的救人经历,他颇引以为豪。志愿者问他,每次救人都是以命相搏,有没有考虑过个人安危,他回答:“当时没有想这些,想这些就救不了人了。”又说,“有些事,总要有人做。”


自然,在老姚心中,这个人,就是他自己。桥头饭店不在了,但老姚还是那个老姚,救人的事可不能停。


2020年7月18日,肥东暴雨,在肥东县撮镇龙塘高速桥下,一名骑电瓶车的女子,摔倒在齐腰深的积水里。年过花甲的老姚,不减当年勇,趟进水潭将女子救起。这一次,也挂了彩,“被电瓶车上的铁皮划伤手和腿,在水里流了很多血”。


建辉基金会和安徽善之源公益教育发展中心共同为老姚送上锦旗


关于老姚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比如,2009年在饭店拾到了装有20万元现金的箱子,悉数还给主人;比如,不时收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给吃给住;比如,照顾在车祸中受伤的人员,一家人轮流陪护... ...


身高不足一米六,体重不足一百斤,要是你看到老姚,难免会惊讶,这瘦小的身躯,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能量?何不坐下来和他聊聊,用心倾听他的故事,感受那一个个生死瞬间,答案,刻在他身上,沉淀在岁月里




深圳市建辉基金会在安徽的合作团队在了解核实姚延顺的情况后,提供了他的行善线索,建辉基金会评审委员会通过认真评审,于2018年7月将他评定为致敬人物。希望善良的姚延顺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