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婆到负婆,她说自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一件事......
2022-06-14
天不怕,地不怕的富婆,因为怕看到孩子受罪,收养、资助了近40名孤贫儿童,最终成了“负婆”,却无怨无悔。她说:“人的一生很短暂,我想为孩子们多做点事,让自己的人生多点意义和色彩。”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看到孩子受罪。”说这句话的人叫朱保华,是河南省信阳市东双河镇圆梦艺术中心的创始人。在此之前,她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女老板,因为见不得孩子受罪,她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朱保华和圆梦艺术中心的孩子在一起。


01

女强人有颗菩萨心


圆梦艺术中心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半公益性质的培训机构,成立至今,朱保华已免费接收了40多名贫困留守儿童,另外为100多名学生提供免费午餐。


然而,朱保华为孩子们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她的行善之路,还得从上个世纪说起。


1998年的一个夜晚,朱保华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听到路边的出租房内里传来女人的悲泣声,心生恻隐的她,急忙上前敲门询问。


原来,正在绝望哭泣的是一位单亲妈妈,因家庭变故和9岁的女儿相依为命,不料女儿得了急性心膜炎,全身发热、浮肿,生命危在旦夕,她却拿不出钱给女儿治病。


看着这对陷入绝境的母女,朱保华心疼得直掉泪。她当即拨打120把女孩送到医院,并支付了所有费用,直到女孩完全康复。


朱保华夫妇


那一年,朱保华27岁,是当地人交口称赞的女强人。年纪轻轻的她在信阳开了一家家具厂,因为心眼好,讲诚信,生意做得很红火。


可是,让这位女强人没想到的是,上天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要交给她,不断把需要帮助的孩子带到她身边。

02

20多年收养、资助近40名孩子


“朱保华心地善良,特别喜欢孩子。因为生意做得好,她的经济条件也好,就总收养、资助一些孤儿。”朱保华所在镇的文化站站长杨德健说。


2001年,朱保华在外地进货的路上,发现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小女孩,看上去一岁左右,全身严重烫伤。朱保华带着孩子辗转几家医院,花了一万多元,三个多月后孩子终于康复,但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期,身上落下了多处疤痕。


孩子出院后,朱保华正式办了收养手续,为她取名甜甜(化名)。在甜甜五岁时,又带她到市内学习舞蹈,希望孩子通过才艺来弥补身体的缺陷,同时也能找到一份生活的乐趣。


 “一人一个,人人有份。”


至今,朱保华已先后资助了20多名贫困儿童,收留了15名孤儿或特困生,把他们带回家一起吃住。因为她的善心远近闻名,个别无处可去的孩子自己就找到她家来了。


朱保华照顾这些孩子就像照顾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用心,而孩子们也都叫她“妈妈”。“我们只要有一个人生病,那天妈妈就会睡不着觉。”小雨(化名)说,妈妈不仅让兄弟姐妹们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还为孩子们操碎了心。


开饭咯


对于那些她资助的孩子,朱保华也时常去看望,给他们送去生活费和粮油。每月不见见这些孩子,她就觉得心里不踏实。


03

为孩子们“圆梦”


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他们的学费及生活费不断增加,朱保华的负担也日渐加重。糟糕的是,她的家具生意越来越惨淡,最终发展到难以为继。


2017年,朱保华用房子作抵押贷款,把家具城改成了“圆梦艺术文化中心”,专门接收贫困留守儿童,并请来名师执教。她的想法是,让这些穷苦孩子掌握一门才艺,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


2019年7月,志愿者慕名走访了朱保华,她十分自豪地介绍哪个孩子街舞跳得好,哪个孩子画画好,就像说起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


圆梦艺术中心外观


最让朱保华放心不下的是她收养的一个叫小丽的女孩(化名)。上高中的小丽患上了甲亢,在她和小丽的小姨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资助下,小丽顺利完成了手术,目前恢复良好,但每个月都要吃药,得花3000多元。


这些钱,朱保华从来没有耽误过,而她自己几乎没进过商场买衣服,或者去饭馆好好吃一餐。不过她并不以此为苦,用她自己的话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看到孩子受罪。”只要孩子们好过一点,她就高兴。


朱保华非常注重孩子们的学习,她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除了照顾孩子们,朱保华还经常看望村里的一些孤寡老人,竭尽全力为他们提供帮助。

 

“妈妈的身体非常不好,经常咳嗽、吐,但是只要到老人家里,她就会打起十二分精神。”小雨提起妈妈的身体时,语气里满是心疼,她说,妈妈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别人。


04

让自己的人生多点意义和色彩


朱保华得了什么病呢?


原来,她在做家具生意期间,因常年和化工原料打交道,不幸甲醛中毒,加上操劳过度,她的肺变成了纤维肺,除了常年服药,还得靠氧气机维持呼吸,就是出门在外也得带着,甚至多次昏迷。


志愿者看到,朱保华一边咳嗽一边照顾孩子,脸上却一直挂着满足的笑容,任孩子们又搂又亲,让人既心酸又感动。


“轮到我亲亲了。”


提起自己资助或收养的孩子,朱保华首先说到的就是甜甜。22岁的甜甜,马上就要从大学毕业,她成绩优异,活泼能干,边上学边带舞蹈课,而且非常有爱心,多次受到学校通报表扬。


还有,98年救下的那个患急性心膜炎的女孩,朱保华一直资助她到大学毕业。如今,这个女孩在北京工作,过得很不错,让朱保华尤感欣慰。


这些孩子,个个都是朱保华的小宝贝。


不过,艺术中心的境况并不乐观。为了维持中心的运作,朱保华前两年承包了一块地进行家禽养殖。虽然每天都在家庭、艺术中心和养殖园之间来回奔波,忙得不可开交,但能让学生们吃得好一些,朱保华心满意足。


但是近段时间受疫情影响,艺术中心很长时间没有开课,养殖的生意也不好,朱保华只能打点零工补贴家用,相对于每个月一两万的支出,这只是杯水车薪,“光信用卡就透支了几十万,还不包括外债。”


对于未来,朱保华心有担忧,却不迷茫。


身体不好,负债累累,布满荆棘的行善之路还要继续走下去吗?对此,朱保华的回答是肯定的,她说:“人的一生很短暂,我想为孩子们多做点事,让自己的人生多点意义和色彩!”


深圳市建辉基金会在河南信阳的合作团队在了解核实朱保华的情况后,提供了她的行善线索,建辉基金会评审委员会通过认真评审,于2020年1月将她列为“致敬行善者”的支持对象。希望善良的朱保华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


编辑/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