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路痴,浮现在你脑海的是不是走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总也分不清东西南北的人?比如本小编,经常在离开住所五公里以外的地方,拿着手机导航对着前方一脸迷茫。不过,咱今天说的路痴,可不是像小编这样傻傻分不清方向的人,而是有一个痴迷修路的农民,26年来自费40多万在家乡四处修路,因而被村民们称为“路痴”。
这个“路痴”,就是李学华。

“路痴”李学华和他获得的锦旗
01
准备用来修房子的钱,他偷偷拿去修路
1996年3月的一天,在江西南昌县塘南镇,通往和丰村13组唯一的一条泥巴路,由于连日降雨,路面已变得泥泞不堪,一辆满载化肥的农用车路过此路段时不慎深陷泥浆,最终导致侧翻。
这一幕,恰好被和丰村的村民李学华看在了眼里。望着满满一车化肥瞬间在雨水的冲刷和泥浆的浸泡下白白废掉,农民出身的他那个心疼:“如果这条路平时有人来修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损失了。”
辗转反侧了一夜后,第二天一早,李学华便瞒着妻子,把自家准备修房子用的一万元拿了出来,到县上买来砂石,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把这条路修好了。看着平整的路面,李学华心里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感,整个人沉浸在从未有过的愉悦中。
妻子见他成天喜滋滋的样子,以为他承包了修路工程挣了一笔钱,何曾想他钱没挣到,反而将修房子的钱贴了进去。望着滴滴答答漏水的破屋顶,她对着“傻”丈夫欲哭无泪。

铺上这些砂石,就不怕路面塌涝了。
然而,更让她想不到的事还在后头,此后的李学华竟然迷上了修路,甚至,还因此走上了多方位发展的行善之路。
02
看见路上有坑就填,修路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只要天公作美,每到秋收时节的和丰村13组,一大片如毛毯般金黄色的稻田就格外引人注目,这成百亩的稻田,就是李学华的主要经济来源。
勤劳能干的他,一年到头难得有空闲的时候,除了这租种的百亩水稻,他在非农忙的季节还会外出做苦力打零工,当然,还有一件重要的事——修路。

看,出稻谷了!
只要听乡亲们说哪条路不好走,李学华都会义不容辞地掏钱修路,为了将修路做成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事业,他还添置了设备,“请人请车花钱太多,我就自己买了辆二手车,自己一个人去修路。”一开始时,他花在这上面的钱大概维持在每年几千到一万元左右,后来费用不断攀升,种水稻的收入,除去生活开销都花在了修路上。
那房子怎么办?开头碰上刮风下雨漏水严重的时候,妻子还会忍不住说上丈夫几句,可每次他都回答:“我来补就好了嘛。”
后来,在一次次的漏水和修补中,妻子也不再说什么;再后来,她看到李学华一个人跑来跑去,又是修路又是帮助村民的忙个不停,有空时便跟着丈夫给他打下手。

你洗菜我泵水,我修路你帮手,这大概就是人们说的相濡以沫,夫唱妇随吧。
李学华的水稻种植,收成好的时候,一年能挣10来万,要是不幸碰上天灾,还得亏化肥农药的钱。儿女们一开始也反对父亲修路,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自家的房子没盖起来,还拿去修路,又出钱又出力,图啥呢?可是李学华自有他的道理:“看到路平平整整的,大家都好走,我就特别高兴。”慢慢地,孩子们也就接受了。
李学华这路越修越长,钱越花越多,本村的路修完了,他又修到隔壁村去,最后发展成一种“条件反射”: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路面有坑洼,他马上就想办法把它填平,儿女们给的钱,也给他填进去了。

哪怕路面只有一小片洼地,李学华也要把它填平才心安。
2016年,李学华以一己之力,在附近的北联村修了一条1公里长的砂石路,花了5万元左右;2017年,他又花76000元在菜家村修了一条200多米的水泥路;2018年,他修了一段水泥斜坡,用了20000元.......粗略估算,26年来,他修的路超过16公里,费用达40万元以上。
03
扶贫助困,修筑人生的行善之路
然而,李学华要做的好事并不只是修路。一人一路,一锄一铲,他体验到的是行善带给他的无上的满足与快乐,既然如此,自己能做的善事除了修路还有很多。就在自己生活的村子里,有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有面临失学的贫困儿童,自己何不为他们出点力?
自然而然地,李学华开始照顾村里的几位孤寡老人。最开始是一位姓朱的老太太,儿子在海南打工时不幸触电身亡,儿媳带着孙子走了,剩下老太太独自一人孤苦伶仃。李学华每个月都给老人送去粮油,逢年过节还送钱送肉,直到朱老太太去世。

接过李学华送来的粮油和现金,阿姨脸上笑开了花。
不久后,李学华又听说同村的小女孩萍萍因家贫而辍学,他找到萍萍的父母,了解情况后表示愿意资助萍萍完成学业,并为她交清了学杂费。最后,在李学华的帮助下,萍萍顺利读完了小学和初中。
这些年下来,李学华共义务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每个月都会按时给每户送去50斤米、10斤油和200元现金。对贫困儿童,则力所能及地补贴一些学费和生活费。
04
修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2021年,李学华早已成了危房的老屋终于拆旧建新,费用全部由儿子承担。其实,李学华的儿子这些年在城里发展得还不错,早就让父亲建新房,但父亲拿到钱不是去修路就是去助人,直到房子严重破损无法居住为止。
上个月,志愿者来到和丰村慰问李学华,只见他的新房已经到了收尾阶段,过几个月全家就可以住进新居啦。作为一位长年劳作的庄稼汉,李学华一直都很清瘦,脚上总是穿着泛着白痕的黑皮鞋,那泛白,不知是破皮还是泥土。生活中,朴实的李学华并不是一个善于言谈的人,但只要说到修路助人,他就有说不完的话。

这破旧的老房子里,最显眼的莫过于墙上鲜红的锦旗。
随着水泥路在农村的普及,这两年李学华的修路事业发展有所减缓,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助老和助学上。目前,他在照顾的孤寡老人有两个,最让他开心的是他多年来一直资助的一个贫困生2019年考上了复旦大学,从此改变了命运。说到这里,李学华黝黑的脸庞上绽放出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26年的修路助人,李学华有过艰辛,有过快乐,也有过委屈,但却没有动摇过他行善的信念,碰到不解甚至质疑,他总会说:“修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李学华所修的这条路,不仅是方便他人行走的有形之路,还是一条看不见,却让他感受到无比充实与幸福的人生之路,这条路,以善为基石,以爱为器具,他一修就是一辈子。
深圳市建辉基金会在江西的合作团队在了解核实李学华的情况后,提交了他的行善线索。建辉捐助人评审委员会通过认真评审,于2018年9月将他列为“致敬行善者”的支持对象。

志愿者向李学华致敬。
希望善良的李学华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