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的行善之旅:为湘江留下绿色的水,为他人献上鲜红的血
2021-10-01
这位平凡的大叔,2000年开始献血,2008年开始保护湘江免受污染。虽然生活拮据,但他认为行善不一定非得有钱,没有钱,就尽己所能去做好事,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求回报,不求闻达。

文/广隶老人

在株洲,有一位平凡的大叔,从2000年开始献血,从2008年开始保护湘江免受污染。平时,他还热心各种公益。他认为,行善不一定非得有钱,没有钱,就用自己有的东西尽力去做好事,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他,就是肖力杨。



“绿色卫士”、“献血达人”肖力杨。身后是他获得的荣誉证书。


01

“绿色卫士”,是用行动证明的


2013年1月13日上午,在湖南省株洲霞湾港的河堤上,一辆电单车载着两名穿着绿色小马甲的汉子沿着坑坑洼洼的小路在行驶。每到一个点,他们就会停下车来,拿着仪器和相机,采水样、拍照片、做记录。


最后,这一车两人来到霞湾港入湘江口的“保护湘江绿色卫士守望点”前停了下来。


坐在后座那位脸庞黝黑、头发花白的中年汉子,就是保护湘江绿色卫士志愿者株洲大队的大队长肖力杨,驾车的是他的搭档,68岁的周文沛。霞湾港入湘江口是他们俩的守望点。1月13日,是他们第一次例行的巡查行动。


2008年起,肖力杨开始自己出钱出力做环保巡查和举报工作。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都坚持去采集水土样品。


至今,肖力杨共策划组织保护湘江活动10余次,发现和举报、投诉环保问题40多次,带领队员在湘江株洲段设立22处守望点,投稿和发帖3000余件,照片10000余张。以突出的贡献荣获湖南省保护湘江绿色卫士称号。


肖力杨在湘江上巡护。


“他看我年纪大,很少叫我一起行动。平时过来巡港,靠的就是一辆电单车和两条腿。”周文沛介绍说。按照工作守则,他们最少每3天要沿霞湾港巡查一遍。一年下来至少要巡港百余次,向相关部门举报污染问题10余次。


肖力杨告诉志愿者,非法排污企业特别擅长“躲猫猫”,你走,他排,你来,他停,每一次巡查都是在与这些非法企业斗智斗勇。


肖力杨回忆,有一次下暴雨,他估摸着有企业会趁机非法排污,几个排污口走下来,果然发现了这样的一个排污口。用pH试纸一测,水质呈强酸性。他第一时间将排污口的污水取样,随后向株洲市环保局反映情况。


10分钟不到,市环保局监察人员赶到现场,顺着排污口找到排污企业后,企业却以环境监察人员没有水样为由,否认排污事实。但看到肖力杨拿出的污水水样后,不得不认错受罚。


“这样的事情,以前在巡港守望时碰到过多次。但随着我们频繁的监督举报,环保部门的严厉查处,现在往霞湾港偷排污水的现象基本上没有了。”肖力杨说。


PH试纸测一测,就知道有没有。


这年9月,肖力杨在巡查霞湾港守望点时,发现采砂船停堵在霞湾港入湘江口不远处,导致江面上的漂浮物聚集,对水质造成了影响。肖力杨立即拨打有关部门举报电话,并在株洲新闻网论坛上发帖,要求有关部门整改。


3天之后,他再次会同株洲绿色卫士联合办的工作人员到现场查看整改情况,发现采砂船已经撤离。


在今年组织的一次绿色卫士巡查湘江活动中,肖力杨和队友发现株洲县境内沿江路上的生活垃圾无序堆放,对湘江的环保构成潜在的隐患,便立即向城管部门举报,并在网络论坛上图文并茂发帖,问题在一个星期内得到解决。


湖南省一号重点工程,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己到收官之年,肖力杨目睹了湘江的巨大变化,他很欣慰自己尽了一份守望责任。



02

奖牌,是用血“换来”的


2000年,肖力杨在株洲市中心广场的献血车上参加了第一次无偿献血活动。2003年,他组建了株洲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带领着志愿者服务队在株洲15个长期献血点服务,长年轮流值班,从未拿过薪水和补贴。


20年来,肖力杨累计参与无偿献血57次,无偿献血量44000毫升,这相当于全身的血液换了近十次。他曾是湖南省无偿献血亚军,多次获得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称号和国家级、省级“无偿献血促进奖”、“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由于《国家献血法》的法定年龄的限制,2020年1月30日,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刻,肖力杨完成了最后一次无偿献血活动。


肖力杨在献血现场。


现在,肖力杨仍是株洲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一名资深志愿者,他经常参加株洲市举办的各种无偿献血宣传、普及活动。


在一次株洲市道德讲堂上,他登台用亲身参加无偿献血经历回顾他从一名普通市民,到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骨干及中华骨髓捐献者,再到株洲市晚报志愿者的历程。


“每一份献血都是生命的礼物”。肖力杨不忘把在各公益活动所获得的快乐分享给大家,鼓励大家更好地为社会作贡献。他还说,在自己下岗困难期间,很多人帮助过自己,所以抱着感恩的心,想着时时回报社会。


03

锦旗,是用心获得的


在肖力杨的居室客厅,挂着一面錦旗,上面写着“热心为民,心系公益”。赠送者是株洲公交健宁交通服务有限公司,他们以这种方式感谢肖力杨在保护公共自行车方面作出的贡献。


肖力杨每个星期都会抽出三四天时间,或是早上或是晚上,沿着沿江路、人民路和建设路等路段寻找被人丢弃在某个角落的公共自行车。两年下来,他共找回了60多辆单车。


“热心为民,心系公益”,正是对肖力杨最恰切的评价。


由于肖力杨长期在外面蹲点或在外面查看水质和空气污染,导致风湿病比较严重,而且本来就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肌梗塞等疾病,需常年吃药,有时还得住院。


经济上,肖力杨没有固定收入,仅靠他做零工和妻子微薄的退休工资养家糊口,夫妻俩的生活非常清贫,但阳光积极。


对他们来说,行善不一定非得有钱,没有钱,就用自己有的东西尽力去做好事。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求回报,不求闻达。


深圳市建辉基金会在株洲的合作团队在了解核实肖力杨的情况后,提交了他的行善线索。建辉捐助人评审委员会通过认真评审,于2019年1月将他列为“致敬行善者”的支持对象。希望善良的肖力杨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