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这个乡村医生的工资单,我都不敢看第二眼
2019-06-12
为了大山深处村民免受病痛折磨,本是教师的她放弃铁饭碗,从零开始学医:大山采药,泡药酒,做药膏,免费送药......从青丝到白发,守护1500名村民健康,被当地人称为“神医奶奶”。

 她叫高银水,有点像副中药名的名字,似乎命中注定的就和医学有缘。


     银花子,清血化湿热。水苏,疏风理气。


     但她疏的是当地9个乡1500多村民紧皱的眉头,理的是他们病痛的气。


     在江西南昌市湾里区梅岭镇,她就是这大山里47年来家喻户晓的神医奶奶。


 不当良相,愿做良医

    

      在高银水20出头的时候也曾想做个斜杠青年,她是家里的独生女。在当年那个男娃都很少上学堂的穷乡僻壤,看她爱读书,她父母不顾旁人的目光硬是把她送着读完了高中。18岁那年通过教师选拔考试后,她成为当地立新村的民办老师。

                                

     很快她遇到了同是当教师的丈夫,两个知识分子就这样甜甜蜜蜜的成了家。


     21岁那年,她却不干了,她想要当医生。


     父母反对,理由是教师可是个铁饭碗啊,不能丢。丈夫也反对,老师多稳定啊,两人能志同道合共同进步。而且你对医学一窍不通,如何去当医生?年轻的高银水执拗地打定了主意,她的理由只有一个:大山里这么多人,医生却少,病重的人都要用自搭的竹床抬下山寻医,而且梅岭卫生院的院长罗令吉在这个大山奔波了几十年了,现在他年纪大了,是时候有人来接他的班了。


     从此高银水踏上了医学之路。她买来厚厚的医书报名参加了国家医师认证培训,她找遍了当地的民间老中医,开始学认草药。平时就蹲守在卫生院罗院长身后,从问诊开药,到随他翻过一座座山头去出诊,所有细节她都一字一句地做好笔记,晚上就挑灯夜读。看到她的坚持和努力,一直不赞成她学医的丈夫不再说话,他独自揽下家里的活,天冷给夜读的她添杯热茶,开始默默支持这个倔强的老婆。

     当她的医疗手记堆在地上有了半人高的时候,她终于通过了国家医师认证资格考试,高银水在她22岁这年由一名老师成为了一名赤脚医生。



   谢谢你们的质疑,这正是我学习的动力


      村民们最开始对这个细胳膊细腿小姑娘的医术有质疑。但高银水能理解,她把他们当亲人般照顾,轻言细语地用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为他们解除病痛。


    乡里的居民们都不富裕,为了帮大家节省费用,高银水开始钻进大山采药,她泡药酒做药膏,免费提供给村民。因为9个乡就这么一个卫生院,病人翻山越岭的实在不便,所以高银水一个月有20几天都是上门替村民看病。不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她都是背着几斤重的药箱和40斤重的药包上门诊疗。有时丈夫看到她胳膊腿上都是擦伤和淤青,就知道她不是上山采药就是去了大山那头去出诊了。他也曾心疼地埋怨她不该如此拼,高银水却兴高采烈地回应丈夫今天治好了谁,谁今天的状况又比前天好了多少。

 

     一年一年的过去了,渐渐的,高银水成为这大山村民健康的守护神。


 哪怕你还在妈妈的肚子里,或者你就要离去,都是我的责任

     在1988年9月的一天,注定是个好日子,几个小生命都选择在这一天陆续抵达。晌午时第一个村民慌张赶到卫生所,他说产妇难产,现在只能看到婴儿的腿。高银水二话不说赶到他家,花了5个小时帮助产妇调整胎位。当孩子的啼哭声响彻大山,高银水刚松了一口气时,另一个住山顶的村民又赶来,有个孕妇大出血已经昏厥。高银水扛着药箱又往山上爬,帮产妇止住血又观察了几小时确定无恙后,已经是凌晨。疲惫一天的高银水回到家刚洗簌完毕,第三个村民又敲响了她家的门。又有一个孕妇产后大出血需要她的救助。高银水已经累得腿都抬不起来,但是她知道产后大出血的凶险,这可是一条鲜活的命啊,接过丈夫递来的药箱,继续上路了。等到最后这个产妇生命体征稳定后,天已经亮了。高银水头重脚轻地背着药箱走在回家的山路,天旋地转中,她滚下了斜坡,晕倒在路旁。两个多小时后,看她一夜未归的丈夫出门来寻她,才发现倒在路中的高银水。丈夫都心疼的掉了泪,醒来后高银水却冲他笑了:“这三个娃娃啊,都长得可结实了”。


     90年代后,村里的年轻人陆续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们都没了依靠。高银水却不走,她定期上门给这些腿脚不便的老人去量血压做检查送草药,对于极度贫困的家庭或者五保户,她不光免费,还时常背地里塞些吃的喝的以及财物给他们。


      孤身一人的村民张连梅,身患肺结核,在其他人路过她家都要绕道的时候,高银水每天坚持给她送药喂药送饭送茶,一直坚持了三个月直到她康复。还有患风湿病的高龄奶奶杜禾香,每天的盼头就是高银水能路过她门前,和她说上几句话,然后看着高银水捧着她的脚细心地替她敷药,再像一个女儿一样叮嘱这个那个的,这就是她能想到的最美好的一天。五保户的独身老人程彩云,每年除夕晚上她都要准备点茶水小点心,因为高银水总会如约而至去看她,给她送吃的喝的用的,她一辈子无儿无女,高银水却替她弥补了这个遗憾。


      这些婆婆们现在都已经去世,她们临终前都是高银水陪伴在侧。有时去治病,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高银水给她们的这些生活点滴,让她们在离开的时候都希望最后握着的是高银水的双手。


     90年代末,疫苗免疫工作在全国普及开来。大山里的居民文化水平相对落后,对这个人未病却要先吃药打针的计划不理解也很排斥。高银水明白,在农村治病难,能做好预防保健是最实用的办法。于是她挨家挨户去登记,苦口婆心给村民们宣传教育,改变他们的观念。实在穷得掏不出钱来打疫苗的家庭她就自掏腰包来垫付。当时卫生室没有冰箱保存疫苗,高银水只好早上6点就背着疫苗箱出发,直至半夜回家,一路山上山下9个村庄,从早到晚往返40多里路,只为了这疫苗能在一天的保质期内顺利输入到村民的体内。


      经过几年的努力,立新村的各种疫苗接种率都达到了95%以上。在计划免疫工作中,她还率先建立了新生儿预防接种登记、儿童出生登记、流动儿童管理登记本。


      就这样随着一代人老去,新一代又出生,当年羞涩给人瞧病的小姑娘,已经成为大山里的神医奶奶了。


            

 这个世界,肯定会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2005年是高银水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


     父母都患有严重的肺病,在那年同时住院治疗,相濡以伴的丈夫随后得了尿毒症,也住进了同一家医院。这几十年来高银水替村民看病垫付药费治疗费以及对贫困家庭的金钱资助,前后都已经花了好几万,丈夫从未出言责备过她。现在面对躺在病床上等待救治的丈夫和父母,自己却掏不起医药费来。


     高银水哭出了声。


     行医了一辈子,最后自己家人的医药费都付不起。

     那些年高银水其实有机会离开大山去城市医院工作的。她医术好心也善,有过几家医院想调走她。高银水也曾动心过,每天看病都要走上20里路以上,非常辛苦,而且这工资待遇太低了,我图什么呢?


      但是那些倚门等她的老人们,为了感谢她塞给她鸡蛋家禽的那些村民们,以及奔跑过来扑在她怀里的那些孩子,成了她不想离开的理由。


      是啊,工资待遇低,我走了,谁会来呢?这些村民们怎么办呢?离开的念头仅仅在高银水的脑海一闪而过,她在父母丈夫相继去世以后,再也没有想过离开,她知道,这里需要她。


      内心的信仰和仁爱之心让高银水坚持了47年。


     今年已经快70岁的高银水仍然奔波在给人看病治病的路上,她已经成为这里无人不知的老医生了。


      当志愿者们问她有什么心愿时,高银水竟然露出来一丝少女的羞涩:“我希望政府能重视一下我们乡村医生,改善一下待遇以及养老问题,因为年轻人都要养家糊口,我这里都已经找不到接班人了……”,她的声音越说越低,好像自己在提着什么无理的要求,“因为实在找不到人来接班,我已经说服了我自己的孙子,这大山里,总得有个人来当医生,来护这1000多人的平安健康,我告诉他,这世界上,总有些东西,会比钱财更重要,我孙子也答应了……”。

       别人家的孩子她不能做主,这种苦差事,那就只有靠自家人来延续了。


      但是,年轻人要养家糊口几个字,刺痛了我们的心。


      淳朴的初心,无处不在的良知,不尖端却简单实用的医术,高银水的人生故事平凡而又带着点传奇。


      平凡是因为她47年来只是走着重复的山路做着同一份工作。年轻时的她做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让大山里1500多人为此而受益,这就是一个普通人的传奇故事。


      希望高奶奶晚年的心愿都能实现,希望不管在哪,都有她这样的人愿意奉献一生守护那一方民众。

 

       为了支持高银水,建辉基金会代表广大捐助人,于2017年4月,将高银水列为致敬行善者项目的支持对象,希望善良的她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