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梧》 接收你的烦恼,又费尽心思帮你化解烦恼。 她把日本推理作家东野圭吾笔下的“解忧杂货店”开在了现实生活中,凭着一根电话线,帮助无数遭遇逆境的人“解忧愁,化烦恼”。 2001年开通“袁阿姨热线”, 接听了13万多人次的电话; 接待了1万2千多人的上门求助; 让98人没有实施犯罪; 102人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129个家庭得到了挽救; 这长长的一串数字,是她用17年的日月,24小时×7天的随叫随到换来的。 01 湖北荆门的袁梅芳,这个像阳光一样照亮别人的女人,没人能想象她背负着怎样的苦难。 12岁丧母,49岁又经历失子之痛。 那年儿子16岁。学习优异、听话乖巧,一直都是袁梅芳的骄傲,谁能想到仅仅因为在班里做了一次检讨、和一次考试失利,他居然就选择了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儿子走后,袁梅芳觉得自己整个世界都坍塌了,她偷偷为自己准备了200颗安眠药,准备随之而去……幸好被细心的女儿发现了。女儿说:妈妈,我已经失去了一个亲人,我不能再失去你。如果你前脚走,我后脚跟。 为了女儿,袁梅芳选择了坚持。 02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生命的方式只有两种,腐烂和燃烧,为他人服务是化解痛苦最好的方法。”袁梅芳的日记本里郑重其事地写着这样一句话。 虽然决定为了女儿活下去,但是袁梅芳却依然无法化解自己的悲伤。偶然,她听到一个叫做“象山夜话”的电台节目,触动了她的心事儿。她突然想到,人在最绝望的时候,最需要有人来拉一把、扶一下,也许体验过痛苦的自己能够帮助其他身处逆境的人打开心结。 2001年12月23日,袁阿姨动用积蓄,依靠当时每月仅仅482元的退休工资维系,在自家小屋自费开办起了“袁阿姨热线”,至此人间版“解忧杂货店”开张了。 ▲60多万字的热线日记,是袁阿姨最大的财富 ▲秀丽的字迹里,满载着她的真诚和耐心 也许是出于没能及时留住儿子的自责,袁阿姨格外关注那些有自杀倾向的倾诉者。 一个荆门女孩,到银行取款时粗心大意没有清点,回到单位后,才发现少了一万元!女孩刚刚参加工作两年,父母又在农村,她不知道该怎样补上这笔钱,想到了一死百了。 当晚11点多她给袁阿姨打电话,哭着说:我马上就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了。 已经睡下的袁阿姨立刻从床上爬起来,连夜打车赶到女孩家,陪了她整整一天一夜,直到她情绪稳定。回到家,又天天打电话开解她,10天后,女孩打来电话感谢袁阿姨,说:谢谢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04 袁阿姨特别关注的还有一类人,就是那些游走在犯罪边缘的求助者。 湖北的一个男孩,追求一个女孩十年,女孩不肯见他,他就到女孩父母那里求情,又被赶了出来。在电话里,他恨恨地说:今年春节我要用枪把她们全家打死。那时,离春节还有三个月。 袁阿姨一连两个月,两天一次电话,每周一封信,而男孩的回信却是嘲笑袁阿姨对牛弹琴,根本没用,但是他还是很感谢袁阿姨如此尊重他。眼看着离过年只有半个月了,袁阿姨已经准备动身去女孩家,如果到了现场还劝不动男孩,就只有报警了。 幸亏在腊月二十八的早晨,那个男孩子终于被袁梅芳劝醒了,他打来电话说:袁阿姨我听你的,我不报复别人,春节后,我去湖南打工,重新寻找幸福。如释重负的袁阿姨百感交集,一直不停地说:谢谢,谢谢你。 05 “袁阿姨,我想一死了之,在我死之前,我想把单位的21人全部用炸药炸死!在我行动之前,希望能见上您一面。”2003年3月,袁阿姨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 打来电话的女孩张莉(化名)整整哭了2个多小时。“她哭我也哭。”袁梅芳说。张莉长得很漂亮,因为和单位领导关系处理不好,被疑心为小偷。没有一个人相信她,张莉的精神几近崩溃,她从弟弟手中弄到了烈性炸药,伺机等待一个开会的机会…… 两个月里,袁梅芳陪她上法院、找律师、收集证据,和她的丈夫谈心,跟她的领导交流,与她的同事沟通,让张莉与自己同吃同睡。 “袁阿姨是我一生中最信任的朋友,我叫她妈妈。”袁阿姨帮张莉打破了流言,也最终打开了她的心结。 ▲这是一封来自监狱的回信, 信中人对袁阿姨的称谓也是“袁妈妈”, 她也是很多服刑人员的“妈妈”, 她的爱与包容, 让高墙里那些脱离了正常生活轨道的人们 感受到了来自高墙外的爱与尊重, 这是他们拾起重归社会的信心的第一步...... 06 17年里,袁阿姨用坏的电话就有8部。很难想象,17年的漫长岁月里,袁阿姨看到了多少人性的背面。也很难想象,一位年逾六旬的老人在如此多的泪水与叹息中,如何汲取向上的力量。 每天袁阿姨不停地接着电话,回着电话,看着来信,写着回信……常常连续吃着泡面,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无论多苦她都能忍,只求能多帮一个人,少一个痛苦的人,然而,伤心失望却往往是故事的结尾。 有一次,一个遭遇丈夫家暴的女孩找到袁梅芳,袁阿姨陪着她找律师、上法院,历时一个多月,最终法院判给了女孩6万元。男方母亲不服气,找到袁梅芳家里,狠狠给了她一耳光。 “那一次,是我最委屈的时候,我当时泪如雨下,那一刻,我真想把电话线给拔了。” 07 为了什么坚持呢?她反复问过自己,撑不下去的时候,她会翻看自己的日记,翻看那些充满感激的来信,每一段记录、每一封来信背后都有一双期望和满足的眼睛,她就是这样又重新找到勇气的。 从袁阿姨这花木繁盛的小屋一角,你能感受到她对生命的热爱。 因为痛苦过,所以懂得,无论多难,她总能找到不放弃的理由。 17年里,她为了这份“解忧”事业付出了7万多元,然而,她现在的退休工资也不过才一千元。 为了支持袁阿姨,更为了感谢她,建辉基金会代表广大捐助者,于2018年7月将袁梅芳列为致敬行善者项目的支持对象,希望能让这位善良的老人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回馈。
她开起了东野圭吾笔下的“解忧杂货店”
2018-11-19
24小时随叫随到,关怀那些遭遇逆境的人,她永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