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展 | 一块饼干,一世母子情【202517】
2025-06-30
21年前,一个残障弃儿将一块饼干塞进她嘴里,从此,她就成了这个孩子的妈妈,为孩子倾尽所有。

“往前的路不敢去想,走一步算一步。没有力量的时候就回头看,上天不会让我一个人孤独行走的。”


孙桂玲说的这条路,她本来可以不走,但她在选择时却没有丝毫犹豫,从此一走21年,步伐坚定,无怨无悔。


图片

善良、坚韧的孙阿姨


孙桂玲对孩子有一种天然的喜爱,高中毕业后,她做了10余年的代课老师,两个女儿出生后,她开办了一家幼儿园,既可以照顾自己的孩子,又可以继续热爱的教育事业,两全其美。


然而,变化在第二年就来了。一天,当地的教堂送来一名一岁左右的男孩,全身软绵绵的,说是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和脑瘫被亲生父母遗弃了。孙桂玲心里揪了一下,伸手抱过孩子,正当她想抚慰孩子时,孩子却把手里的饼干往她嘴里塞,瞬间,孙桂玲的眼泪就涌了上来。


她把孩子抱回家,取名小光,希望他此生与光为伴。小光4岁时,孙桂玲带他到北京做康复治疗,她自己也学习特教,在家训练孩子行走、练习发音。终于有一天,小光含糊不清地吐出一声“妈妈”,孙桂玲愣了一下,随即放声大哭。那一刻,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图片

孙阿姨和养子小光


到小光9岁时,终于可以坐得住,也能够蹒跚着走几步路。面对渴望上学的小光,孙桂玲再次作出一个决定,她找到一家愿意接收小光的学校,每天到学校全程陪读,为此,她放弃了自己心爱的幼儿园。


此后,孙桂玲一家的生活全靠丈夫打工和几亩农田维持,生活逐渐陷入困境。2017年初,建辉基金会的志愿者走访了孙桂玲,当时她已经欠下几万元的外债,而她也因为长期劳累,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却舍不得去医院治疗。


图片

志愿者和孙阿姨一家三口


谈及这些,孙桂玲很平静,但当说起小光练习走路的往事时,她却没忍住眼泪。孩子趴在地上起不来不断喊“妈妈,救救我”的情景,至今想起来都令她肝肠寸断,“上天就给他这样一个肢体,孩子也挺难的。”任何时候,她首先想的,都是小光,在深深的理解与无条件的接纳中,将自己的满腔母爱毫无保留地给了这个与她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孩子。

随后,建辉基金会将孙桂玲评定为致敬人物,为她提供节日慰问、生活补助和心愿支持等服务。


在捐助人的持续支持下,孙桂玲的生活压力得到了极大的缓解。2019年4月,建辉代表捐助人为她购买了一辆电动三轮篷车,方便她在下雨天带小光上学。


图片


随着疫情的到来,孙桂玲的丈夫也失业了。在举步维艰的日子里,捐助人的资助让他们的生活多了一份保障。2023年9月,志愿者又多次联系大庆残联,为小光争取到了为期一个月的免费电脑培训,孩子对此非常开心和投入。


图片

孙阿姨教小光学习使用手机


2025年5月30日,志愿者白大哥带着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来到孙桂玲家慰问。孙桂玲和往常一样,一再感谢捐助人和志愿者的关心与支持,“是你们给了我更大的动力,你们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我感觉不再孤独,谢谢你们。”


临别前,小光塞给白大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白叔叔,谢谢今天来看我,非常高兴,有您真好,我爱您。”虽然字迹并不那么端正,却让白大哥红了眼眶,脑海中浮现出小光用僵硬的手指,认真书写的样子,那一笔一划,都发自他的内心,都写满了感激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