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学堂”,看到这个古典、文雅的名字,浮现在你脑海的是不是一座古香古色,格调高雅清幽的中式庭院?事实上,这个位于山西朔州市应县东北角村的学堂,是一座三层农家小院,既谈不上古香古色,更谈不上高雅,它的主人赵永宏大部分时间都在为学堂的租金与学生们的吃饭穿衣奋力劳作。
“明德学堂”校长赵永宏老师
赵老师曾是一名军人,退伍后回到家乡成家立业,后与妻子一起开了一所小幼儿园,日子虽不富裕,但平实静好。 渐渐地,幼儿园接收的一些特殊孩子,因为不可控的行为严重影响到其他孩子,引起了不少家长的抗议。眼看这些孩子必须离园,他们的父母又无法承担专业机构的高昂费用,笃信佛教、热爱儒学的赵老师决定换一种方式照顾这些孩子。 2011年,赵老师在征得家长同意后,将幼儿园里几个残障孩子带回自己租住的地方,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给他们上国学课。事情传开后,陆续有家长将孩子送过来,赵老师的家就成了“明德学堂”。 学堂里的孩子们
秉持佛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精神,赵老师对送来学堂的孤儿全部免费,其余的孩子每人每月收取500元,但从不强制,家长交得起就交,交不起的他也一样接收。 后来,学堂的学生达到20多人,陆续有5位志愿者前来帮忙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其中一人领取每月500元的补贴)。鉴于人员的增多,赵老师将学堂搬迁到一栋三层平房,每年租金两万元。 这样一来,赵老师在经济上愈发捉襟见肘,为了开源节流,他租下村里的几亩地,进行有机种植,一方面自给自足,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们吃上无公害食物。 赵老师为孩子们准备饭菜
2020年6月,建辉慈善基金会的志愿者来到东北角村走访赵老师,因为道路施工临时改道,一时找不到“明德学堂”,赵老师按照志愿者说的地址出来接应。不曾想,他也不熟悉周边的道路,后来才知道,他每天除了照顾孩子、讲课,就是下地干活,基本不外出。 到了学堂,志愿者发现里面住着11个孩子,赵老师说其中有5个孩子交不起费用。孩子们的父母来得最勤快的是一个月左右,有的甚至一年到头都没来过。“这些家长也没办法,他们得打工、种地,还要照顾其他孩子,负担很重。”他解释道,“有些孩子送到这里基本属于放弃的状态,我不管就没人管了。” 走进课堂,孩子们正在诵读国学经典,虽然他们理解不了其中的含义,但赵老师说经常诵读让他们少了一些狂躁。志愿者见到,有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大小便仍然无法自理,全是赵老师在照顾,可以想象他的生活有多劳累,但他谈吐从容,语气平和,没有半句诤怨之词,令人肃然起敬。 学堂的志愿者与孩子们
随后,建辉慈善基金会评审委员会将赵永宏评定为致敬人物,为他提供节日慰问、长情陪伴等服务。4年来,捐助人的资助与志愿者的陪伴,给赵老师的生活带去了许多温暖,对此他非常感恩。 2024年6月25日,志愿者又一次来到“明德学堂”,为赵老师送上55岁的生日祝福。 志愿者代表捐助人为赵老师送上生日慰问金1000元 赵老师看上去还是和以往一样清瘦、黝黑,他的生活,也还是一如既往的忙碌而繁杂,于他,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日子都似乎平静如水。在这座特别的“明德学堂”里,在漫长的岁月中,他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初心,践行自己的信念,这,不正是最好的修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