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去做详细的调查,只知道她们是慰安妇而已,有谁知道,她们在战争中有过死里逃生的劫难,而且在此之后,她们在身体和心理上都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伤疤。”
70岁的张双兵,用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30多年,完成了对139位“慰安妇”的走访、记录与帮助。
张双兵老师素有“中国慰安妇民间调查第一人”之称 张双兵是山西盂县人,曾是一名怀抱文学梦的小学教师。1982年秋,他在一次家访途中,看见一位老妇人跪在地里艰难地收稻谷,“非常可怜。” 随后,他了解到这位名叫侯冬娥的婆婆,老伴半身不遂,老伴的哥哥是被日军抓到日本的劳工受害者,当时已经七十多岁,没有劳动能力,家里家外全靠她一个人张罗。此后,张双兵经常上门看望三位老人。
终于有一天,侯婆婆向张双兵吐露了从未跟人提起的往事。“她刚开口就嚎啕大哭,哭了快一个小时。”原来,侯婆婆年轻时曾两次被日军抓去做慰安妇,受尽非人的折磨,不仅失去了生育能力,晚年时还落下了一身毛病。 张双兵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一直陪着侯婆婆流泪。后来,他将老人家的悲惨经历整理成文,通过日本驻华使馆向日本政府提出申诉。 张双兵老师讲述慰安妇的遭遇 从此,张双兵开始了“一个人的抗战”。他利用业余时间,到当地的档案馆查资料,到其他县市寻访慰安妇。 30多年里,他寻访了139位慰安妇,光自行车他就骑坏了7辆,后来换成摩托车,又骑坏了两辆。碰上生活贫苦的老人,他会尽力照顾,甚至为她们养老送终。为此,他一直没有积蓄,直到34岁才娶上媳妇。 张双兵老师在整理资料 从1992年到2007年,张双兵还先后带16位受害老人到日本起诉日本政府,可最后都以败诉告终,这成了他最大的心病。 2020年3月,建辉基金会的志愿者走访了张双兵,时年67岁的他患有心脏病、颈椎病等多种疾病,妻子也患有精神类疾病,需长期服药,家里欠下了十余万元外债。 张双兵夫妇 随后,建辉基金会评审委员会将张双兵评定为致敬人物,为他提供节日慰问、生活补助和心愿支持等服务。 不曾想,2020年底便传来张双兵确诊肺癌的消息,可他却连手术费都拿不出,最后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助下才完成手术。 志愿者慰问张双兵老师
这两年来,张双兵的病情还算稳定,夫妻俩的生活因为有了捐助人的支持也有了不错的改善。2023年2月21日,建辉基金会代表捐助人,为他汇去今年第一季度生活补助1500元。 善款银行回单 随着岁月的流逝,张双兵寻访的老人们大多已经离世,说起她们,张双兵反复表达自己的遗憾:“答应过要帮她们讨回公道的,到现在都没完成,我很愧疚。”而被问到做这件事的意义时,他说:“我说不上来,但我觉得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