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对于许多行善者的事迹,尽管大家早有耳闻,甚至熟知,但当亲眼目睹善在他们身上散发的光辉时,内心仍无法不被深深震撼。
8月24—26日,建辉基金会“致敬行善者,让好人有好报”公益之行来到洛阳。此行由建辉基金会的发起人徐红兵带队,赖品章、黄晓丹、李羿瑄、丁怡、许丹、叶利芳、于海英、朱国东、丘诚志、徐晖桓、秦素容共12人从深圳远赴洛阳,走访了当地的行善者李灿学、神鹰救援队、张大勇、亢社欣、贾国彪、贾国瑞、苏松叶、赵民强、赵毛旦等,与他们进行了三天两夜近距离的交流与互动,一起见证了他们的行善人生。
李灿学,这个坐在轮椅上的男人,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做不到的事:举办了三届全国残疾人集体婚礼,大大提升残友们的幸福感;创办了伊川县爱心免费粥屋,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
凌晨4点半,天空漆黑一片,大家跟随李大哥来到了爱心粥屋。不曾想,还有人来得更早——一群环卫工人已经蹲在街边等候,据说他们三点多就到了。候餐的人群中有的衣衫褴褛,有的年老体衰,也有一位衣着相对整齐的男士。询问下得知,他家里有三个瘫痪病人,每天能打上几份热腾腾的早餐,对他来说是莫大的支持和安慰。
凌晨排队领取免费早餐的人们
李大哥说,来吃早餐的都是生活最苦,收入最低的一群人。他把原先的“施粥”改成了“奉粥”,“如果我们做好了大鱼大肉,却没人来吃,有什么劲?”他温柔而坚定地说,“这个改动,是表达我们对服务对象的尊重,感恩他们,让我们有行善的机会。” 一个“奉”字,一番真言,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认识李大哥多年的黄晓丹副理事长说:“多年的公益之路程,灿学已经完成了生命的蜕变。他做了那么多善事,却把自己放得很低。”
采访,帮忙,再美美地喝上一碗爱心粥,超满足! 在李大哥的安排下,接下来的行程有条不紊。第二站来到参与过无数次救援行动,包括720河南特大洪灾抢险救灾的伊川神鹰救援队。“我们救人是有瘾的,救过一次,就欲罢不能。”救援队员几句稀松平常的话,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你看,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第三站来到张大勇家。在这里,有几位队员的情绪几乎崩溃,因为他们看到了躺在床上的张大勇那双流着血水,四处结痂的紫黑色的腿。平生第一次,他们体会到了什么叫触目惊心。 大勇哥18岁就患上了强直性脊髓炎,在床上躺了三十年,他的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更时时鼓励他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做个善良正直的人。因缘际遇,2001年起,大勇哥先后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寻亲和寻找无名逝者的网站,每天躺在床上操作电脑,义务帮助家庭寻亲,帮助无名逝者回家,至今已坚持超过20年。 张大勇躺在床上和大家聊天(注意他的双腿)
随着病情的恶化,大勇哥遭受的折磨超乎常人想象。溃烂的双腿只不过是并发症的一部分,全身各处的僵硬疼痛,不仅让他连最简单的翻身起床都要花上很长时间,而且还经常疼得无法入睡,但他仍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经营网站。对大勇哥来说,这是他的终生事业,也是他的生命价值所在。 前不久,大勇哥年过八旬,浑身是病的老母亲已经无法再照顾他,不得不住进了养老院,大勇哥心里空空的,难免生出几分孤独。今天,家里一下来了这么多人,他感动得笑出了眼泪。“看着他的眼睛,笑得弯弯的,充满了最强大的力量!”第一次见到他的队友丁丁说,“大勇哥是我见过的最勇敢的人,是真正的大勇、大爱!” 大家带来食材,给大勇哥包了些饺子放在冰箱贮存
住在洛阳郊区的亢社欣大叔,一米八四的魁梧身材,一双手如蒲扇般粗大有力。今年68岁的他从上个世纪90年代便开始参与义务救援,被人称为“编外消防员”,号称“一个人的救援队”。 亢大叔拥有丰富的救援经验,发明了多种公路救援工具,光大大小小的救援车就有五辆,参与救援的次数早已数不过来,有时候一天要参与两三次救援。当地人碰上各种事故灾害,甚至是相关部门收到报警后,都会给他打电话求助。 有一回,为了救护生命垂危的肇事司机,亢大叔被死者家属一顿狂揍。事后,他轻描淡写地说:“他们失去亲人,心情可以理解。” 亢大叔把自己家改成了公益消防救援站 早些年,亢大叔家的经济条件还可以,但钱都被他用来鼓捣各种救援车辆了。自从前两年他的维修店和小卖部被拆迁后,就基本没了收入。当队员问他有什么困难的时候,这位憨厚的大叔摩挲着两只大手,好半天才不好意思地说,自己开了二十多年的救援大卡车,每次只能投喂100元的汽油。 亢大叔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特意做了横幅挂在墙上 在洛阳,还有一所著名的慈善职业教育学校,创办人是贾国瑞、贾国彪兄弟。洛阳慈善职业教育学校专门招收家庭最贫困、成绩最差、性格最为顽劣的孩子。在贾氏兄弟看来,这些在悬崖边上的孩子,没人拉一把,就会滑下深渊,成为社会的危险分子。 “公益之行”在洛阳慈善学校
五年的封闭教育,孩子们个个变得懂规矩、有礼貌,且拥有一技之长,成为各单位争抢的人才。而他们在慈善学校从头到尾不用花一分钱,所有费用,都靠兄弟俩以前经商所得和四处化缘,因而财政屡次遭遇危机。有一次他们账上只剩6000块钱,学校面临关门,哥哥贾国瑞只好卖掉了自家的住房,为学校“续命”。 因为要操劳的事情太多,兄弟俩的身体都不太好,当队友们向他们表达真诚的关爱时,兄弟俩的眼里都闪着泪花。 还有收养几十名弃婴却低调如邻家婆婆的苏松叶奶奶、收养重度残疾弃婴的赵毛旦爷爷、讲好“公益故事”的赵民强...... 队友们被行善者感动着,眼眶湿了一次又一次,泪水流了一茬又一茬。正如建辉基金会发起人徐红兵感叹的那样,他们到底是一群什么材料制造的“战士”?他们又为谁而战?也许,这个世界,直到再也无需他们牺牲,才真的会更加美好。 队员们和苏松叶、赵毛旦、赵民强三位行善者一起进餐
衷心感谢每一位公益之行的队员,疫情的风险,也不能挡住你们践行善的脚步,每一站,你们都用心去倾听,去感受,去传善。你们的参与,是送给行善者的一份特殊而美好的夏日之礼。 愿善良的人,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