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亮团圆路,而她,是五个孩子一生的“月光”
2025-10-09
四川省汉源县的郭定秀,是五个孩子最坚实的依靠。从1968年收养第一个弃婴开始,她便用瘦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用超越血缘的母爱,为五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搭起一个温暖的家。建辉慈善基金会评审委员会经过评审,于2017年将她评定为“年度致敬人物”,希望善良的她能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回馈。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岁月里,她历尽艰辛,以一己之力将五个子女全部抚养成人。如今,孩子们均已成家立业,时常回到家中陪伴母亲。现在,郭妈妈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们平安顺遂,她所守护的这个家能永远温暖团圆。
图片


年近90的她,没有金银万两,没有丰衣足食,

但有一颗善良而坚强的心,

用粗茶淡饭喂养了五个子女长大成人。

她是五个孩子的妈妈,

她是用一生诠释母爱的女人,

她还是这五个家庭中秋团圆的幸福港湾。


月圆人团圆,是她用一生艰辛换来的甜蜜。


中秋将至,天上月圆,人间情暖。在这个象征着团圆与美满的节日里,汉源县唐家镇的一处平凡农家中,87岁的郭定秀老人迎来她最幸福的时光。


一阵阵欢声笑语,五子女绕膝相伴。谁能想到,这温馨的一幕背后,是一位母亲用超越血缘的大爱、用瘦弱肩膀扛起生活重担写就的感人故事。



图片


郭定秀,生于1938年,汉源县唐家镇的村民,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却用无私的爱,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路。


图片

郭定秀老人


1968年11月20日,忙完农活的郭定秀被一阵嘈杂声吸引。人群中,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浑身通红,哭得撕心裂肺——孩子母亲难产去世,父亲不知所踪。


“这个娃儿好可怜哦,以后怎么办哦?”邻居们的议论声声入耳。郭定秀放下锄头,回家的路虽短,她却走了很久,婴儿的哭声始终萦绕耳边。


图片

郭婆婆的家


几天后,她做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收养这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为此,丈夫选择离开,她却选择留下,开始独自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图片

郭婆婆辛勤地帮邻居脱玉米粒,以此换取收入来补贴生活。


1978年,郭定秀又遇到了七个月大的张富春。孩子的母亲因病去世,父亲下落不明,孤苦伶仃。


面对邻里的劝说,她坚定地说:“我不收养她,她说不定就饿死了。但我养了她,有我一口吃的,就饿不到这个娃娃。”


就这样,她有了第二个孩子。

图片

经人介绍,郭定秀嫁到了孙家。这个家庭因前妻病逝,不仅留下沉重债务,还有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面对困境,郭定秀没有退缩,反而心疼起这三个孩子。她坚信:只要有家、有家人的支撑,什么苦日子都能熬过去。


图片

郭婆婆说:“谢谢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我的生活好多了。”


命运再次考验这个坚强的女子。婚后第七年,丈夫病重离世,留下五个需要抚养的孩子。弥留之际,丈夫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们。郭定秀坚定承诺:“不管再苦再累,我一定会把这几个孩子照顾好。”


从此,抚养五个孩子的重担完全压在她一人肩上。





图片

面对纷至沓来的善意,郭婆婆的眼眶湿润了。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日三餐红薯、玉米是常态,青菜、挂面只有过节才能吃上。郭定秀总是先让孩子们吃饱,自己常常一口汤就是一餐。


图片

郭婆婆的家陈设简单




几十年如一日,她靠做农活艰难支撑。无数人劝她放弃,把孩子送走,但她只用一句“舍不得”回应,道出了心中最坚定的善意。


图片

如今,那段艰苦岁月已成过往。郭定秀的五个子女均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孩子们纷纷提出接母亲同住,但老人不愿给子女添麻烦,坚持独自生活郭定秀看着一双双儿女长大成人、成家,心里感到无比欣慰。


图片

郭婆婆与大女儿郭芬一家温馨同框,三世同堂。


儿女们因搬迁外地,没有办法守在身边。子女们提出希望母亲能跟着自己住,但老人却不想麻烦子女,坚持一个人生活。郭定秀舍不得离开这个曾经流过汗、流过泪,记录着酸甜苦辣的家乡热土。不过大女儿住相较近一些,经常回来看望,帮她做饭、买东西、洗衣服。


图片

郭婆婆坚持要摘菜送给大家



今年中秋节,这个特殊的家庭再次团聚。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彼此间的亲情比血缘更浓。


2017年,深圳市建辉慈善基金会听说了郭定秀的事迹,将她评为“致敬行善者——2017年度致敬人物”。2024年,她荣获第二季度四川好人孝老爱亲类称号。


图片



月光下的母爱


中秋的月光洒满小院,照在郭定秀老人满足的脸上。而她,也犹如月光一般,用爱照亮着一家人。她也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无私的母爱,什么是真正的团圆。


“我就是见不得娃娃受苦,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少了娃娃一口。再苦再累,看到娃娃们健健康康地长大成家,心头就满意了。”——这就是郭定秀,一个平凡农村妇女最朴实的心声。


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让我们向这位用一生书写大爱的母亲致敬。愿天下所有行善者,都被岁月温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