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次纵身,50年守护,他在湘江救下13条命
2025-08-08
湖南省长沙市市民周海明,水性极佳,古道热肠,自12岁起,他先后12次水中托举,救起13条生命,是名副其实的“平民英雄”。建辉慈善基金会评审委员会经过评审,于2023年5月将他评定为致敬人物,希望善良的他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回馈。建辉捐助人的厚爱,对他来说是一种精神鼓舞。如今,不只是江上救人,他还是一名“民间河长”,又成立了工作室,团队有600多名志愿者,公益之路越走越宽。
图片


晨光微熹,湘江水面浮动着淡金色波纹。5点30分,62岁的周海明拿起阳台上的手电,准时跨出家门,开始了每日的例行巡河。手电光束缓缓划过堤岸,像是一个温柔的探询,作为长沙市一位“民间河长”,他像熟悉自己的掌纹一样,熟悉橘子洲大桥至开福寺路口3.3公里水域内的每一寸江岸。


这是2025年8月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清晨,却延续着他与这条江生死交织的半生缘。从1975年至今,先后12次水中托举,周海明救起了13条鲜活的生命。


从纵身一跃的“生命守护”,到如今步履不停的“生态守护”,奔流的湘江,将他的英勇和温柔,日复一日都刻进了潮起潮落的岁月长河。



图片


1975年盛夏,暑气正浓,只有湘江水边才有些许清凉。草潮门码头附近,一群半大孩子正在嬉闹。突然,,“扑通” 一声闷响打破了喧闹——一个少年脚下打滑,惊呼着坠入江中。不熟水性的他在水里拼命扑腾,双手乱抓,很快便开始下沉。


小伙伴们慌张急切的呼救声传到不远处周海明的耳朵里,他想也没想,一头扎进江中,不多时,便用力将少年托出了水面。等孩子们七手八脚把少年拉上岸时,他却转身悄悄离开了。


图片

浩浩湘江,烙印着周海明的勇气和善良


“当时我12 岁,那个孩子大我一岁,我个头也不如他,我也不知道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勇气。” 数十年后忆起那个改变人生的瞬间,周海明铿锵的语调里仍带着少年的赤诚。这是他人生第一次托举,却不是一时的热血,而是血脉传承的本能。


图片

周海明和志愿者一起整理江边的共享单车


周海明一家是生活在“河边头”的“老长沙”,祖祖辈辈与湘江为伴。爷爷是老渔民,对湘江水域了若指掌,被政府聘为潜水员,江上打捞、水中救人是常事儿。父亲周志奇是湖南省湘航打捞队潜水员,早年间,为了救一名落入水井的小孩,脊椎断裂落下终身伤病,却始终无怨无悔。


一身好水性、一副热心肠,便是祖辈留给周海明最珍贵的“传家宝”。


图片


成年后的周海明没有子承父业,在一家国有物流公司做了卡车司机。工作之余,他最爱江上垂钓,这个爱好,让他总能第一时间出现在险情发生的地方。


图片

旧日但有闲暇,周海明最爱江上垂钓


1977年,他在潮宗街码头救起一名八九岁的男孩。

1979年,在海事局码头救了一对外地兄妹。

1980年,在水陆洲托举起一位外地游泳爱好者。

1981年,救了一名落水女大学生,同年,又对一名江边洗衣时滑入水中的妇女施以援手。

2004年,他救起一名女子,后来,又救了一名74岁的老者。

......


图片

湘江风光带,周海明每天要走两次,每次两小时


他擅于救人,也能救心。


2010年11月下旬的一个傍晚,北风卷着寒意掠过江面。周海明像往常一样在江边散步,夜色渐深时,扬帆码头附近忽然传来撕心裂肺的呼喊:“有人落水了,快救人啊!”眺望江面,他依稀看见远处江面上有人正上下浮沉,绝望地挣扎着。


周海明迅速脱下外套,蹬掉球鞋,一个箭步跃入冰冷的江水。“当时人都看不见了,只见一堆羽绒服上还有一只手浮在水面上,我拼命拉住往岸边拖。”


冬日的江水浸透身体,周海明冻得嘴唇发紫、浑身哆嗦,捡起外套却披在了被救女子身上。女子小腹隆起,原来是名孕妇。她情绪激动,一边大哭着说不想活了,一边试图再次冲向江里。原来她是因为夫妻吵架,一怒之下才跳下了码头。“想想没出生的孩子,难道你不想见见他,亲亲他吗? ”在周海明温言细语的劝慰下,女子渐渐垂下头,放声恸哭,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一次次救人,每一次,他都像12岁时那样,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身边很少有人知道周海明的事迹,直到2014年夏天的那次意外。


图片

2014年7月30日,一次并不轻松的救援


2014年7月30日下午,周海明正和朋友在江边钓鱼,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呼救声,他猛然起身,拔腿就跑,慌乱中脚下一滑,重重摔在了斜坡上,脚踝处传来一阵剧痛。他顾不得自己,连鞋都来不及脱,直接扎进了江里。落水女子不会游泳,越挣扎,越下沉。经验老到的周海明从侧面游到女子身后,一把抓住她的头发,控制住她的身体朝岸边游去。


安全上岸后,周海明却发现自己走不动了,脚踝肿起一个大包,稍一活动就钻心的疼。就在他休息的当儿,媒体记者已纷至沓来,在一次次采访中,周海明藏在岁月深处的英雄故事才渐渐拂尘而出,被大家知晓。


图片



在同事们心中,周海明一直是个“务实、勤劳、善良”的人。媒体的报道,让他们惊觉,原来平日里话不多的老周,竟然是个英雄。



图片

司机周海明,上班时总是把自己的货车擦得干干净净


其实,周海明的义举并不囿于湘江。


2003年春节期间,谢词坪63号起火,周海明奋不顾身冲进火里救人,出来时,半边头发都烧没了。


2008年冰灾,公司车队接到任务,到汉寿去拖大白菜保供省城,周海明第一个自愿报名,4天4夜回来后,他们膝盖以下都是融雪。


一位老街坊肺癌晚期,周海明带头捐钱捐物,还每天抽时间陪老人聊天,帮助他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


图片

周海明和妻子


“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耐得烦。”湖南人喜欢用“霸蛮”一词形容人的“血诚”与“刚劲”。“他就是这样一个‘霸蛮’的人,认准死理就一个劲地去做。”说起丈夫,周海明妻子石建良的语气里既有嗔怪,又有难掩的骄傲。


自打婚后,石建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看到浑身上下滴着水的周海明走进家门,一声不吭地洗澡、换衣,然后没事人一样坐下来看电视或者又出门去……


“每次看到这种场面,我是又心疼、又生气!”“我说:你救人要先想想自己身体,想想自己还有老婆、孩子。他大多数时候不作声,有次猛然回了句:救人什么都不能想!一想人就没了……”


这句回怼,起初并没有说服妻子,直到有一次石建良亲眼目睹了丈夫救人的全过程。2004年的一个晚上,夫妇俩在江边散步赏月,忽见一名老者失足落水,周海明二话不说,跳江救人,很快就把老者托到了岸边。“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正忙着拨打急救电话的石建良惊魂稍定,望向丈夫的目光中瞬时充满了骄傲。


图片

“平民英雄”周海明是妻子的骄傲



老周救人的事迹被广为宣传后,荣誉也接踵而至。长沙在街道社区票选“平民英雄”,周海明全票当选;随后,又相继获得“长沙市道德模范”“感动湖南人物”“中国好人”等称号。谈起这些荣誉,周海明显得有些腼腆,他不好意思地笑笑:“我不想张扬,我更愿意做个无名英雄。”顿了顿,又认真地说:“我这身好水性,见死不救对不起良心。”



图片


2017年,周海明被聘为长沙开福区的“民间河长”,从此,清晨巡江、清理垃圾、维护江岸环境便成了他每日雷打不动的必修课。


周海明最大的爱好是钓鱼,别人有点积蓄喜欢买车、买房,他却把钱都花在了添置渔船和钓具上。“我有大小两条渔船。”周海明的家庭影集中,总能看到渔船弯翘的船头在阳光下泛着光,对他而言,有如老友。


图片

周海明和他的渔船


成为“河长”后,“视船如命”的周海明却毅然选择把渔船、钓具全部处理掉。“时代变了,保护水环境牵涉到长沙几百万人的生命和健康,我们应该响应政府号召。”


时代在变,周海明的公益之路也越走越宽,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团队拥有600多名志愿者,开展了防溺水安全宣讲、慰问困境老人、高考护考等多种公益活动,把对湘江的爱,延伸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图片



如果说,12岁时的纵身一跃是出于“本能”,那么,50年不变的守护,便是这个赤诚汉子对母亲河最深沉的大爱。湘江潮起潮落,将岁月的褶皱刻入他的鬓角,也将十二次生死托举,烙印进江水奔涌的脉络里,成就了一曲凡人铸就的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