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垃圾堆到高中校门,这位重庆婆婆用脊背铺了17年的路
2025-08-15
重庆市开州区的李贤菊,今年已经86岁。2008年她从垃圾堆旁捡回一个弃婴,被确诊为“成骨不全症”(俗称“瓷娃娃”“玻璃娃娃”)。李贤菊17年不离不弃,背着女孩看病、上学,为她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建辉慈善基金会评审委员会经过评审,于2024年9月将她评定为致敬人物,希望善良的她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回馈。女孩娜娜今年顺利考上了高中,她许下心愿,想成为一名医生,治愈像她一样的患儿,也治愈奶奶的腿和眼睛。娜娜的努力和懂事,是她能给奶奶的,最好的回报。
图片


这个夏天是李贤菊一生中最轻松惬意的一段时光。孙女梁娜娜中考结束,已经被敬业中学录取,校方还承诺将免除三年学费。


李贤菊今年86岁高龄,娜娜才17岁。


17岁的娜娜,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很多,她体重只有40多斤,四肢纤细,脊柱严重变形。造成这一切的,是一种罕见病——“成骨不全症”(俗称“瓷娃娃”“玻璃娃娃”)。


17年前,李贤菊从垃圾堆旁捡回了这个孩子,从此背负起沉重的责任:背着孩子看病,背着孩子上学,为医疗费发愁,也为学费焦虑。疾病让娜娜的人生缺失了许多寻常快乐,她不能像同龄孩子那样奔跑跳跃,但奶奶为她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赋予了她乐观坚毅的性格。


中考过后,艰难的日子总算告一段落,这个悠闲的夏天,是美好生活的全新开端。



图片


虽是暑期,勤快了一辈子的李贤菊照例早早起床,给娜娜做饭,就像这17年来每一天。“娜娜身体瘦弱,趁着假期在家,得好好给她调养一下身体。”粥在锅里翻滚时,她手中忙着备菜,目光却时不时瞟向卧室。娜娜还没醒,李贤菊不由得恍惚了片刻——一路磕磕绊绊,这个曾经一碰就伤的“脆骨”娃娃,终于长大了。


图片

被爱滋养长大的梁娜娜,笑容很甜


记忆中,与娜娜相遇的那个冬天,格外寒冷。


2008年的一个清晨,70岁的李贤菊照例在街边麻利地翻找着废品,正准备捡起一个纸盒时,却被一声微弱的啼哭吓了一跳。单薄的纸盒里,躺着一个小小的婴儿,小脸冻得通红,嘤嘤的啼哭有气无力。“当时看到她,我的心都揪起来了,那么小,那么可怜,怎么能忍心把她丢在那里。”李贤菊解开棉袄将她裹进怀里,在刺骨寒风中等了一个多小时,问遍路人,始终无人认领。


于是,李贤菊把孩子抱回了家,这个搂在怀里轻得像片羽毛似的小婴儿,从此在她心里重于山岳。


李贤菊和二女儿梁万菊在一起生活,梁万菊离了婚没有生育,这个孩子像是天赐的礼物。孩子以梁万菊的名义收养,取名梁娜娜,但梁万菊要上班,日常照料全靠李贤菊。


图片





李贤菊依然天天出去拾荒,换来钱给娜娜买奶粉、买水果,娜娜很乖巧,跟奶奶格外亲,不到一岁就学会了叫婆婆(重庆话意为“奶奶”)。




然而,快乐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一岁过后,娜娜没有像同龄孩子那样学会站、学会走,还经常骨折,母女俩总以为是自己没照顾好。“直到有一次,娜娜一直哭,我们送到医院,医生说孩子身上有多处骨折。娜娜被确诊患有 “成骨不全症”,俗称“脆骨病”“瓷娃娃”,这是一种罕见病,患儿的骨头如同玻璃般脆弱,稍有不慎就会骨折,治疗费用高昂,且很难痊愈。


一纸诊断犹如一记重锤,敲碎了一家人的憧憬。“每次听到娜娜哭,我都很揪心,多希望是我生病,而不是她。”


图片

娜娜是在婆婆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


梁万菊打零工,李贤菊拾荒,老伴儿身体不好只能做些轻便的家务,两个人微薄的收入只能勉强求个温饱,孩子的治疗费更是无从谈起。有人建议把娜娜送到福利院,“我们也曾动过念头,觉得那里有更好的治疗条件。可当我们要离开时,她眼巴巴地看着我们,眼里全是泪水。”梁万菊回忆,母亲在福利院门口徘徊了许久不愿离去,最后跑回去抱起娜娜,坚定地说:“进了咱家的门,就是一家人,就算倾家荡产,也要为她治病。”


图片


“小学有很多长梯,婆婆她腿疼,但是她还是强忍着疼痛背我上学。走一步就要歇一会儿,边走边哼,我的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那时,我恨不得自己爬上楼梯。”这是娜娜上小学时,在作文里对奶奶的深情告白。


图片





因为总在看病的路上,也因为行走艰难,娜娜8岁才开始上学。


从家到学校要走500米,坐9站公交。每天早上7点,李贤菊先把娜娜的书包、饭盒、衣服一并挂在自己脖子上,然后蹲下,一手扶住孩子,一手撑地,憋足气才能缓缓直起腰板。


80岁的老人家背着40斤的孩子,摇晃在早高峰的拥挤中,然后,还要攀上一座“高峰”。凤凰小学,是唯一肯接收娜娜的学校,校舍在天台之上,进校门要先爬两层楼的台阶。正常人只需三分钟,李贤菊背着娜娜却需要十分钟。每次到教室,娜娜都会掏出纸巾给奶奶擦汗,伸出小手帮奶奶按摩酸痛的手臂。


图片


校长余兰芬心疼这祖孙俩,特批李贤菊进入教室陪读,方便她照应孩子。李贤菊和娜娜做了六年同桌,她帮娜娜打饭、带她上卫生间、给她活动关节,还时刻防着其他同学撞到娜娜。


图片



“不幸中的万幸,我有一个对我这么好的婆婆。我脚疼,她会心痛,会难过,(她)多么希望自己疼,不让我疼。”娜娜常常依偎在婆婆怀里,亲昵地说:“我长大会报答你。”婆婆宠溺地摸摸她的头:“好嘛,你好好读书。”


娜娜没有辜负婆婆的期待,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学期都保持班级第一的好成绩,数学更是常考满分。她说,这是能回报婆婆的唯一方式。


“随着年龄增长,婆婆的腰越来越弯,腿脚也没有以前灵活,越走越慢了。刚开始,我们下公交后,她能一口气背着我走到学校。后来,我们不仅要早起半小时赶公交,下车后她背着我走一段就要坐下来歇歇才能勉强坚持到学校。”


2021年,82岁的李贤菊患上了白内障,长时间劳累导致腰椎滑脱,腰椎压迫神经带来的腿脚疼痛让她身体大不如前。


图片

梁万菊陪着娜娜到北京做手术


女儿梁万菊接过接力棒,继续承担起照顾娜娜的责任。为了方便照看,梁万菊到娜娜所在的小学谋了一份食堂服务员的工作。可天天择菜、洗菜、切菜,一年下来得了严重的腱鞘炎,不得不辞去工作,专心照顾“一老一小”。“她就是我的亲生女儿,只希望她好好学习,今后能照顾好自己。”梁万菊说,有娜娜的日子,生活再苦也是甜的,她从没想过要什么回报,只盼孩子能过好一生。

图片

祖孙三代一条心,日子在一天天变好。


2017年与2022年,在政府与爱心人士援助下,娜娜两次接受腿部矫正手术。2023年6月,当地又为娜娜筹得20多万元手术费,并组建帮扶专班送她到北京接受脊椎手术。现在,牵着妈妈的手,娜娜已经能短时间行走了。


图片


在爱的滋养下,娜娜格外努力懂事。看着外婆和妈妈生病,她比自己生病还心疼。中考前一天,娜娜许下愿望:“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考上医科大学,做一名医生,治好和我一样的人,也医好婆婆的腿和眼睛、妈妈的手。”


今年6月12日,梁万菊背着娜娜走进了中考考场。那天阳光灿烂,光线穿过树叶,在地上织出了金色的网。树荫下,娜娜搂紧妈妈的肩,梁万菊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


到了考场门口,梁万菊放下娜娜,不善言语的她轻声鼓励道:“加油!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


图片

梁万菊背着娜娜走向中考考场


如今,娜娜已成功报名敬业中学,校方承诺免除她三年的全部学费。


十七年来,在这个特殊却温暖的家里,爱与希望从未缺席。李贤菊和梁万菊用布满老茧的双手,为娜娜撑起一片遮风挡雨的天空;娜娜用努力和懂事,回应着这份超越血缘的亲情;而社会善意汇聚成的涓涓暖流,正稳稳托举着娜娜的梦想。这个夏天的风,终于吹散了过往的艰辛,带来了满溢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