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震寰撸起袖子时,手臂上露出的疤痕常会使旁观者倒吸一口凉气。 那段皮肤就像干涸的河床,沟壑纵横,蜿蜒交错。深浅不一的暗红色印记从手腕延伸至肘部,在衣物的遮挡下继续向上,颈部以下,后背、腰间,都有着大面积类似的瘢痕。包括右耳的轮廓,也因皮肤挛缩而发生了变形。 这些瘢痕,记录着 2012 年那个被火焰吞噬的凌晨,记录着“最美保安”13年前的那次火场逆行。 那个凌晨,本可安全逃生的周震寰,听到邻居的呼救,又果断返回,救了两个人,却导致自己被严重烧伤。 瘢痕堵住了毛孔,无法排汗,高温天奇痒,阴雨时又隐隐作痛,但周震寰已经习惯了它们的存在。因为,13年光阴流转,曾经的灼痛已经成为了他永不褪色的勋章。
2012年6月16日凌晨,温州乐清市城南街道上米岙村的一栋四层民房被浓烟和火光撕裂了宁静。 租住在二楼的上饶籍保安周震寰,被刺鼻的烟味儿从睡梦中熏醒。作为一名保安,他本能地冲向一楼逃生,很快就到了一楼大厅,再有几步就安全了。正当他试图贴着墙根向外撤离时,一声撕心裂肺的呼救从四楼传来:“救命啊!”
▲当时起火的民房
前面是生天,后面是火海,但那一刻,周震寰的脑海中没有“权衡利弊”的余地。他转身冲回火场,摸索着从被浓烟遮蔽的楼道,跌跌撞撞爬上四楼。 被困者是租客张天汉,房门因高温变形反锁,周震寰用尽全力踹开门,发现张天汉的床铺已被火焰包围。他徒手拨开燃烧的床单,背起腿部受伤的张天汉向楼下转移。 经过二楼时,他突然想起,这层还住着一个叫王元柱的小伙子没见着人。周震寰放下张天汉,用拳头猛砸王元柱的房门,直到对方惊醒。 三人跌跌撞撞逃至一楼,命运却在此刻露出狰狞的面孔——楼道中一辆电瓶车因高温爆炸,连带附近几辆电瓶车接连倒地,飞溅的电解液裹挟着火焰,瞬间将周震寰吞噬。他成了一个“火人”,而满地的电解液就像在地面上铺了一层润滑油,让他怎么也站不起来。周震寰只好忍着钻心的疼痛,在如油锅一般的地板上一点点往前爬... ...
五米的距离,像一生那么漫长。当他终于爬出火场时,全身50%的皮肤已被烧得焦黑。 送往医院时,他的血压一度降到了零。在温州市解放军118医院的烧伤科,周震寰经历了三个月地狱般的治疗。医生从他的大腿和背部取皮,一次次移植到烧伤创面,七次手术后才脱离危险。
▲烧伤住院期间的周震寰
全身50%的Ⅱ度至Ⅲ度烧伤,让他的皮肤丧失了排汗功能,夏天如置身蒸笼,冬天又如刀割般刺痛。妻子王年香每天为他清洗伤口,轻轻擦拭时,他疼得浑身发抖,却始终咬紧牙关:“用我这身体,换回两条命,值了。”
成为英雄之前,周震寰的生命底色早已浸透善意。 上世纪80年代,他是江西上饶茗洋村小学的民办教师。薪资微薄,但他常常会拿出来钱来资助贫困学生;学校建新教室,他白天教书,晚上睡在工地看守建材;校园没钱绿化,他翻山越岭挖野树,再一株株栽下。村里很多老人至今记得,周老师常常会把自家种的豆角或者南瓜,炒一大盘,和学生们分着吃。 遗憾的是,90年代初,生活的重压迫使他放下了教鞭。妻子因贫血晕倒,两个儿子嗷嗷待哺,为了生计,他带着妻子背井离乡南下温州,做了一名打工仔。
在电线厂工作时,他捡到客户遗落的装满现金的皮包,毫不犹豫上交;台风天,他冒雨爬上仓库顶棚修补漏洞,被同事笑称“傻老周”。 这些琐碎的“傻事”,有如点点萤火,勾勒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却温暖的前半生。
▲周震寰在照顾身有残疾的弟弟
2012年的周震寰,是乐清市柳州镇一家电器公司的保安。儿子已经长大,为了省下钱来给儿子筹备婚房,他省吃俭用,租住在城南街道米岙村一处月租仅150元的老房子里。 这里拥挤的楼道堆满杂物,老化的线路像蛛网般缠绕在墙壁上,一头名叫“烈火”的猛兽正蛰伏在那些无序和破败之间……
▲周震寰一直珍藏着当年获得的荣誉证书
火海救人重伤后,他的事迹得到各方点赞,温州市民叫他“最美保安”,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助他度过难关。出院后,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一路上,腰鼓齐鸣、鞭炮震天,迎接他的是鲜花和锦旗。
重伤之后,周震寰的“重生”之路充满艰辛。他尝试养牛,无法排汗的皮肤在酷暑中折磨得他痛苦难耐;转行开服装店,又因商场萧条被迫关门;2019年,他辗转到赣州当叉车司机,只为离在广州当律师的小儿子近一些;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离家乡更近的吉安,和妻子靠打零工度日。生活拮据的他,依然保持着善良,常把公共区域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些疤痕是英雄的“勋章”
令他欣慰的是,两个儿子继承了父亲的坚韧。大儿子周奇敏从温州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就职于上海某三甲医院整形科;小儿子硕士毕业后在广州从事法律工作。也许,这就是对“好人有好报”这句话的最佳注解。
有人问周震寰是否后悔,他毫不犹豫地说:“如果重来一次,我还会冲进去。”而深圳市建辉慈善基金会的持续关怀,也是他前行路上的重要支撑。对于建辉捐助人和志愿者的关切,周震寰感慨道:“我救了一次人,却得到这么多尊重和帮助,我要用余生回报社会。”
一次火中逆行,周震寰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生命的重量。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在危难时刻选择了挺身而出。正如温州市委宣传部写给他的颁奖词所说:"他用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了道德的丰碑,让我们相信,平凡的生命也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