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井陉县胡喜珍,曾经是一名弃婴的她,63岁时捡回一名弃婴,视如己出,为孩子无怨无悔、倾尽所有。建辉慈善基金会于2016年12月将她评定为致敬人物,希望善良的她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回馈。在建辉捐助人的帮助下,母子俩生活明显改善,对此,胡喜珍满心感恩:“没有基金会就没有我们母子的今天,我的孩子也不会有上学的机会,我一定好好教导他,长大后做个对社会有用的好人,有能力帮助别人。”
今年73岁的胡喜珍曾经是个弃婴。因此,2015年当她一眼看到那个在纸箱里嘤嘤啼泣的男婴时,就像与遥远年代的那个自己隔空相遇,心底涌起了万般的柔软和心疼。
她没有半点犹豫的就把孩子抱回了家,但是,却遭到了种种的质疑和压力。
家里那么穷、自己都63了, 还带着有精神疾病的弟弟,负担那么重,再添个捡来的孩子是图啥?
没人理解她,甚至连她的儿女也无法接受这个突如其来、比自己孩子还小的弟弟。但胡喜珍的心,却再也放不下这个孩子,心甘情愿为这份“放不下”付出自己的全部:“我也是弃婴,一想到孩子那冻得发紫的脸蛋,我不忍心啊!”
2015年3月,正是乍暖还寒时候。
胡喜珍本来是因为腿疼,央熟人用摩托带她到县城看病。半道儿上,发现路边有个纸箱在动。两人停下车,打开箱子一看,里面竟是一个用红褥子裹着的男婴,“当时天气特别冷,我们都穿着棉衣,可是孩子只简单包了一层红褥,脸都冻得发紫。”
红到发紫的小脸、有气无力的哭泣,在一片旷野的衬托下,一个小小人儿显得那么弱小,又那么无助:“周围全是地,我不能看着孩子不管啊。”当即,她病也不看了,马上就抱着孩子回了家,“我就决定要收养他。”
胡喜珍也曾是个弃婴,但是,养父母给了她充足的爱和温暖。养父1938年参加抗战,一生正直忠厚,养母贤惠善良,在他们的晚年,还收养了一个有精神疾病的男孩,也就是胡喜珍的弟弟。
养父母对姐弟俩都非常疼爱,所以,在胡喜珍的认知里,并“不知道没有血缘关系就不亲这回事” 。
养父母又都是热心肠,虽然家里穷,但只要遇上有人来讨饭,宁可自己不吃也要让对方吃饱,他们的善良滋养了女儿的品行:“所以我这一生也和他们一样。”
▲耀耀健康成长,就是胡喜珍最大的幸福
当年已经63岁的胡喜珍给这个捡来的孩子取名“光耀”,期待他的人生光芒万丈。然而,她没想到,收养耀耀的举动,却遭到了儿女的强烈反对,一向孝顺的孩子们都渐渐和母亲变得疏离。
胡喜珍认定这个孩子和自己有缘,义无反顾地留下了耀耀,把种地的收入和村里给的养老补贴,几乎都用在了给耀耀买奶粉上。但是,耀耀一岁半时,一场大祸却差点动摇了她。
2016年9月,一个平静的中午。胡喜珍烧了一锅开水,准备去隔壁屋拿面条和菜做饭。一扭头的功夫就听背后的耀耀突然一声尖锐的哭叫——孩子竟然一屁股坐进了热气蒸腾的开水锅里!
胡喜珍吓得浑身发抖,赶紧叫来邻居帮忙,把孩子送到了县城医院。
雪上加霜的是,治疗过程中,小耀耀出现了药物过敏,抽风、呕吐、浑身水肿,情况越来越严重,只好紧急转院到省儿童医院。
刚转过去时,孩子都已经开始出现心衰、肾衰,经过三天三夜的抢救,才总算是救了回来。
▲在这张长椅上,胡喜珍度过了14个难眠的夜晚
耀耀在ICU里住了半个月,胡喜珍就在病房外这张长椅上,守了半个月。一条毛毯、一块毛巾、一个不锈钢的小饭缸,是陪伴她的全部。
在冰冷坚硬的长椅上,她度过了一个个焦虑无助又自责的夜晚。自责没有看护好孩子,心疼耀耀命苦,焦虑高额的医药费从何而来,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
幸运的是,有爱心人士帮胡喜珍发起了筹款,不仅让耀耀得到了妥善的治疗,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她们母子的故事。
▲热心人到病房看望小耀耀并捐款
建辉慈善基金会也是从那时起关注到她的,让志愿者万分感慨的是,每当收到捐款,胡喜珍都一定会坚持留下人家的姓名和电话:“我这辈子可能无力偿还了,但是孩子长大是要去还这份情的!”
耀耀今年10岁,已经上学,胡喜珍对他极尽宠爱。为了方便孩子上学,胡喜珍带着耀耀从支沙口村拍搬到了北障成村,借住在亲戚家。但是有精神疾病的弟弟还留在支沙口村,因此,她每隔几天就要回到十几公里外的家中,给弟弟做饭洗衣,照料庄稼,奔波而辛苦。
但是,胡喜珍已经相当知足。耀耀很健康,儿女们也渐渐接受了这个弟弟,空闲时,儿子还会常常回来给耀耀辅导功课。
耀耀现在也是建辉的孩子,在建辉捐助人的持续帮助下,母子俩的生活显著改善,对此,胡喜珍万分感恩:“没有基金会就没有我们母子的今天,我的孩子也不会有上学的机会,我一定好好教导他,长大后做个对社会有用的好人,有能力帮助别人。”
▲建辉志愿者去探望胡喜珍母子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耀耀又长大了一岁,有一个如此珍爱他的妈妈,即使前路仍有风雨,又有何惧?我们也衷心祝福,祝福胡喜珍健康长寿,祝福耀耀的未来会像他的名字一样,光明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