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蓝对这个世界充满感恩。
33岁那年,海蓝双目失明,是志愿者们轮流给他理发梳洗剪指甲、带他看病、帮他办理残疾证,还引荐他成为盲人推拿店的一名学徒。
2023年年初,海蓝自立门户成立推拿工作室,用他的话来说,自己也没怎么操过心。
选址是志愿者们几经考察,帮他确定的;资金是百分百公益组织在网络平台上发起筹款,建辉慈善基金会又拨付了一笔专项帮扶基金,很快就筹够了。
海蓝如此“受宠”,是因为他曾经的无私付出。他一直是公益战线上的一名标兵,即便双目失明也未曾停下公益的脚步。
一个从前常被感恩的人,收到浪涌而来的爱与回馈,即使身处黑暗,眼前却满是五彩斑斓的幸福。
海蓝,是他在公益圈的代号。他叫黄照俊,浙江省浦江县人,从前的他也曾笑容明朗,眼神澄澈,少年感十足。
▲失明前的海蓝:图中左二
失明前,黄照俊是一名汽修工人,因为技术好,不少人慕名上门当他的学徒。
工作之余的时间,他都交给了公益:“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去做志愿服务,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嘛!”
2013年,他加入浦江县“百分百”公益组织,因为一直有个看海的愿望,就给自己取了“海蓝”这个代号。
▲进山为失独老人送物资
多年来,他一直是浦江公益界公认的标兵。酷暑时节帮残疾家庭采摘销售桃形李;大雪封山的隆冬,挑着担子,翻山越岭为失独老人送去棉被和大米;最苦最累的活他总是抢着干,各类赛事节会招募志愿者,他也总是积极报名;他还负责着公益团队的活动招募、人员统筹和平台的后台管理,是时刻“挂在线上”的人。几年下来,海蓝已经能够周全地管理好一个600人的公益团队。
海蓝失明,进程缓慢,这是他和光明之间一次漫长的告别,像是从傍晚到夜晚,慢放了夕阳西下的每一帧。
2015年,海蓝就察觉到自己的眼睛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一天照镜子的时候发现眼角这里有点赘生物,去杭州看,医生检查出来说是开角型的青光眼,告诉我这可能致盲。那时候到处去求医,看书,上网查资料,哪怕看到一例成功治愈的病例,也能给我希望,可惜一直没找到。”
右眼慢慢变得像是有东西盖下来,直到2018年,右眼彻底失明。
海蓝最怕给人添麻烦,他把自己的眼疾藏了起来,除了和哥哥商量,没有告诉任何人。
那几年,他晚上常常失眠,想很多,白天却又像没事儿人一样,照常上班、做公益,只是鼻梁上多了一副眼镜。
2018年,浦江国际越野跑挑战赛举行,海蓝主动参与其中。志愿者服务夜班值守的时间是下午6点到次日上午8点,海蓝就守了这班岗。
天蒙蒙亮时,一名60多岁的女选手跑向卡点,海蓝赶紧上前询问她是否需要帮助。“我还能坚持,你陪我跑一段以就行。”“好!”熬了一夜的海蓝陪她跑到下一个卡点,目送她消失在弯道。
那是有着象征意义的一个瞬间,海蓝心里仿佛有光升起,公益就是那束光,让他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2019年,海蓝的左眼也恶化了,直到一场高烧后彻底失明。
但是,在最后一丝光明谢幕之前,海蓝已经放弃了纠结和焦虑,开始搜索失明后可以做什么,甚至悄悄学会了盲人打字。
黑暗中,海蓝照样打开“志愿汇”后台,检查是否有新成员加入,进行审核工作。他也常关注微信群,张罗着公益活动的成员招募。“打开手机的‘旁白’功能,点击屏幕就会有语音提示,挺方便的。” 摸索操作的艰难被他说得轻描淡写。
那时,每个月至少20场的爱心活动都由海蓝在“志愿汇”中申报,他从未有过耽搁,甚至没让“百分百”的兄弟姐妹们觉察到有丝毫异样。
直到有一天,“百分百”公益团队负责人百姐的车子启动不了,给他打电话,他才平静地说道,自己不在修理厂了,已经失明了。
震惊的百姐立刻叫上3名志愿者赶到海蓝家里,进门那一刻,海蓝正在自己煮面,百姐看到他的样子,顿时泪如泉涌:“他当时面色憔悴,胡子拉碴,胸前衣服上粘满了长长短短的碎面条,裤子上是一块块的汤渍……自家兄弟眼睛看不到了,我们居然都不知情,我又心疼又自责。”
▲海蓝和百姐
“百分百”成立了一支26人的关爱海蓝小分队,志愿者们轮流照顾海蓝,他们对海蓝说:“别担心,我们都是你的眼睛。”
2020年,公益圈里的志愿者自发带海蓝去舟山“看海”,为他圆梦。在朱家尖景区,循着阵阵海浪声,海蓝在志愿者的牵引下一步步靠近海水。层层奔涌的海浪袭来,漫过脚背,打在膝盖上。他弯下腰,一次次捧起浪花,反复感受大海的模样。
大家对海蓝的关爱也像海浪般一浪浪涌来,黑暗的世界里,海蓝最不缺的就是情义,而他也用自己的方式,感恩着每一份关爱。
在志愿者的引荐下,海蓝在盲人贾秀娟的推拿店成了一名学徒。“每天在三米袋上练,在师傅身上练,手经常练得很痛。刚开始练,手比较僵硬,不是很柔和的。有时候按去拉皮肤,就会痛,师傅就会用手拍拍我的腿,打我一下,放松一点。按到穴位的时候,她就会介绍一下这是什么穴位。”
海蓝学推拿很有灵气,因为手艺不错,有不少客人点名要他推拿,但是他从来不留顾客的电话:“这是职业道德,我们做学徒的不能和客人私下留号码。”
2023年,志愿者们商量尽快帮海蓝开一间属于自己的推拿店,但海蓝拒绝了“尽快”的好意。他说,推拿这个行业流动性大,自己不能刚学到手艺就离开师傅,他曾答应师傅要做满3年。3年里,海蓝是这家推拿店唯一坚持下来的员工。
大家又计划把开业时间定在今年元旦,寓意新的开始。海蓝又拒绝了,这次的理由是,过年前来推拿的人很多,他担心师傅一个人忙不过来,想等过完年空一些了再出来单干。
海蓝的店开在浦南街道石埠头村的江南网商园内,做电商的人大多起得晚,店里上午比较空,但是师傅的店因为少了他,有时忙不过来。于是,每天上午,海蓝都还要去师傅的店里帮忙。
两家店来回跑,经常需要打车:“我看不见车,给网约车司机添麻烦了。”
听到平台接单,他都会提前打电话,描述自己的位置、服饰。“有时候打车,跟司机师傅说我不太方便,我看不到,他们都会说‘你站在那里不要动,我去接你’……这个社会让我心存感激。”
有司机告诉海蓝,可以在平台上传残疾证,这样司机在接单后就知道他是盲人,清楚他的长相,省得他每次都打电话描述自己。但海蓝没有这么做:“我了解这个规则,残疾人乘坐网约车有优惠,平台会根据残疾证自动减扣车费。何必让司机少赚呢,他们开车也很辛苦。”
这个世界让海蓝觉得很暖,暖心的人、暖心的事儿随处可见。他把公益作为感恩回馈的方式,作为百分百公益组织唯一的盲人志愿者,将盲人推拿带入公益服务项目,每个月有3天是海蓝固定参加志愿服务的日子。
每月的9日和20日,他随团队到浦江各个山区给老人送温暖,志愿者们给老人理发、修指甲,他就给老人推拿按摩。每月10日则是给浦江的环卫工人按摩。失明后,海蓝的公益服务时长累计5万多分钟,数千人次得到他的帮助。
海蓝的店门面不大,40多平方米,摆了4张按摩床。对于一个盲人来说,独自一人经营一家店,并不容易。
烧水、打扫卫生、叠放被单,每一件小事,海蓝做得都要比视力好的时候慢一拍。“店里事情不多,我一个人能行。”海蓝说话的时候总是面带微笑。
抽空,他还琢磨着拍视频,想给自己的店打打广告。”海蓝的抖音号叫“逝去的光明”,主页上写着:虽然看不清五彩缤纷的世界,也看不清你们的脸,但能听到你们的欢声笑语。
“聚沙成塔,不计其数的细沙能成就一片沙滩。”这是那次“听海“时,海蓝触摸沙滩最直接的感受。
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是把每个人的感受都放在心上,涓涓细流般带动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加入了公益队伍,比如师傅贾秀娟、比如给他看过病的眼科医生......而人世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小小的温暖、小小的感动、小小的凝聚、小小的感恩,才越来越五彩斑斓、充满希望。
海蓝是公益的践行者,也是公益的受益者。他帮助过的,和帮助他的,是一个爱的循环;他以善待人,世界也用善良回馈他,获得力量的他又再次照亮他人,这是感恩最美、也最暖的表现形式。
建辉慈善基金会在浙江金华的合作团队在了解核实黄照俊的情况后,提交了这一线索。建辉慈善基金会评审委员会经过评审,于2020年12月将他评定为致敬人物。希望善良的他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