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岁的向婆婆,管四十七岁的向延海叫“兄弟”。 “兄弟,我电饭煲坏了,有空就来看看。” “兄弟,下班后帮我带盒药上来。” ...... 有事儿找“兄弟”,兄弟和她同姓但不同根,相识不过五年,却是她最信赖、最牵挂的人。 兄弟是她的大厨、是她的修理师、更是“神医”,治愈了她缠绵几十年的孤独。她说:“不想把这个好人当晚辈,叫兄弟更亲切。”
向婆婆身世曲折艰难。 没读过书,当过童养媳,40多年前女儿意外失踪,杳无音信,30多年前老伴儿又撒手而去。 五年前,她搬进老旧的宜昌伍家岗区东锦苑小区,租了套小房子,靠低保和捡破烂勉强维持生活。 年纪大了,无人照应,生活极其不便。 向延海搬进这个小区的时间和向婆婆差不多,听物业说起过婆婆的情况后,不由得心生同情:“我是孤单的人,她也是孤单的人,我们同病相怜。”
47岁的向延海至今单身。 他生来残疾,右手萎缩不能写字,右脚无法站立,生活窘迫,却是个热心人。 早年的不幸,如今的艰辛,在向婆婆心里刻下了无数伤痕。伤心难过时,总想找个人唠唠,茫茫人海,向延海是唯一一个肯坐下来听她反复倾诉的人。 “老伴走了,女儿失踪了,这么多年都是一个人生活,每次她心情难受时,我都会静静地听着。”苦水倒出来,心情就会好一些,向延海的倾听是向婆婆孤独伤感时最好的解药。
除此之外,乐观的向延海还很会逗婆婆开心。 婆婆腿脚不好,他常常买了菜和肉送过来。 得空了,他会给婆婆做水果饼,用水果的甜冲淡生活的苦。 逢年过节,他总要给婆婆露一手,做一桌大餐,陪婆婆把节过得热热闹闹。 有一次,婆婆对向延海说:“你别像我一样孤零零的,你要找个漂亮的媳妇。” 他答:“我养不活。”婆婆:“为什么养不活?”向延海:“我可是‘厨王’,娶个媳妇吃到停不下来,把我吃穷怎么办?” 还有一次,婆婆对向延海说:“你老说自己是‘神医’,我心里苦,给我治治呗。”向延海:“这是我最大的秘密,您千万别传出去。”婆婆:“神神秘秘的,啥秘密?”向延海:“我用红外线来杀毒。”婆婆:“……?”向延海笑嘻嘻解释:“我买了套红外理疗仪,给您按按摩,那设备对身体好,用了以后就舒服啦!” 向延海很忙,并不能时时陪着婆婆,每次他回家晚,婆婆总忍不住像母亲惦念晚归的儿子一样,心里不安宁:“都这个点了,该回来了罢。”“该不会出啥事儿吧?”
她常常倚窗而立,从24栋204室的窗口,望向对面的22栋705室,等待着那扇窗里,灯光亮起。 向延海劝过婆婆很多次,自己很安全,不必等,早点休息,婆婆总是执拗地回答:“你不回家,我睡不着觉!”对孤独的婆婆来说,等待牵挂的人回家,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向延海身上有很多截然相反的特质。 他形单影只,却并不孤单,组建了一支400余人的爱心团队; 他外表瘦弱,却内心顽强,办过残疾证,但从来没有用过; 他行动不便,却热爱徒步,只不过他和驴友们翻山越岭所寻觅的,不仅有美景,还有那些大山深处的贫者。 他生活困窘,却慷慨大度,50元钱一双的鞋子,补了再补,穿到鞋底的花纹都磨平了,却把月收入的一半都捐出去做了公益。
▲2013年,向延海和热心驴友们筹资为一位深山老者建起新房
1997年,向延海20岁,是一家单位后勤岗上的临时工。生于鄂西农村,身体和经济都不给力,他没有机会通过读书去改变命运,只念到初中毕业就不得不辍学打工,早早开始挣钱养家。 那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宜昌枝江一个女孩高分考取了重点高中,却没钱读书。这样的命运似曾相识,触动了向延海永远的遗憾。那时,打工仔向延海月薪只有300元,却果断给女孩汇了200元。
“也许我还可以为其他人也做点什么。”这次捐助开启了向延海的公益之路。 因为腿脚不便,最初,向延海只能通过当地报纸、电视台寻找需要帮扶的人群:有贫困学生,也有孤寡老人。
▲向延海为贫困学子送助学金
网络兴起后,他自学“五笔”打字、上网,并开始管理宜昌一些论坛的公益版块,哪里有需要帮助和愿意献爱心的人,就第一时间帮忙联络对接。 正是在这期间,他认识了一些热心的徒步爱好者,在他的组织发起下,徒步变成了一种公益形式。 当地爱心人士肖敏对他有句评价很有意思,她感慨地说:“向大哥走起路来右脚没法‘脚踏实地’,做起公益来却绝对满腔热情、脚踏实地。” 2014年3月,向延海与网络爱心人士一起组建了“微爱宜昌”公益社团,凝结网络力量,帮扶困境人群。
2021年3月,宜昌南垭万亩油菜田鲜花盛开,花海深处,向延海和他的团队参加了一场特别的婚礼。
新娘小娟(化名)是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一名聋哑女孩,“微爱宜昌“正是起因于她才组建的。 初相识时,小娟父亲务农,妈妈患有精神疾病,一家人住在摇摇欲坠的土坯房里,做饭时就在两块砖上架口锅。
▲小娟家的旧居
2014年,向延海和朋友一起联系当地爱心企业为小娟凑生活费、买文具、买衣服等。再后来,向延海通过网络、熟人一点点张罗,愿意加入进来的爱心人士越来越多。 正是考虑到帮扶行动需要持续,帮扶对象的范围还能再扩大。2014年3月,向延海才将这些爱心人士组织到一起,成立了“微爱宜昌”。 团队联合爱心企业,为小娟一家盖了砖瓦房,送去家电。后来,又帮着小娟找工作、学手艺,谋求自立。
▲2015年,爱心人士帮小娟搬家
2021年,小娟走进婚姻殿堂,给这场持续八年的爱心接力画上了句号。
现在,“微爱宜昌”这个草根公益组织已有成员400多人,团队长期致力于捐资助学、扶贫、关爱弱势群体、无偿献血……向延海家中,有几本图文日志,记录了他们的部分公益行动:为宜都烫伤女孩筹集医药费,给秭归县留守儿童筹集学习用具、生活用品,为夷陵区分乡镇五保户老人筹款盖房子,帮夷陵区龙泉镇贫困留守老人采摘柑橘,为猇亭区智障人士维修家电……
▲向延海带领志愿者朋友们看望向婆婆
扶贫济困让向延海找到了自己的力量所在,从前,他曾在微博里写下:“我是一只受伤的小鹰,总是想飞到理想的地方,但总是飞也飞不高。在一个孤独的角落里,埋下心中的伤悲,任由夜风肆无忌惮地吹……” 但是现在,他可以非常坦然自信地确定:“这条公益路,我不孤单”。
建辉慈善基金会在湖北宜昌的合作团队在了解核实向延海的情况后,提交了这一线索。建辉慈善基金会评审委员会经过评审,于2018年5月将他评定为致敬人物。希望善良的他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