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峰,你出名了、当辅警了就不认亲戚了。” 兼职辅警陈小峰调解纠纷时,被婶子点着鼻子一通骂,心里有万般委屈无处倾诉。 他自幼家贫,小时候上学叔叔婶子没少帮衬;但是,帮理不帮亲,自己的屁股又不能坐歪。 婶子所说的成名也是意外。 2009年冬,陈小峰从路边捡回流浪的“哑叔”时,并没想过,他会一留12年。 12年朝夕相处,有如至亲,他一心一意帮哑叔找家人,也没想到,哑叔和亲人相见的场面会轰动一时。他和哑叔的故事,也由此登上各大媒体,一夕天下闻。
2009年冬,陈小峰和哑叔,相逢在湖北老河口市的街头。 电器厂工人陈小峰下班从厂区出来,看到一个在寒风中只穿着单衣和拖鞋的男人坐在路边。男人看上去40多岁,背个编织袋,拖鞋裂了口,双脚冻得通红。 这个落魄男人让陈小峰想起,自己17岁那年去潮州打工,兜里只揣着30多块钱,介绍人却失联了。他也曾像这个男人一样,背着个袋子,坐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厂门口,恓惶地饿了两天。
▲左:陈小峰 右:哑叔
他上前跟男人说话,男人却“咿咿啊啊”只会比划。他带男人去吃饭,一边看他狼吞虎咽,一边在心里盘算着下一步。 陈小峰平时住宿舍,没地方收留人,丢下他又不忍心。于是,饭后陈小峰骑着摩托把人带回了30公里外薛集镇陈庙村自己的家。当时想着,先给他个落脚的地儿,过几天,帮他找到家人就送回去,没想到,这一找就是12年。
儿子突然带回个流浪汉,母亲孙金莲心里很不爽快。那年,陈小峰27岁,一个月挣2000元,妻子在外打工,孩子才刚五岁,“一家人负担大得很,还多管闲事。” 但是,男人举止规矩有礼,“感觉不是个坏人,他吃饭只夹自己眼前的菜,也不在碗里抄来抄去。”陈小峰的父亲陈丰全给他倒酒,他用双手接过。敬酒时,他总将自己的杯口端得低些。吃完饭,他还帮忙端碗收筷。
▲左:陈小峰 中:哑叔 右:陈小峰的父亲陈丰全
陈小峰想帮他回家,问他是哪里人,他比划不出,引导他写字,也只会写“都”“江”“四”“川”4个字。难道是从都江堰逃难来的?陈小峰去派出所报案,户籍民警向市公安局报备,联系四川公安调查,但是查无此人。 再问,男人比划不来,急了就举起双手猛拍头部。怕他受过什么刺激,陈小峰不敢再问。眼看就到春节了,一家人决定,先让男人住下,“就是多双筷子的事儿”,男人从此就成了这个家里的“哑叔”。
哑叔流浪时不知道遭了什么罪,腿上好几处伤口,已经化了脓,还时常用手使劲按肚子。陈小峰带他到村卫生室处置了伤口,后来又带着到镇医院检查肠胃,因为胃病住了一个多月的院。哑叔没有身份证,也就没有医保,看病吃药都得陈小峰自费。
陈小峰烟酒不沾,但是,他很快就发现,哑叔会喝酒也会抽烟。回厂里上班前,他跟村里的小卖部交代,如果哑叔来买烟酒,记他账上。后来,无论多穷,他都没有断过哑叔的烟酒。 那年,陈小峰家刚盖起楼房,因为没钱,二楼的几间房门都没装。为了多挣点钱,那个春节,妻子没有回家,留在厂里加班。直到一年后回家,才发现家里多了个人。 但是,哑叔知礼又勤快,陈小峰说,“这不是多大的事儿”,先让他住着,找到亲人就送回家。妻子想想,也就默许了。
哑叔在村里人缘很好,住长了,他已经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周边有人家盖房,他会去砌砖、提水泥;有人家办红白喜事开流水席,他去灶边烧火。别人给他工钱,他摆手不收,留他吃饭,他会回家吃。 哑叔来的第三年,陈小峰夫妇有了女儿,家里负担更重了。 2015年,陈小峰看着别人开养鸡场赚钱,自己也张罗了一个。养鸡场搭在离家四五百米的一处荒坡上,“当时还没有厂房,我们俩就在这荒坡上搭了个棚子睡。”那段时间,哑叔是陪伴陈小峰最多的人。他们一起整地面、一起建厂房、一起进鸡苗、一起建生产线。
然而,运气不好,鸡长大下蛋了,禽流感来了,“亏了一半”。 辛苦几个月,亏了20万。养鸡场里有三间房,陈小峰和哑叔各住一间,房间里只有床,没有家具。
▲养鸡场里哑叔的房间
那段时间,陈小峰天天躺在那张单人床上,不说话、不出门。哑叔给他做好饭菜,放冷了,又热一次;端来热水,不喝,凉了再换一杯。 消沉了一周,陈小峰爬起来去镇上找了个零工,一天工钱100元。七八个月后,他找银行贷款,第二批鸡,赚了几万块。但是,第三批时,新冠肺炎又来了。
▲陈小峰在养鸡场
亏亏赚赚的日子里,哑叔一直和他在一起,默默陪伴,默默劳动,比至亲更亲。“收留哑叔也给我带来了福报。”大家都知道小峰是个守信的人,看他亏了,依然愿意赊鸡苗、赊饲料给他。
2020年,湖北推行“一村一辅警”,在村委和村民的共同推荐下,陈小峰成了一名兼职辅警。调解家长里短纠纷的同时,也接触到了更多的警务知识。 2021年,哑叔因为没有身份证,连疫苗也不能打,陈小峰再次动了给他寻亲的念头。
在民警和特殊学校老师的帮助下,这一次,他写下“都”和“江”的同时,又在中间补了一个“绞丝旁”。难道是人名?“绞丝旁”的字出现在名字中频率较高的是“红”,民警按照“都红江”这个名字,经过查询人口信息,发现河北泊头市四营镇有一个人信息与他高度相似。 2021年11月15日,民警手机视频连线对方家属,当看到屏幕那头的女子时,哑叔激动得“扑通”一下跪到地上连连磕头。 16日,家属从河北连夜赶到老河口。当都红江看到车上下来的四妹时,两人飞奔到一起抱头痛哭。
失散12年的亲人终于团圆。家人带他走的当天,都红江围着养鸡场转了一圈又一圈,吃饭的时候,都红江突然放下碗对陈小峰跪地磕头,后来车子开出院子,都红江又打开车门下来,对着他再次跪地磕了几个头才上车。
千里之外,河北的小村庄里拉起了“欢迎都红江回家”的横幅,敲锣打鼓鞭炮齐鸣,村里摆着酒席庆祝他回家。
这个长长的故事开始于2008年10月4日,那天清晨,河北省泊头市四营镇村民都红江打算去五六里地外看望姑妈。 当地盛产鸭梨,他从家门口的梨树摘下一筐梨,绑在自行车后座。吃过早饭,他骑上车,迎着浓雾出发,一走就走了一年多。 陈小峰见到他时,他已经流浪了900多公里。 没人知道他是怎么从河北走到湖北的,也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13年间,都红江的家人也一直在找他。
都红江天生聋哑,没上过学,也没成家。他有四个姐妹,大姐、三姐都嫁在本村,平时和他相互照应。都红江失踪后,家人报了案、到处发布寻人启事,甚至去算过卦。过年聚餐,总是习惯性地给他留一碗饺子,保留着希望和念想。 终于团聚,故事有了一个完美的大结局,却并没有在这里结束。 分别后,陈小峰和都红江都不大适应。 都红江常常从口袋里掏出陈小峰给他做的联系牌,看了又看,那是陈小峰为了防止他再次走失特意做的。小小的硬纸板用胶带缠了一层又一层,上面写着地址和电话。这样的联系牌,陈小峰一共做了6个给他备用。
陈小峰也总觉得屋子里空落落的。十几天过后,养鸡场里都红江的房间里还保持着原样,他没能带走的衣物洗净晾干了放在床铺上,牙缸搁在一台旧冰箱上,没喝完的半壶自酿葡萄酒立在墙角。 2022年初,因为表现优异,陈小峰转成了专职驻村辅警。在和哑叔的一次视频通话中,陈小峰比划着问他,愿不愿意再回来看看?哑叔一听,连连点头,马上就开始收拾行李。大姐劝哑叔少收拾点衣物,谁知哑叔把棉袄等一年四季的衣服都塞进了包里。
▲2022年中秋,陈小峰和哑叔再次团聚
中秋节前,陈小峰家人把哑叔接回了湖北。对哑叔来说,这也是“回家”,回到他相处12年的至亲身边,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和自在,这一次,他没打算再走。 他们的故事登上各大媒体后,辅警陈小峰出名了。对于他处理日常纠纷来说,这是好事儿。谁都服他的善良和公正。
▲在一次调解村民地界纠纷后,陈小峰在帮两家打界桩
本文开头,婶子和邻居的那次纠纷,其实就是婶子家装了个摄像头,对门老张觉得侵犯了自己的隐私。两家吵起来,话赶话就越来越难听,陈小峰挨骂也不辩解,只站在双方的立场上两头劝慰,心平了大家就气和了。 乡里乡亲都和美,陈小峰就觉得,这一切呀,都值了!
建辉慈善基金会“致敬行善者”项目湖北执行伙伴机构荆门义工联在了解核实陈小峰的情况后,提交了这一线索。建辉慈善基金会评审委员会经过评审,于2022年7月将他评定为致敬人物。希望善良的他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