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路口,500多个孩子遇到了他们共同的“爸爸”
2024-06-24
一生未婚未育,却有500多个孩子;一个普通工人,却是杭州市民公认的平民英雄。他有一双温暖的手,一次次主动伸向流浪街头的迷途少年;他是最伟大的父亲,一生清贫,却把全部的爱和财富奉献给了“捡”回来的子女们。

图片


年近耄耋,未婚未育,一个人独居在60平米的老破小。


这听起来寂寞孤独的生活,对于杭州老人王万林来说,却是千帆过尽之后难得的淡泊和宁静。


他这一辈子,过得无比热闹。


终生未婚,却有500多个孩子;


老屋又小又旧,却填满了回忆和温暖;


一个普通工人,却是杭州市民公认的平民英雄......


“在人生的岔路口,稍微拉一把或许就可以改变他们的一生。我希望他们不要走歪路,能救一个是一个。”他拉回来的,是500多个在歧路徘徊的“流浪儿”,并为此投入了自己的全部人生和财富。


图片


1979年一个冬夜,年轻的王万林下班路过公交站,看到一个在寒风中瑟缩颤抖的男孩。


男孩十五六岁,衣着单薄、浑身漆黑,无助的样子让人看了忍不住心里一酸。


孩子磕磕绊绊地告诉王万林,他来自江苏,被骗进煤矿,好不容易才扒运煤车逃了出来。然而人生地不熟,又身无分文,已经两天没吃过饭了。


王万林二话不说把他带回了家。听说男孩的经历,王万林的母亲也不由得抹起眼泪,她招呼男孩吃了顿热乎乎的饱饭,洗了个痛快的热水澡,又把他的衣服都一一洗净、晾干。


之后,王万林不仅为男孩买好了回程车票,还亲自将他送上火车。


图片


这是王万林第一次救助“流浪儿”,从此,车站、公园、街头成了他下班后最常流连的地方,他把自己变成一只温暖的手,主动寻找那些在人生歧路徘徊的孩子,拉他们一把。



这条路上,母亲从始至终都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因为,她的孩子王万林,也曾被命运推到岔路,也有一双手在至暗时拉了他一把,才让他得以重回正途。


图片

青年王万林


16岁那年,少年王万林从省艺校毕业,被分配到了浙江歌舞团。美好人生刚刚拉开序幕,却被一场横祸截断了未来。


邻居丢了一块手表,疑心是王万林拿了,他百口莫辩,被劳改两年。后来,“丢失”的手表又找到了,洗清了王万林“盗贼”的污名,却抹不去他劳改的污点。重回杭州的王万林找不到工作,处处碰壁、心灰意冷,是一家塑料厂的厂长选择了相信他。绝望时的信任珍贵如金,一把将王万林拉出了晦暗的泥沼。


这样的经历,让王万林和母亲对每一个“流浪儿”的彷徨无助都能感同身受。


图片


几十年来,王万林六十平米的两居室,常常像个热闹的救助站。少则两三个,多则十几个,“卧室里两张并排的大床,睡四五个孩子不成问题,实在不行就打地铺。”


这些孩子们来自天南海北,有负气离家的,也有迷路失途的,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情况特殊的,在这儿一住十几年的也有。


救助多了,王万林练就了一副好眼力:“一般来说,那些穿着校服但身上很脏、神情看上去很慌张的孩子,十有八九是离家出走的。”“那些背着包露宿街头的年轻人,多半是花光了路费但又没有找到工作的打工者。”


图片

王万林和他救助过的孩子们


有一年,王万林在车站碰到一个跟同伴走散的北京男孩。他帮忙找到这个孩子的同伴,又联系上了孩子的父亲。原来,两个孩子的爸妈平时工作太忙,对他们疏于照顾,其中一个偷了姑姑1500块钱,带着另一个跑出来玩。王万林套出了他们家里的电话号码,孩子的爸爸坐飞机赶来,拿出一万块钱要答谢王万林,王万林却拒绝了:“我是心疼孩子才出手相助,收了这个钱就像是他买回去的。”



还有一次,王万林途经一处铁路立交桥,突然发现一个男孩坐在桥下的铁轨上,一声不响地看着前方发愣。


王万林惊起一身冷汗,飞奔到桥下,冲着孩子大喊:“快闪开!”那孩子根本无动于衷,不远处,一列火车却正鸣着汽笛向他驶来。


千钧一发之际,王万林一把将孩子拽出铁轨。



躲过死神的男孩泪如雨下,原来,高考落榜让他觉得无脸见人,就想一死了之。


王万林拉着孩子回了家,帮他找了一份能学手艺的工作。后来,男孩在这儿一住就是5年,从过客变成了家人。


图片

少年胡高平


胡高平是最令王万林感到骄傲的“儿子”之一,从16岁到22岁,他在王万林家住了6年。


1992年遇到王万林时,胡高平还是个被学校除名,又被父亲撵出家门的问题少年。但是他其实只是个曲解了“哥们义气”的大孩子,为了这份义气,他给偷自行车的哥们儿做假证,还进过派出所。


王万林把他拉回来,送他上夜大,学英语、学电脑,没想到这孩子脑子灵活又肯吃苦,竟然学会了线路设计。1996年,胡高平开了一家网络公司,自主创业。


创业成功后,胡高平的公司也几乎成了王万林的第二“庇护所”,长时间找不到工作的人,都被老王塞到这里来“实习”,胡高平也都欣然接受。、


图片


为了这些孩子,王万林把自己压榨得干干净净。


他要给孩子们买票、买衣服,要供孩子们吃饭。有时候,家里同时十几个孩子,他就去批发土豆,背一麻袋回来,吃土豆丝、土豆片,甚至去菜场里捡丢掉的菜叶。


年轻时,有人给他介绍女朋友,人家来一看,穷得叮当响,还养着那么多“流浪儿”,就吓退了。一拖再拖,王万林就单身到了现在。


图片

王万林曾获2008年度“中华慈善奖”


几十年里,他救助的孩子已经有500多名。他们从这间小屋里走出去,有的成了老板,有的读了博士,有的安守一份家业,有的像他一样,投身公益,为更多的人带去温暖。



“出息”了的孩子们都想把“王爸爸”接走养老,但是,他却坚定地留在了老屋里。因为,孩子们幸福就是他最大的愿望,他还要继续援助“流浪儿”,怕打扰到他的孩子们。


图片

2014年,百余孩子曾一起为“王爸爸”庆生


现在,老屋里陪伴他的最大财富是几本发黄的日记、上千封信件和一大摞照片。


日记本里记录着他救助过的孩子的名字和联系方式,信件和照片是孩子们寄给他的。信里,孩子们总是会亲切地称呼老王为“”,一声声爸爸就是王万林永不后悔的底气和坚持的动力。


图片


救助的路上,他曾受过很多委屈,被人误骂过“人贩子”,也有的孩子得到帮助后就永久失联,但是,还有那么多始终惦念他的孩子,经常能听到孩子们生活安稳的消息,对他而言,一切足矣。


图片


今年80高龄的王万林,已经早早安顿好了自己的身后事。他签了遗体捐献协议,决定将来把所有的财产都捐掉,几年前,还贷款60多万元,为一群孩子开了三家理发店。


现在,年近耄耋的王万林更像一个含饴弄孙的福气爷爷。隔几天,就带上水果糕点,坐上公交,去店里看看孩子们。每个月还会带着孩子们回馈社会,进社区做爱心理发活动。


图片


“我做这个事,从来没想过要什么回报,就是希望他们都能好好的。我的手机号一直没有变,就是等着他们有时间给我报个平安,我就心满意足了。”王万林双肩担起重于山海的责任,他是迷途少年们的指路明灯,也是这世间独一无二、最伟大的父亲。


建辉慈善基金会在浙江的合作团队在了解核实王万林的情况后,提交了这一线索。建辉慈善基金会评审委员会经过评审,于2018年9月将他评定为致敬人物。希望善良的他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