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最渴望成为打工人
2024-05-06
20多岁因工致残,四指缺损;事业刚刚翻红却又遭遇下岗;命运跌宕起伏,人生千锤百炼,让她深刻感受到残障人士就业之难。创业成功后,她为百余名残障人士提供了培训和岗位,用自食其力给予他们自信和尊严,这是对“劳动最光荣”最好的注解!

图片


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日复一日上班,可能会让你焦虑迷茫;然而,对于那些就业困难、甚至从未得到过工作的人来说,你倦怠的“996”,却是他们求之不得、难以企及的福报。


残障人士,一个数量巨大的人群,据中国残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残障人士总数超过了8500万,但是,他们却是一个隐形的人群,工作机会鲜少能公正平等摆在他们面前。


一份工作的意义,于常人是养家糊口,对残障人士而言,却是认识自我、实现价值、获得自信、回归社会的入口。


崔永兰,


一个因工致残,四指缺损的残疾人;


一个下岗失业、又自主创业的优秀企业家;


同时,她也是数百个残障人士的“崔妈妈”,用极大的包容和耐心,让那些被工作拒之门外的“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用自己的努力承担起生活,什么是“劳动最光荣”! 


图片


青岛市市北区春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的“车间”里,有一种井然有序的忙碌。


一桌员工给手提袋穿绳,一桌给包装盒刷浆糊,一桌给档案袋打孔,还有一桌员工负责把塑料发夹固定在包装上。


每个人都埋头干活、动作娴熟,如果不张口说话,根本就看不出来,他们其实大多都是智力残障人士。


图片


在这里接受辅助就业和托管服务的一百多位残障人士,年龄从十八、九到五十多岁的都有,但是,在崔永兰眼里,他们无论大小,都是她呵护照顾的“孩子”,“孩子们”也都习惯了称呼她为“崔妈妈”。


这一声“妈妈”满含着沉甸甸的信赖和责任。



这儿的“孩子们”都已成年,但多数心智年龄只有七八岁,有些记忆力还不如两三岁的娃娃。常常是今天费了半天劲儿教会的活儿,晚上睡一觉,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


崔永兰选择最难培训、也最难管理的智力残障人士作为员工主力,是因为,他们最难接触到工作机会、也最需要帮助。她说:“因为我的经历,我能够感同身受他们的困难与自卑。”


图片


崔永兰的童年交织着熊熊炉火和飞溅的铁花。


她是山东日照土生土长的的农家娃,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和哥哥成天跟着父亲“崔铁匠”走南闯北赶大集。 

                                                                  

小小的手把风箱拉得呼哧带喘,炉膛里火舌喷涌颤抖,打铁人的汗水滚滚而下,在充满节律之美的叮当声、和耀眼的火花中,一块块生铁渐渐重生,变成锄、斧、铲、耙……走向了广阔的生活。


崔永兰的人生也像打铁一样历经过千锤百炼。


尚未成年就因家庭变故辍学;17岁,成为一名织毯女工,手上的血泡一层又一层;成年后到青岛进了一家印刷厂,裁切、检字、排版、印刷、质检到最后打包,别人眼中单调乏味的工作,崔永兰却偷偷拿下了全套技能,一跃成为技术骨干。


图片

▲崔永兰就职的印刷厂,那时她是厂里的技术骨干


然而,残酷的命运却在她春风得意的时候跳出来咬了她一口。


25岁那年,已经是车间主任的崔永兰替一名请假的工人赶工,机器却出了大故障。飞速运转的扒页机将她的左手手指一下子全部吃了进去,四根手指瞬间就被挤压得血肉模糊,摧骨噬心的疼痛过后, 风华正茂的女孩成了残疾人。


颓丧绝望时,她向恋人提出了分手。然而,他拒绝了。爱人的呵护是崔永兰那时最大的幸福和底气。


图片

▲崔永兰和爱人在一起


手术后,她转岗跑起了业务,勇敢直面着客户讶异的眼神,一年时间,又做成了业务骨干。然而,柳暗花明又一村时,路却再次断了!


图片


工厂突然关闭,又又又被逼入绝境的崔永兰坚韧得就像打不倒的小强,在爱人的支持下,决定自主创业。


买机器、租门头、接业务,短短几年,她就凭着真挚的态度、和过硬的质量,再次翻身,把小小的文印店扩大成了印刷厂。


图片


人生跌宕起伏,崔永兰格外理解工作对于残障人士的意义。


她也曾因为残疾被人另眼相看过,她能理解那种无助。她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为残障人士的命运“造伞”的人。


起先,她只是招了一批聋哑残障人士进厂,2014年,在青岛市残联的支持下,把印刷厂扩建为春雨残疾人辅助就业中心,并把培训和工作的机会给了那些最难就业的智力残障人士,执着地想要改变智残人士只能终生“啃老”的宿命。


图片


改变的过程属实艰难。


崔永兰依据国家对智力残障人士划分的级别标准以及他们的实际适应能力,对招聘的人员“量身定岗”。她安排二级智残人士给纸提袋穿绳,三级智残人士折纸袋,四级智残人士给纸袋刷浆糊,这些看似极其简单的手工操作,对智残人士来说,却像是在攀爬一座巍峨的大山。


图片

▲手把手“单兵教练”智残人士学习劳动技能


智残人士都有个通病:耐心有限,容易焦躁。


 一名二十八岁的智残青年犯有癫痫,动辄在家大发脾气,父母束手无策,便放任他蓬头垢面在街上流浪。“春雨中心”安排他在车间里折纸袋,因为连连失败,突然就大发雷霆,把未折的纸袋一个接一个撕得粉碎,然后气呼呼坐在凳子上喘粗气,感觉自己就是个大笨蛋。


 还有一个智力障碍青年失控动手打了指导老师,女老师受不了这份委屈,执意辞职。崔永兰三番五次耐心劝导,反复讲解帮助残障人士的意义,才最终留住了老师。


平常下班,智残人士坐公交,坐过站是常有的事儿,家里来电话追问:孩子为什么还没回家?崔永兰放下刚端起来的饭碗就赶快出门四处找孩子。


图片


长期摸索、实践,崔永兰总结了一套《三合一工作法》,把对智力残障人士的教育、活动和褒奖结合在一起。掌握生产技能帮他们实现价值,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感,表彰奖励能给予他们尊严。


图片


春雨中心”除了提供就业岗位,让孩子们自食其力外,还会“因材施教”,发掘他们的艺术天赋,教他们打鼓、弹钢琴、练书法、画画,丰富精神生活。


三十多岁的思思不仅智力低下,还有很多基础疾病,动手能力特别差,找不到适合的手工活。但她性格阳光,乐感很好,工作人员干脆放弃教她手工,转而培养她的才艺。“她弹钢琴很厉害,人也很单纯,是我捧在手心里才能长大的孩子。” 



萍萍的智力水平只有五六岁,天天沐浴在“春雨中心”的笑脸和褒奖中,渐渐学会了自我欣赏。一次她用毛笔写了一个“爹”字,告诉妈妈:“这是妈妈的爸爸。”养育了三十多年,第一次见女儿写字,妈妈激动得许久说不出话来。 


崔永兰还希望孩子们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能照亮别人,去养老院探望老人、制作工艺品义卖、参加城市义务劳动……近几年,她带着孩子们参加了上百次志愿公益活动。


图片


2023年10月,崔永兰又创办了青岛市第一家专为心智障碍者提供就业机会的洗车店——春雨“喜憨儿”洗车中心1号店。帮助更多的“喜憨儿”走出家庭,迈向社会,减轻家庭负担。


图片


“崔妈妈”今年53岁,依然干练、美丽、自信。


她的左手,手掌厚实、掌纹粗糙,食指被截掉了一半,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更是只剩下了一个最下面的一个指节。


然而,这只粗糙残缺的手却不仅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更为一百多个残障人士和家庭撑起了未来。


图片


但是,她知道,这仅仅是个起点,她也希望自己只是起点,希望还能有千百个“崔妈妈”为残障人士打开实现自我价值的通途,拥有让自己闪光的岗位。


建辉慈善基金会在山东省青岛市的合作团队在了解核实崔永兰的情况后,提交了这一线索。建辉慈善基金会评审委员会经过评审,于2022年8月将她评定为致敬人物。希望善良的她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