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老“雷锋”的长寿秘诀:多管“闲”事
2024-03-04
93岁高龄,依然腰杆笔直、行动迅捷,活跃在南昌街头,疏导交通、维护市容、高考护考……耄耋老“雷锋”的公益人生,永远火热充实、朝气蓬勃,这,就是他的长寿“秘诀”。


图片


鲐背之年,声若洪钟、腰杆笔直、思维活跃、行动敏捷,还有热爱的工作相伴,这样的晚年状态你向往吗?


乍见沈伟华,你一定很难相信他已经93岁高龄。常有人赞叹地向他询问长寿秘诀,他答:“生命在于运动,不仅身体要运动,思维也要运动。”好动的沈伟华无论寒暑,不避风雨,每日早出晚归活跃在南昌街头,疏导交通、维护市容、高考护考、见义勇为……


九十多岁,一个人独居,有人问他:“你孤独吗?”但是,他太忙了,公益填满了他的生活,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咀嚼孤独。




图片




斜挎“道德模范”、或“文明之星”的绶带,手臂上箍着“义务宣传队”的袖标,眼神锐利地穿梭在车流、人流之间。


老“雷锋”沈伟华,是南昌妇孺皆知的名人,一辈子爱管“闲”事儿,他协助交警纠正违章的飒爽英姿,已经成了南昌文明形象的一个标志。




图片



“你好,知道自己刚才闯红灯了吗?”交警拦下了一位闯红灯的骑车女子。一听要么缴罚款,要么协助站岗,女子立刻不乐意了,嘟嘟囔囔不肯下车。沈伟华迎上去,一脸严肃地说:“南昌正在整治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过马路,希望你能配合交警工作,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见人家不买账,又和善地劝道:“姑娘,我都九十几岁了,眼花耳朵也不好使,但过马路还是规规矩矩。为什么?因为我懂乱穿的后果,不是造成事故就是制造拥堵。”




多数人听到老爷子的年纪就已经大吃一惊,震惊之余,敬佩油然而生,抵触情绪立刻消解。


因此,沈伟华这个“业余协警”特别受南昌交警欢迎。要知道,他可是市交警支队官方认证过,特聘的“交通义务宣传队队长。”




图片

图源来自“梨视频”



沈伟华牵头组织的这支宣传队,全是发挥余热的退休老人,年龄都在六十往上,他们商量好,每天至少四个小时,走街串巷宣传交规,引导车辆、行人。



图片

南昌市民在为沈伟华点“赞”



宣传队的功能还不只这个。前几年,南昌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活动,他们做了一批小旗,上面写着“十不准”,沿路宣传:“净化市容环境,打造美好家园”。途中,见到垃圾广告,就自己花钱买涂料把它刷掉,发现路面坑洼,就自己买水泥补好。



图片




从早忙到晚的沈伟华“业务范围”极其广泛。


他是公交站台义工。还没退休时,就常常利用下班后、节假日帮司机维护上车秩序,打理站台卫生。


从公交都鲜见的七十年代,到车辆川流不息的现在,他见证着城市变迁,也见证着公共交通日新月异的发展。


几十年深度参与,老爷子对南昌300多条线路了如指掌,有人问路,转瞬就能凭记忆罗列出多条路线和乘车方案。


他是个有心人,结合所见所感,常常写信给公交集团提改进意见。为了表示感谢,南昌公交专门为他制作了工作证件,让他多看多提,从乘客的角度去帮助改进城市公交服务。




图片



他也是义务高考护考员。从1996年起,年年高考,都举着自制提示牌,上书:“支持高考、严禁噪音”,警戒过往行人和车辆禁声。只要有汽车鸣笛,或者有人制造噪音,立即上前制止,无论风雨,从未缺席。




他还是众口称赞的“中国好邻居”。他家所在的石头街40号通道口,是个遮阴的好地方,老人们都喜欢在这儿聚集乘凉,但是只能带着凳子,或者席地而坐。为了方便大家,沈伟华自己花一千多元做了20多只石凳,取名“二郎庙社区休闲中心”。


这条街以前经常污水横流。1998年,他投资两千多元义务为社区修路,比对当时的物价,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图片



他更是急公好义的侠士。有一次偶遇凶犯持刀伤害一名老奶奶,想也没想就冲上前去抢下刀子。虽然自己流了很多血,但是凶犯被抓了。这事儿,他得意了半辈子。


为了救人,他无所畏惧,也从来没有“扶不扶”的纠结。2009年初,他路过抚河中路,在省物价局门前见到一辆摩托撞倒一名女子,女子血流不止,肇事者却逃离了现场。沈伟华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送伤者到医院急救。伤者罗女士痊愈出院后,特意送来了一面锦旗:“好心人一生平安”。



图片



为南昌奉献半生的沈伟华,并不是本地人。他在上海长大,在南昌工作,上海滩的精致和英雄城的热血在他身上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图片



一年四季衬衫不离身,扣子一定系到顶,领带永远端端正正,在工作状态中时,从不允许自己垮着腰、松着腿,比年轻人还挺拔,这挺拔一看就来自专业的训练。




沈伟华成年后,从上海远赴东北,加入了东北援建队,将青春挥洒在了老工业基地的热土上。怀揣着“让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传播到祖国各地”的梦想,50年代中后期,他和战友们踏上了前往革命老区的道路,从此扎根在南昌,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他乡也成了家乡。




公益路上的沈伟华,为多管“闲”事被捅过刀、也挨过揍,但是从没人见过他有一刻萎靡。


常常为多管“闲”事倒贴钱,但是其实他全部的收入只有每个月两千块钱的退休金。


孩子们长大后四散各地,老伴儿也已经撒手人寰,一个人独居在40平米的老房子里,却活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




图片



前半生的事业是建设祖国,后半生的追求是服务 “家乡”。跨越九十多年,永远乐观积极、朝气蓬勃,沈伟华这热闹充实的人生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牛”



建辉慈善基金会在江西省南昌市的合作团队在了解核实沈伟华的情况后,提交了这一线索。建辉慈善基金会评审委员会经过评审,于2018年9月将他评定为致敬人物。希望善良的他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