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残障儿童比作花儿,她呵护着40多朵花,在极为艰难的环境下帮他们焕发新生。
从不被理解到30年坚守,她的眼里饱含着30年前的纯澈……
她是大家的花房妈妈——郭改然。
2002年的一个夜晚,郭改然大儿子陈俊伟积压多年的怨恨爆发了。
对他来说,父母收养的这些孩子改变了他的人生,原本还算富裕的家庭,因抚养这些孤残儿童而债台高筑,他没有办法理解父母的选择。
面对咄咄逼人的陈俊伟,郭改然夫妇无奈之下说出了一个隐藏多年的秘密:
你也不是我们亲生的,你也是抱养来的。
时光回溯到1989年,在回家的路上,郭改然看到一个双腿残疾的女婴被遗弃在路边。看着眼前这个被遗弃的孩子,她决定先带孩子回家,再去寻找她的父母。
把孩子带回家后,郭改然给孩子取名“小琪”。在找到小琪的父母之前,郭改然夫妇两每天都尽心尽力照顾好她的生活。
然而,经过两年的寻找,小琪的亲生父母依旧杳无音讯。
对于要不要继续养育小琪,他们开始犹豫了。夫妇俩原本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最大的儿子陈俊伟正在上初中,三个孩子的学习开支,对这个家庭来说已经是沉重的负担。
不过,经过再三考虑,夫妻俩还是没有狠下心放弃,而是去民政部门备了案,正式成为小琪的寄养家庭。
然而夫妻俩没想到的是,他们收养孩子的消息不胫而走,竟有越来越多被遗弃的孤残儿童出现在他们家附近。
而这些孩子,后来也都成为了夫妻俩的“儿女”。
孩子越来越多,郭改然的生活也因此受到了影响:丈夫陈天文辞去了装卸工的工作,一家人以务农为生。
虽然每个收养的孩子都有政府发放的150元的补助资金,但他们治疗、生活、学习的多重压力还是让这个家庭入不敷出。
面对经济困难的窘境,夫妻两开始考虑,是否要听从民政部门的建议,把孩子送回福利院。然而多年的相处,他们还是舍不得与孩子分离。
不过,一次意外,改变了夫妻俩的想法。
郭改然因身体不适到乡镇医院住院,医生诊断说她心脏有问题不能过度劳累,否则会危及生命健康。
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做出一个决定:联系福利院,把孩子们送过去。
谁知,就在夫妇俩下定决心时,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他们收养的两个孩子“大虎”和“小虎”,开始拒绝进食。
大虎自小身体瘦弱,患有重度脑瘫,在他刚来到这个家庭时,医生就告诉郭改然,这个孩子活不过16岁。两个孩子的倔强让郭改然焦急不已,不知该如何是好。
虽然大虎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郭改然夫妇都明白,他不愿离开他们,离开这个家。
大虎如今30多岁了,虽然不会说话, 手也不便,但会用脚灵活的打开快手直播。虽然这群孩子各有不同的残疾智障,但通过郭改然夫妻的悉心照顾,孩子们渐渐长大,不少孩子上了学,还有两个在体校,人生轨迹都发生了巨大转变。
郭改然夫妇亲眼看着孩子们一点点长大,多年的陪伴已经成为习惯,最初的同情也转化为亲情,此时再说放弃确实不易。
为了孩子们的一声“爸妈”,陈天文和郭改然改变想法,顶着重重压力,决定继续守护着这群被遗弃的“花儿”。
2009年,浙江工业大学的学生苏家铭了解到了郭改然夫妇的事迹,毅然搭乘火车前往山西,决定为他们拍一部小型纪录片。
在他的镜头里,人们知道了在不足二十平方的两个房间里,挨个躺着好多个孩子,有四肢残疾的,也有脑瘫,最轻的,是兔唇。
每晚睡觉,两个人轮流要起夜三四次,给小的孩子喂奶,换尿布。遇到孩子生病,互相传染,一周要带孩子们跑好几趟医院。
人们了解了早些时候,郭改然家里没有洗衣机,尿布和脏衣服堆积如山,冬天的时候,她只好在冰窟窿里掏一个洞洗衣服,双手都是冻疮。
人们认识了说着“没有脚,我也要爬着去上学。”的偶偶。偶偶是个非常可爱的小姑娘,因为患了腰椎肿瘤和双足畸形被父母遗弃。因为郭改然和她是路上偶遇的,所以给她取名为——偶偶。
村里人觉得这些孩子身体不健全,不会有什么出息。但是郭改然不这么认为,他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才,至少能自食其力。
苏家铭4次前往山西,拍摄了六十卷带子,40多个小时的视频素材,才完成了这部十五分钟的纪录片。纪录片取名为《花儿哪里去了》,这部纪录片获得了2011上海国际电影节手机电影节单元的最佳影片奖。
纪录片呈现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从不被理解到如今的被称赞、被歌颂,郭改然让我们见识到了坚守的力量和母爱的伟大。
而在当今社会,代孕、弃养、不认娃……仍有不少儿童因各种原因被遗弃,这些新生父母的一次次不负责任,毁掉了这些孩子的一生。
我们不能指望被遗弃的每个孩子都能遇到郭改然这样的好“母亲”,但我们认为只有给予类似郭改然的人以足够支持与鼓励,才能不负每一个生命所需拥有的尊重。
深圳市建辉慈善基金会在山西的合作团队提供了郭改然的行善线索,建辉基金会评审委员会经过评审,于2020年10月将她评定为致敬人物。希望善良的她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