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万家丽北路城西安置小区,有一栋简陋的六层小楼,聚集了很多带着脑瘫患儿的贫苦家庭,家长们带着孩子在这里免费用餐、训练、学习。这里,就是“慢天使之家”。
1973年出生的姚志军是“慢天使之家”的负责人,十多年来,她用爱陪伴了700多位脑瘫孩子。 “慢天使之家”创始人姚志军 01 同时打三份工,只为孩子们越过越好 姚志军打着三份工:旅馆清洁工、兼职快递员、超市临时工,加起来每个月的收入在3700元左右,加上两个养女的工资,她全部用在了“慢天使之家”。 “慢天使之家”每月的租金要15000元,所以姚志军的经费总是很紧缺,但她从来不言弃。看着“慢天使之家”里的孩子,她经常会想起第一次来到湘雅博爱康复医院的情景。 那是2014年寒冬的一天,她听说医院聚集了很多贫困脑瘫患儿家庭,就带着两袋旧衣服准备发给有需要的人。让她没想到的是,满满两编织袋的旧衣服,一两分钟就被抢光了。 有个穿着单薄的妈妈带着女儿,拉住她低着头怯生生地问:“衣服什么时候还会再发吗?” 姚志军摸着小女孩的头,眼泪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曾经,有记者问姚志军:“你过得如此艰难,为什么还要帮助别人?”她说:“这是我的终生事业,我自己是苦过来的,只希望孩子们越过越好。”
02 苦过来的孩子,要用爱去回报曾受过的恩德 “如果当年没有人帮我,我肯定死了。既然活下来了,就要回报社会。”这是姚志军经常说的一句话。她受过的苦,说出来令人难以相信。 姚志军4岁就没了父亲,不久后母亲改嫁。12岁时,与她相依为命的爷爷也去世了。好心的邻居见她一个人无依无靠,便把她带到长沙,于是她有了一位对她还不错的奶奶。 可奶奶越来越老,慢慢失去了劳动能力,而且她还有一个患有智障的孙女。为了生活,正值花季的姚志军捡过垃圾、擦过皮鞋、卖过花、做过保姆...... 有一段时间,姚志军到上海讨生活,找不到工作,身上又没钱,晚上只好睡在一座正在修葺的桥底下。好心的修桥老板注意到了她,听了她的遭遇后非常同情,特意把她送回长沙,临走时还塞给她1000元,鼓励她好好生活。 这样的恩德,点燃了姚志军的希望,也温暖了她的人生。她在心底暗暗发誓,自己不仅要好好生活,还要做一个善良的人,用行动回报这种恩德。 姚志军带脑瘫孩子去医院看病 后来,姚志军遇上了一个被父亲抛弃的脑瘫女婴,孤苦无依的孩子一下子触动了她的心。尽管当时她已经收养了奶奶的智障孙女,生活过得很艰难,但她仍义无反顾地收养了这个女孩。“每天我干完活回来,虽然她不会说话,但一看到我进门,就对着我甜甜地笑,那个时候,我的心都化了。”这一幕,至今让姚志军的心暖流涌动。 在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小女孩从不会开口说话,到有一天突然开口叫她“妈妈”,她当时的激动,无法用语言形容。 此后,受到鼓舞的姚志军特别关注脑瘫儿童,她经常抽空到城西博爱康复医院附近,为患者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比如挂号、复查、康复指导等。渐渐地,大伙都知道这里有个一心帮助脑瘫患儿家庭的姚志军,大家亲切地叫她“姚妈妈”。 和养女相依为命十来年后,养女的生母把她接去香港生活,并做了康复治疗。后来,养女去了英国,成了一名讲师,有了不错的前途。虽然隔着山海,但她对姚志军很好。 怀抱女孩,姚志军身上的母性自然流露。 2017年,因为越来越多脑瘫患儿家庭慕名前来寻求帮助,姚志军凭着远在英国的养女的资助和自己的积蓄,加上9位爱心人士的共同出资,正式创办了“慢天使之家”。 除了为脑瘫患儿家庭免费提供爱心餐、康复训练和就医指导,姚志军还想做得更多,她说:“很多脑瘫患儿因父母的无知错过治疗最佳时机,我想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常识,别让悲剧重演。也希望社会给这群孩子多一些包容和鼓励,让他们尽可能地融入社会,过上更好的生活。”
03 “慢天使之家”,脑瘫患儿家庭的福音 在“慢天使之家”,姚志军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给家长们打气:脑瘫儿多数是宫内缺氧所致。如果错过0-6个月的黄金治疗期,就需要通过长期、系统的语言和运动训练,才能恢复到生活自理,而这个训练周期,也许长达一生。 她也竭尽全力帮助每一个来到“慢天使之家”的孩子和家庭。 在姚妈妈身边,孩子们很快乐。 2015年初春的一个中午,来自永州的曹世从用轮椅推着双胞胎来到医院门口,姚志军见了硬要塞一件厚外套给他,曹世从警觉地绕开,姚志军几次追上来,都被他挡回去,他把她当成了坏人。 原来,这件加大码的厚外套,是姚志军特意为他留的。她在走访中得知,曹世从一家6口,住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地下车库,又潮又冷。 2016年,曹世从的双胞胎儿子需要做脚部手术,手术费高达18万元。得知情况后,姚志军立马联系爱心人士,不久便筹齐了善款。 孩子做完手术后,姚志军经常带着他们做康复训练,双胞胎从不会翻身,到跪在地上爬,到能站起来,再到能自己慢慢走路,这一切让曹世从对姚志军充满了深深的感恩:“感谢姚姐,有穿,有吃,有小朋友一起做康复训练,能挺过去!” 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姚志军总是笑容灿烂。 17岁的张艳娥带着6岁的脑瘫侄子,从娄底新化的乡下来到位于长沙县的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医院提供100天免费康复训练,但食宿要自己解决。为了省钱,张艳娥打算在医院楼道打地铺长住。得知消息的姚志军立马赶来,将两人请进了“慢天使之家”。 10多岁的小勇经过康复训练后,在助行器的辅助下,顺利在龙塘小学就读。每天晚上,贺龙体校的一位教练免费教他打乒乓球,他的梦想是“24岁时出国打球”…… 姚志军和“慢天使之家”,给越来越多的脑瘫患儿家庭带来了福音。 最近,在志愿者探访姚志军时,对两个小细节印象深刻。 一是谈到收养两个女儿不被自己亲生儿子的父亲理解而分开,虽然时隔20多年,但她仍几度哽咽; 二是走访时正好有一个脑瘫儿家长因生病急需用钱,她立即把给她的致敬礼金给了这个脑瘫家长。 志愿者忍不住湿了眼眶,打心眼里敬佩姚志军。其实,“慢天使之家”的邻居和志愿者们也深深敬佩姚志军,只要谈到姚志军,她们都会说,姚妈妈是一位大爱之人,义务帮助这些脑瘫患儿家庭,免费给他们提供午餐和训练场地,她是真正的天使。 姚志军和“慢天使之家”的志愿者以及孩子们一起参加活动 姚志军住的房间是顶层的一间小阁楼,只能容得下一张床和一个衣柜。 为什么要住顶层的阁楼?她说:“这些年我认识的脑瘫患儿家庭,不堪重负而跳楼自杀的并不少见。”所以,她一个人住在阁楼,成了大家的“守护神”,“守住这扇通往天台的门,也是给他们打开另一扇通往希望的门。” 孩子,让我们陪着你慢慢长大。 姚志军还说,脑瘫患儿家庭的苦,常人无法想象,有了这个‘家’,患儿的爸爸妈妈便可以互帮互助,比如你要出去做半天零工,那我就帮你带半天小孩。不过,她也表示“慢天使之家”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老师,她非常希望有老师能来这里任教,让孩子们多一些学习机会。 在“慢天使之家”二楼,有一个橱柜,里面摆满了脑瘫患儿们做的布艺花,姚志军一边拿出一盆向日葵给志愿者,一边说:“我的愿望说小,其实也挺大,希望这些孩子都能像我英国的女儿一样,靠自己在社会上生存,收获幸福。那样,该多好!” 深圳市建辉基金会在湖南长沙和合作团队在了解核实姚志军的情况后,提供了她的行善线索,建辉基金会评审委员会通过认真评审,于2020年11月将她列为“致敬行善者”的支持对象。 志愿者向姚志军致敬 希望善良的姚志军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 编辑/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