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山水孕育的吴红雅,有着坚韧无比的生命力。
少女时期她曾在农村插队,回城后从事建筑钢筋工,双手满是厚厚的老茧。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十多年后,她又选择埋头苦读,通过自学考试完成了本科学业。
从教师、记者、编辑到主编,从安庆、淮北再到北京,她人生的宏大蓝图正在徐徐展开。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她痛失爱女。她在刻骨的悲恸中,选择了爱与救赎的行善之路,将对女儿的无尽思念和无法安放的母爱化为对天下所有人的关爱。

“天力妈妈”吴红雅
01
有一种爱,不能等待
上海郊外的长安墓园,有一处陵墓格外引人瞩目:一座刻有母女情意眷眷的青铜雕塑,两块相互依偎的墓碑,这是一对母女碑。奇怪的是母亲的那块碑上,只有生时年,没有卒时日——这是一位母亲为自己立的活死人碑!
这位母亲,就是吴红雅。

将来有一天,吴红雅要回到这里,永远陪在女儿身边。
吴红雅曾经有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儿,戴天力。2004年9月3日,身为报社主编的吴红雅,在紧张的采访中,突然接到天力的求救电话,无暇分身的她让女儿再等一天。然而,当她忙完工作火急火燎地赶到女儿的住所时,女儿已经在满屋煤气中永远地睡着了。原来天力的男友不能接受与天力的分离,竟狠心地将天力毒死!
一个“等”字,让吴红雅永失所爱,从此与女儿天人永隔。
面对女儿的突然离去,吴红雅痛不欲生,内心充满刻骨的思念和无尽的悔恨。日复一日的思念和眷恋,驱使她忍不住去找寻女儿存在的证据。她去女儿生前去过的地方,开女儿留下的富康车,追寻女儿曾经的足迹......
几个月的寻访游历,稍稍慰藉了吴红雅的伤痛,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她用这些照片串起女儿的生平,以女儿的口吻出版了一本饱含爱意的画册——《有一种爱,不能等待》。

记载天力生平的画册——《有一种爱,不能等待》。
这本画册没有定价,吴红雅自己掏钱印刷并免费寄给了一些需要帮助的父母和孩子们。正是这本画册,让吴红雅慢慢走上了公益行善之路。
02
有一条路,把爱救赎
《有一种爱,不能等待》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后改编成剧本《失落的母爱》,拍成电影在央视播放。吴红雅陆续接受了全国20余家电视台的采访,录制专题节目,开启亲子教育和生命教育,并受邀在全国各地高校和社区,以“有一种爱不能等待”为主题,登台演讲。
吴红雅的故事让千万父母和儿女动容。尤其是跟天力同龄的80后女孩们,“天力妈妈”渐渐成了她们最信任的人,她们鼓足勇气,拨打吴红雅的电话,哭着跟她诉说自己无法向母亲倾诉的心事和难处......

和孩子一起在田间劳作,是吴红雅的开心时刻。
为孩子们排忧解难的同时,吴红雅也察觉到,“这是她们最困难的时候,如果有人点拨一下,就不会有我女儿那样的悲剧发生了。” 想到这,她万般柔情涌上心头,也像是有使命落在自己肩上,那个瞬间,她找到了自己真正要走的路。于是,她在第一时间成立了工作室,开始着手少女救助工作。
“如果你们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就把他们交给我,我会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看待,无微不至地爱他们,疼他们。”吴红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天力妈妈”的陪伴下,80后女孩渐渐长大成家,成了80后妈妈,有些又很快成了单亲妈妈。作为曾经的留守妈妈和单亲妈妈,吴红雅深知其中的艰辛,她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需要关注和帮助的群体。
2009年,吴红雅正式创办以单亲妈妈为帮扶对象的中国单亲妈妈服务中心,并开通“中国单亲妈妈网”,对需要帮助的单亲妈妈、留守妈妈和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心理疏导、心理咨询、法律咨询、家教辅导、就业指导,生活照顾,甚至还为愿意走出单身的妈妈当红娘。

夜已经很深了,吴红雅仍守在电脑旁与单亲妈妈们交流。
从救助少女到帮助单亲妈妈、留守妈妈和她们的孩子,吴红雅把对女儿的无尽思念和无法安放的母爱化为对天下所有人的关爱,也因此拥有了更多贴心的“女儿”。
郑州一位叫小敏的姑娘,在天力妈妈公益网上担任志愿者,持续十年之久。2018年6月29日,她千里迢迢专程赶到池州,只为能依偎在吴红雅怀里,面对面喊她一声“妈妈”。
还有一位来自淮北的孤儿,生日之际许下心愿,吹了蜡烛,郑重地将一个“神秘礼物”捧给天力妈妈:一块小黑板,一颗红色的爱心,一朵美丽的鲜花,还有几行清秀的字迹,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自己的心里话“天力妈妈,我爱您!——最崇拜您的孩子 李文娟”。

留守儿童用自己的心声绘成了这幅人间最美的图画。
这一份份真挚的情感,让吴红雅感动不已,“被一个个善良的女孩这般牵挂,心里暖暖的。”她说,“孩子的笑脸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03
“孩子,爸爸妈妈不在家,还有天力妈妈!”
吴红雅的善行感动了千千万万人,她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也收获了许多荣誉和褒奖,包括由全国妇联颁发的“中国妇女慈善奖”等重量级奖项。
面对这些荣誉和赞美,吴红雅心里想的,却是更为广阔和深远的公益行善之路。
十余年来,吴红雅在全国建立了5处公益活动基地:北京燕郊、甘肃章县、山东龙山、安徽东至升金湖和池州白洋;成立了中国唯一一个专门帮助单亲妈妈、留守妈妈和单亲子女群体的公益基金——天力基金。
天力基金成了许多单亲妈妈和留守妈妈的家,吴红雅也成了妈妈们的知心大姐。
此外,吴红雅还成立了“池州天力妈妈儿童关爱中心”,与池州老年大学和池州学院及芜湖、南京等城市的高等院校党支部及学生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承接安徽省民政厅“十百千”帮助项目和池州市民政局“童伴妈妈”项目。“孩子,爸爸妈妈不在家,还有天力妈妈!”这句话曾给无数孩子带去温暖,让无数家长感动。
多年来,“天力妈妈”扎根皖南大山深外的白洋村,倾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致力于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已成为当地民政部门长期合作的服务品牌项目。

吴红雅手工制作月饼,送给留守儿童和单亲妈妈。
04
“行善,是人生最好的情感慰藉”
行善十余年,吴红雅变卖房产散尽家财,付出了一切,甚至包括自己的健康。
只要别人有需要,她就不知疲倦地奔波在路上。从早到晚,风风火火,看似有使不完的劲,但其实已是一身病痛。从死亡关口逃生过,动过两次大手术,卵巢、子宫均已被切除,血压、血糖高,心脏、腰椎、颈椎等无一处是健康的。最难忍受的是膝部风湿性关节疼痛,在阴冷潮湿的环境里时时发作,严重时夏天都离不开棉裤。
为了节省每一分钱做慈善,吴红雅一直过着异常清苦的生活。她去北京,往返只坐硬座;她十几年不买衣服,只从捐赠的旧衣服中,挑几件合身的穿;她也不讲究吃,常常以来学习的孩子们碗中的剩饭剩菜裹腹......
吴红雅每次下厨房,都是为了孩子们,或者有客人来的时候。她在氤氲朦胧的蒸汽缭绕中忙前忙后,脸上渗出细细的汗珠。用干柴烧出香甜的米饭,用爱心烹出美味的菜肴,看到大家吃得开心,她便觉得十分满足。

化身厨娘,用烟火气温暖人心。
而热闹过后,来宾散尽,孤单一人的日子里,她只需稀饭大馍,白水煮蛋,也觉香甜可口,无怨无悔。只因她深知,是什么让自己的内心得到了慰藉和充盈。“公益填充残缺的生活,勤奋驱散孤单寂寞,如果我不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我活着有什么意义?行善,是人生最好的情感慰藉。”
有时候,苦难就是一场修行。不是“善良的人为何总多灾多难”,而是“苦难的人往往选择了一心向善”。正是吴红雅这种“面对至痛至苦,却选择向善向美”的行为,让我们坚信这个世界依旧美好。
深圳市建辉基金会在安徽的合作团队在了解核实吴红雅的情况后,提交了她的行善线索。建辉捐助人评审委员会通过认真评审,于2019年10月将她列为“致敬行善者”的支持对象。

志愿者向吴红雅致敬。
希望善良的吴红雅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