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霖
1992年,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旨在呼吁社会各领域共同努力,促进和维护残疾人的权利和福祉。 在人们的观念中,残障人士是需要特殊照顾的一群人,可是,在建辉基金会的致敬人物中,却有一个残障行善者群体,他们虽然身有残疾,但却乐观坚强,不仅自立自强,还用最大的善意去帮助残友和弱势群体。 伊川志愿者协会的秘书长李灿学就是这样一位残障行善者。
01 一场意外,导致他终生残疾,也让他走上了行善之路 2021年10月21日,天朗气清,风和日丽。在洛阳的中国薰衣草庄园,一场特殊的集体婚礼格外引人注目。来自全国各地的22对残疾人夫妇,在现场众多爱心人士的祝福下,甜蜜牵手,共赴浪漫。 这场活动的发起人名叫李灿学,他也是一名残障人士,这是他第三次组织残疾人集体婚礼。 全国残疾人集体婚礼的发起人李灿学 李灿学是伊川县彭婆镇李寨村人,年轻时曾是一名泥瓦匠。1995年,23岁的他不慎从3米多高的架子上摔下来,导致腰部以下瘫痪,从此只能与轮椅为伴。 在最好的年华遭此重创,李灿学曾一度消沉,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足不出户。但家里有瘫痪在床的母亲,以及一天天老去的父亲,光靠低保和重残补贴,一家人的生活日益艰难。为了生存,李灿学慢慢振作起来,开始制作石膏工艺品出售。 2009年的一天,李灿学开着三轮车到县城的夜市摆摊,在回家的路上突遇暴雨,黑暗中,全身湿透的李灿学连人带车一头栽倒在路旁的水坑里,无法动弹的他只得坐在泥水中任凭大雨冲刷...... 绝望中,一名路人打着雨伞由远而近,看到李灿学后,他连忙扔掉雨伞,将李灿学扶上车。临走前,他又把雨伞送给了李灿学。这件事,让李灿学永生难忘,也触发了他内心行善的念头。 李灿学到乡下走访帮扶对象(对方为行善者丁金拴)。 2010年春节,李灿学因褥疮住院。期间,当地的志愿者经常过来帮忙护理,还送钱送物,受此感染,李灿学出院后便加入了他们的团队,成了一名志愿者。 让生命飞扬:助轮友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此后,李灿学以“流浪”的网名经常参与公益活动。从开展交通劝导到慰问抗战老兵,到寻找需要资助的困境留守儿童,到为重病患者筹集医药费……李灿学组织、参与的公益活动越来越多,面也越来越广,“轮椅哥”李灿学这个名字在当地的公益界逐渐广为人知。 一有空,李灿学就上街进行义务交通劝导。 几年后,李灿学成了伊川志愿者协会理事。身为截瘫人士,没有谁比他更理解轮友们面对重大挫折时的绝望。从2014年起,李灿学和另外几位残友开始组织无障碍体验活动,邀请外地轮友到河南赏牡丹、观天鹅、游龙门,以此鼓励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李灿学带领轮友们参观龙门石窟。 一位来自新乡的轮友李先生,因意外不幸失去了双腿。在医院住了两年后,他过上了彻底与世隔绝的生活,此后15年,他从未迈出自己的房间一步。 “我第一次见到他时,很难把他和别人口中那个受伤前聪明伶俐的年轻人联系起来,他整个人表现得很木讷,眼神也非常空洞、无神。”李灿学对初见李先生时的情景记忆犹新。空荡荡的房间里,除了床外,仅有一台电脑和一台收音机,“电脑是几年前志愿者捐赠的,在此之前的十多年中,他只有收音机。” 此后,李灿学一直和李先生保持联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开导对方,最终,李先生同意参加“生命飞扬-全国截瘫轮友游洛阳观牡丹”活动。在李灿学和其他志愿者的帮助下,他克服重重困难,从新乡来到洛阳,踏出了重启人生的关键一步。 李灿学看望残友,彼此聊得正兴起。 实际上,和李先生一样的轮友不在少数,有的甚至几十年都没有离开过家。李灿学和志愿者们通过举办户外大型活动,不仅让轮友们有了抱团取暖,相互交流的机会,还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善意,逐步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你们幸福,所以我幸福 有了这些成功的活动经验,李灿学又萌生了举办残疾人集体婚礼的念头。因为随着接触的残友越来越多,他发现残障群体的婚恋是一个大难题。许多残友都是孤身一人,有些人好不容易有了好姻缘,却没有能力举办一场像样的婚礼。 “残疾人也应该拥有婚礼的仪式感和幸福感,举办一场简朴、庄重的婚礼,是许多残友的梦想。”李灿学这句话,是残友们共同的心声。 但是要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资金到策划到落实,方方面面都存在困难。李灿学利用自己这些年来在公益界的资源,通过自己所在的河南省慈善总会和“相约洛阳”助残公益联盟,联合全国各地数十家公益机构及爱心企业,最终成功开展“相约洛阳,共享芬芳”全国残疾人集体婚礼活动。 今年的残疾人集体婚礼,建辉基金会作为活动的资助方,工作人员有幸受邀前往活动现场,见证了22对残疾人夫妇的幸福时刻。 当天上午10点钟,22对穿着婚纱礼服的残疾人夫妇一起进入薰衣草庄园,虽然行动不便,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甜蜜的笑容。有的夫妻甚至带着孩子出席,一家三口兴奋地在庄园各处留影。这次活动,不仅让很多残友实现了举办婚礼的愿望,顺带还弥补了他们没有拍婚纱照的遗憾。 穿上婚纱礼服,享受甜蜜时刻。 而全程坐在轮椅上的李灿学,望着眼前这一片欢声笑语,内心不禁又激动又欢乐。这一天,将成为残友们终生难忘的幸福日子,只为这一点,李灿学就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残友们的幸福,也是李灿学的幸福。 在行善的快乐中,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 作为伊川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李灿学每天忙得团团转。十年的行善之路,他在志愿者群体及残障群体中都获得了极高的声誉,除了负责像残友游洛阳、集体婚礼这样的定期活动外,他还发起了多个长期公益活动,“伊川爱心粥”就是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 2018年12月,李灿学发起了全国第一个由重残人士创立的爱心粥屋,以“日行一善”的方式募集善款为环卫工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及流浪乞讨人员提供爱心早餐。 为了做好爱心粥,李灿学每天早上4点就得起床,首先照顾瘫痪卧床长达32年的老母亲,然后开残疾人电动车到离家12公里外的县城张罗粥屋的各项工作。就在全国残疾人集体婚礼活动的当天,爱心粥屋也照常开张,一天也没落下。 一碗早餐,是李灿学的爱心,也是他的生活信念。 公益以外,李灿学的生活可谓称得上清贫,今年49岁的他,和母亲住在一处破旧的老房子里,家里只有异常简陋的几样家具,全家最值钱的东西大概就是爱心人士捐赠的残疾人电动车了。对目前这样的生活,李灿学非常满足,能活出自己生命的价值,比什么都珍贵。 在儿子的精心照顾下,李灿学的母亲脸色红润,气色极好。 对于李灿学来说,什么是他生命的价值呢?从他的笑容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价值就是在行善的快乐中,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我没做公益,我现在也许正在轮椅上靠低保度日,永远看不到世界有多精彩!” 公益,改变了李灿学的人生,而他,也改变了许多残友的人生。轮椅,限制了李灿学的自由,但爱与信念,让他冲破了重重障碍,生命最终得以恣意飞扬。 为了支持李灿学,建辉基金会于2017年5月将他列为“致敬行善者”的支持对象。希望善良的李灿学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