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善情深:以前一起做好事,以后一起捐遗体
2021-06-04
看着病床上虚弱的妻子,易海明心如刀绞。十几年慈善路上,这个从不流泪的汉子,终于忍不住哭出了声:“婚宴没办,原计划的上海蜜月游至今没有实现。我亏欠她太多太多……

文/平平


看着病床上虚弱的妻子,易海明心如刀绞。十几年慈善路上,这个从不流泪、从不抱怨的汉子,终于忍不住哭出了声:“婚宴没办,原计划的上海蜜月游,也拖着拖着就放在了一边,至今没有实现。我亏欠她太多太多……”



易海明为病中的妻子洗脚。


01

“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


如果你在湖南株洲,看到一辆黑色的破旧残疾人辅助汽车,穿梭于各个街道、社区和村庄,参加各种公益活动,那么这辆车的主人,多半就是易海明。


没错,易海明是位残障人士。在他两岁多的时候,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脚严重变形。医生诊断后说,准备轮椅吧。但他却不认命,挣扎着迈开步子,跌倒了爬起来再接着走。经过长年累月的磨练,奇迹发生了,他从站不起来,到能够拖着跛脚,一瘸一拐地走路。


由于身体残疾,易海明小时候得到过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他清楚地记得,在他摔倒的时候,路过的陌生人把他扶起来并鼓励他坚持;下雨天,尽管同学们都很瘦小,但却抢着背他过桥......


这样的画面,像一帧帧镜头,深深刻在了易海明的脑海里,同时也溶进了他的灵魂,让他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个好人,做好事。有一次,他在上坡路看到一个人正吃力地拉车,马上过去帮忙推车,当车主发现小小年纪的易海明是位残疾人时感动不已,同时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62岁的老义工易海明。


1978年,易海明被特招到县照相馆工作。他努力学习摄影技术,成了国家一级摄影师。因单位改革下岗后,他还曾开过照相馆和广告公司。


回想起自己的年轻时代,易海明说:“那是自我救赎的过程,我要证明的是,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


02

残友们的“大哥”


后来,县城有一批来自附近农村的残疾人,时常在街上偷东西,打架闹事。易海明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他以残友的身份,请这些人吃饭,和他们聊天,渐渐在他们中树立了威信,成了他们的“大哥”。


时机成熟后,易海明带着他们一起做了一件事:到敬老院和贫困家庭慰问。通过公益活动,残友们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价值感也油然而生,彻底告别了自暴自弃的生活。


2004年5月16日全国助残日,易海明作为领头羊,成立了株洲县残疾人爱心车队,开着三轮车带领残友为老弱病残义务送物资、义务接送残疾人、贫困学生,还帮助残友找工作、维权......


从那时候起,每年的高考期间,易海明都必定带着他的爱心车队,系着绿丝带,贴着“爱心送考”车贴,全程免费接送考生。学生和家长们感动于他们的无私,说得最多的话就是:“看,易伯伯和他的车队又来啦!”


易海明帮助残障人士上车。(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公益路上也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

有一回,易海明得知有户人家一家三口都是重残病人,马上赶了过去。


因地处偏远,他只能先通过电话确定位置。没想到,他话还没说完对方就破口大骂:“骗子,死骗子!”无奈的易海明只好一路打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这位残友的家。


对方一见到易海明,本来要开骂,却发现他也是一位残疾人,身上还穿着义工的制服,这才知道冤枉了好人。对此,易海明只是笑笑,继续为这户人家填写申请表,到村上开贫困证明,为他们解决了问题。


后来被问及是否会因此觉得委屈时,易海明笑着说:“没有觉得委屈啊,只要用心待人,就没有解不开的误会。”


相比起这些小插曲,易海明感受更多的是温暖。一位双手残疾的老人,为了报答易海明对她的帮助,花了几个月的工夫,一针一线缝制了一双布鞋送给他。易海明舍不得穿这双布鞋,一直珍藏着,他说:“每次想到这双布鞋,就觉得我做的都值了。”


03

有困难,找易海明


2012年,易海明带着他的爱心车队加入了株洲县博爱义工联合会。从此,他的爱心播撒到了更广更远的地方。


2012年,他和另一位“中国好人”唐先华自费前往云南省彝良县地震灾区救灾。

2014年,他自费前往甘肃漳县海拨3900多米高的地震灾区。


他拄着拐杖翻山越岭,克服了常人望而却步的困难,把筹集到的学习用品和防寒物资,发到灾区的孩子手中。他还曾前往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巴藏乡一带,到泥石流灾区助学助教。


和唐先华(前排左一)一起在云南彝良县地震灾区。(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4年起, 因为专业的摄影技术,易海明成了各个团体的御用摄影师和宣传骨干。他白天做志愿服务,晚上回家后整理修片,上传到各个网站,经常忙到凌晨三四点才能睡觉。


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后,2015年,易海明将爱心车队正式注册为株洲市海明湘爱公益联合会,公益范围进一步扩大,团队成员也增加到数百人。为了维持机构的运作,他顶着压力,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


从此,株洲的许多公益活动背后,都有易海明的身影。有困难就找易海明,成了他响当当的名片


04

“我亏欠她太多太多.....”


一次采访中,记者问易海明:一位残障志愿者何以有能力做好这么多事,并成为“中国好人”?易海明回答:“我的爱人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没有老婆的理解和支持,我没办法坚持下去!


这样的话,易海明曾多次说过,甚至在他被评为“中国好人”时,他特意跑到文明办,一再跟工作人员说:“不能评我,不能评我,我老婆比我更辛苦,她在公益上做得更多,她才是中国好人......


易海明的妻子文艳红,多年前,因久闻易海明这个好人的大名,在只有一面之缘的情况下,千里迢迢从云南赶到株洲,嫁给了一直因为自己残疾不愿意结婚拖累别人的易海明。


婚后,文艳红终于可以亲眼目睹丈夫是如何做好事了。他的眼里、心里全装着需要帮助的人,不但每天为助人奔波出力,还不断从家里往外掏钱。


但文艳红从未抱怨过,她一边主动承担起照顾子女和双方父母的责任,一边还想办法支持丈夫做好事。因为易海明平时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两个人的收入都由他支配,易海明每个月给妻子两百元(现在是六到八百元)作为生活费。


夫妻俩为了省钱,家里一周仅吃一次荤菜,小菜则自己种;两个人结婚时买的衣服,至今仍穿在身上......


不仅如此,文艳红还成了丈夫行善路上的好搭档。“经常要为残疾人送物资,但我的腿脚不方便,老婆就成了搬运工。公益联合会事务繁杂,老婆则成了我最得力的助手。”说到这,易海明的语气半是感激半是心疼。


多少次,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他在前面一瘸一拐地艰难行走,他的妻子,则背着30斤的大米,或扛着成箱的物资,默默地跟在他身后.....


易海明和妻子(左一)带着外孙一起做好事。


今年年初,文艳红感觉腹部不适,并且越发肿大,没过多久,连走路,呼吸都出现困难。


4月,易海明带着爱人到医院检查,没想到结果竟然是卵巢癌,且腹腔中已有大量积水,必须马上手术。这个晴天霹雳一下把易海明震懵了,只有在这个时候,易海明才能放下他的公益事业,在妻子身边陪着她,照顾她。


看着病床上虚弱的妻子,易海明心如刀绞。十几年慈善路上,这个从不流泪、从不抱怨的汉子,终于忍不住哭出了声:“婚宴没办,原计划的上海蜜月游,也拖着拖着就放在了一边,至今没有实现。我亏欠她太多太多……


文艳红听后哽咽着说:“我并不怕死,遗憾的是不能和爱人继续做公益。离开人世前还能和他再做一件好事,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05

百年后一起捐献遗体


易海明自己的身体也不好,二级肢体残疾的他,加上长年累月的过度劳累,时常感觉快熬不住了。志愿者见状,不无担心地对他说:“海明哥你要注意休息。

 

易海明却笑着回答:“我天天做好事,心情很好,死也要死在公益路上。”过了一会,他又补了一句:“不管接下来会怎样,我和妻子很早就有过约定,百年后一起捐献遗体。

 

今年5月10日母亲节,夫妻俩一起在“遗体捐献登记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同一天,文艳红开始接受第一次化疗。

 

面对医疗费的巨大压力,易海明尽量在妻子面前保持乐观。病房里,他一边为妻子按摩腿部,一边轻轻哼唱着歌曲:

 

轻轻地捧起你的脸,

为你把眼泪擦干,

这颗心永远属于你,

告诉我不再孤单,

 

深深地凝望你的眼,

不需要更多的语言。

紧紧地握住你的手,

这温暖依旧未改变。

 

不需要更多的语言,这温暖依旧未改变。(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知不觉中,一旁的志愿者,眼里已经噙满了泪水。


深圳市建辉慈善基金会的合作志愿者团队株洲市爱心志愿者联合会在了解核实易海明的情况后,提交了他的行善线索。建辉捐助人评审委员会通过认真评审,于2019年1月将他列为“致敬行善者”的支持对象。


志愿者向易海明致敬。


希望善良的易海明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