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星星的孩子”,这些星爸星妈们都做了些啥?
2021-04-02
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文/丢丢


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面对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有的父母自责,有的父母绝望,有的甚至选择与孩子一起结束生命。但是,也有父母坚持了下来,用爱接纳孩子的缺陷,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他们当中,还有一些人推己及人,为其他自闭症儿童开辟了一方属于自己的家园。


在建辉基金会致敬的行善者中就有十多位自闭症康复机构的创始人,他们的人生,都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为了守护“星星的孩子”,这些星爸星妈都做了些什么呢?




01

星妈两次卖房为哪般?


周平平和丈夫原本一起在安徽蚌埠的颍上县城打拼,两个人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8 年前,儿子的到来给家里增添了很多欢乐。可是,随着儿子渐渐长大,她们发现他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喜欢打闹,而是完全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一直到3岁,儿子的情况仍然没有改善。周平平带他到医院检查,最终的诊断结果像晴天霹雳一样把她“震懵了”,儿子被确诊为自闭症。“那时候我眼泪都哭干了。”周平平回忆说。可是,哭完之后生活还得继续。


儿子该上幼儿园了,周平平带着他寻找合适的幼儿园,一个月内换了三个,最后都被劝退。上学无门后,周平平无奈辞职,带着孩子开始走上艰难的康复之路。


小县城没有专门的自闭症康复机构,周平平只好带着儿子全国各地跑,只要听说哪里有好的康复机构他们就去哪。但是,在外求医的生活太难了,房租、学费、伙食费等,算下来一个月就要一万多,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压力。


很快,周平平的积蓄就花完了,于是她和丈夫把房子卖了,继续给儿子治疗。几年后,卖房的钱也花光了,夫妻俩再也没有能力带儿子外出治疗了。可是孩子的治疗耽误不得呀,无奈之下,周平平开始自己在家里给孩子进行训练。


周平平,建辉基金会2020年度致敬人物。


在为孩子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周平平认识了很多当地的星爸星妈,相同的经历,让他们慢慢走到了一起。2018年3月,当地几十个自闭症家长通过自筹创办了“爱星融合园”,他们希望以这种方式守护这群“星星的孩子”,让他们和正常的孩子一起融合成长。


“爱星融合园”成立初期,只有4个自闭症孩子和7个正常孩子,正常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为了能够接收更多的正常孩子入园和自闭症孩子一起成长,园方采取了低收费、高服务的做法。自闭症家长每个月1000元,正常孩子每学期只收800元费用,剩下的缺口都由周平平填补。


这样的经营模式成效显著,“爱星融合园”创办不到三年就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信任,入园孩子的数量增加了近4 倍。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机构财务短板凸显:房租水电、教学设备、职工工资、培训费等,机构每年的成本都超过20万元。“靠这么低的学费,是怎么也补不上这个缺口的。”周平平说。


这几年的财务缺口,都是星爸星妈们想尽办法筹集的。更让他们紧张的是,融合园所租的房子合同到期,房东不愿意继续把房子租给他们。


周平平(右一)和孩子们在一起。


2020年,婆婆看周平平一家人没有房子,打算把自己新分到的回迁房给他们住。可是,融合园的财务实在太紧张了,周平平就和婆婆商量能不能把这套回迁房卖了,用来救济困境中的融合园。


看到周平平这么多年投入的心血和努力,老人家最后同意卖房子。2020年7月,周平平拿到卖房的50 多万元开始寻找新家园,终于在迎宾大道边租了一处新房子。卖房的钱投进去了,仍然只能解决眼前最紧急的问题,这笔钱用完后该怎么办?她自己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爱星融合园”从成立到现在三年多时间,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可是每次看到孩子和家长们的眼神,周平平都对自己说咬咬牙再坚持坚持,能多做一天就多做一天。



02

星爸的“方舟”,承载了上千个孩子


山西方舟自闭症康复研究院(原名为太原市方舟自闭症康复中心)是山西省最早也是目前省内最大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范世禄是这个机构的创办人,同时也是一名自闭症患儿的父亲。


和许多星爸星妈一样,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康复环境,范世禄辞掉了工作专心照顾儿子。在他的陪伴下,儿子顺利读完小学、初中、高中,并于2017年通过艺考和自主招生考上了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如今,即将大学毕业的儿子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了好朋友,学会了自己出门购物。对于范世禄来说,儿子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教会了他如何去爱,也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范世禄,建辉基金会2017年度致敬人物。


为了让更多孤独无助的家庭少走弯路,就必须及早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有效干预。早在2005年3月,深有体会的范世禄就借钱创办了太原市方舟自闭症康复中心。


16年来,“方舟”与上千个自闭儿家庭携手面对自闭症,直接为来自省内外甚至美国、德国、西班牙的800多个孩子进行康复训练,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进入了特教学校或正常小学。


在这些成就和荣誉的背后,是范世禄夫妇负债经营、勉强支撑的艰难处境。自闭症患儿的父母为照顾孩子无法外出上班,大多数家庭的经济压力都非常大,无力支付高额的康复费用。机构成立初期,规模较小,支出也较少,夫妻两还能勉强支撑。


2016年全省经济萧条,很多企业发不起工资,严重影响了“方舟”的生源及孩子的训练周期,很多自闭症家庭迫于经济压力大大缩短了训练周期,有的甚至放弃了孩子的训练,也直接导致“方舟”的运营出现了问题。


由于是民办非企业单位,机构无法从银行贷款,也不允许有个人借款,更不能破产拿资产抵债,最困难的时候“方舟”差点关闭,但范世禄咬牙挺过来了。


范世禄和自闭儿家庭一起商讨康复方案。


现在“方舟”共有27名员工,每年的工资为70万元,房租加上水电费等每年约30万元,固定的支出就需要100万左右。此外机构还需要支付教师的食宿、培训费用等。


经济的萧条、筹款难度的增加、加上公益成本的日益升高,压得范世禄喘不过气,经常是吃不下饭,整晚整晚睡不着觉。短短一年的时间,范世禄多了许多白发。


“方舟何去何从,我不敢想。”范世禄也曾想要放弃,但他说一进入方舟大楼,看到那么多无助的家庭,那么多孩子单纯而又游离的眼神,还有在方舟坚持工作,陪伴自闭症孩子一起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师们,再想想社会上还有那么多的爱心人士在帮助方舟,他又不忍心放弃。就这样在坚持与放弃的挣扎中,一直坚持了下来。


03

关注星星的孩子,关注星爸星妈


事实上,在建辉关注的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创始人中,他们的情况大都和周平平、范世禄一样,当自己的孩子患上了自闭症,他们也曾悲愤命运的不公,但是,悲痛之后,他们勇敢地接受了现实,不但走出了一条自救之路,还用行动帮助了许多和自己一样的家庭。


他们当中,无一不是在经营中困难重重,负债累累,但他们也无一放弃,千方百计维持机构的运作,用毕生的心血默默守护着“星星的孩子”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建辉邀请你一起认识自闭症,消除误解,打破偏见,和行善者们一起为“星星的孩子”传递光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