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小三轮,爽朗的笑声,五颜六色的气球,小小的个子……这些都是彭霞的“标签”。 彭霞别称“大侠”,不仅因为她名字里的霞字,也因为她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大侠。
彭霞灿烂的笑容,爽朗的笑声感染着过路的每一个人。 01 这个“大侠”有点不一样 “大侠”的身体和正常人有点不一样。 因为妈妈在怀孕时吃了药,生下来彭霞就和别人不一样,成年后身高只有1.1米,被称为“袖珍人”。虽然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但是“大侠”还是把自己的人生活得很精彩。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大侠”也不例外,她忧心的是如何将助人事业做得更好。 2012年8月20日,一场暴雨,让住在一楼且地势较低的彭霞经历了一场惊险的逃生过程。她和丈夫都是残疾人,丈夫行动不便需要坐轮椅,就在这时候左邻右舍的邻居、路过的人全部过来帮彭霞一家安全撤离危险区,不多一会水就漫进了彭霞的家。 如果当时不是这么多好心人伸出援手,后果不敢设想。事后,彭霞经常这样说。
02
帮助他人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彭霞和丈夫在社区的定点摊位卖气球谋生。每天凌晨4点多,彭霞就必须骑三轮车从家里出发,花一个多小时,前往北二环的气球批发部批发气球,然后到蜀山区荷花地街道社区卫生中心广场售卖,一直到天黑才收工回家。 喜欢孩子的“袖珍妈妈”对孩子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 对于自己的生意经,彭霞充满自信。 “如果你想做生意的话,我可以带你。”2012年7月下旬,彭霞通过报纸了解到同是袖珍人的谢元莉的故事后,这样对谢元莉说。 原来谢元莉因为身高问题,老是找不到工作,同样的问题彭霞深有感触。“以前我也去过工厂,都因为个子矮遭到拒绝。”为此,彭霞鼓励谢元莉自信起来,大胆地迎接他人的目光。 彭霞的收入并不稳定,生意好时,一天可以卖七八十个气球,生意不好时,也就二三十个。为了帮补家用,彭霞晚上只要有时间就到外面打零工。 即便是这样,彭霞和丈夫还是从微薄的收入里挤了一些钱用于帮助他人。他们第一次捐款是在汶川地震期间,彭霞在街头的募捐箱里塞进了500元。“在新闻里看到汶川的情形,心里非常难过,我要尽自己的一份力。” 从那时起一颗爱的种子就在彭霞心中萌芽,2010年玉树地震,她再次捐助了500元。 后来彭霞和丈夫商量后资助了4名家庭非常贫困的大学生。“我和我老公商量过,家里的存款,够生活就好了。”彭霞说:“看到那些贫困学生,我是真的很感动,他们生活得那么艰苦还积极努力,真的佩服他们。”后来,他们又陆续资助了12个偏远山区的贫困小学生。 去年,彭霞的儿子考上了大学,攒下儿子学费的同时彭霞也不忘贫困大学生。她专程去资助了几位大学新生。“我不觉得我生活困难,我的爱人很支持我,我的儿子很懂事,我生活得很幸福。” 彭霞参加募捐活动。 再后来彭霞又把公益扩展到助残和助老。如今,帮助他人已经成为他们夫妇俩生活中的一部分。
03
心存感激,所遇皆温柔
心存感激,所遇皆温柔。公益也让彭霞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伴。彭霞家里的客厅放了一架电子琴,这是彭霞的爱好。每个星期,她都雷打不动的去音乐教室学习,教课的老师是免费为残疾人授课,所以彭霞学起来格外用心。空闲时,彭霞总会练习新学的曲目。 彭霞和一起上课的同学组成了一支“电子琴助残服务队”,他们经常参加公益性演出。对彭霞而言,学习音乐不仅是一技之长,还可以陶冶情操,放松心情,同时用音乐治愈心灵。 彭霞在上音乐课。 有时结束一天的气球售卖后,彭霞会抽出时间参加双岗助残队组织的活动,帮助残疾人、送慰问品、义卖字画。“我就是在做普普通通的事。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彭霞说。 遇到特别的活动,彭霞会将气球批发好,让丈夫一个人去卖,自己去参加公益活动。在她的心里,帮助别人和挣钱一样重要。 彭霞义务为社区铲雪。 这些年来,彭霞一直乐观地面对生活,今后,她也将继续践行自己的坚守,让更多人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无论生活有多苦,遇到多大困难,她都会努力地笑着走下去。 深圳市建辉基金会在安徽的合作团队在了解核实了彭霞的情况后,提交了这一线索。建辉捐助人评审委员会通过认真评审,于2018年7月将她列为“致敬行善者”的支持对象。 志愿者向彭霞致敬。 希望善良的彭霞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回馈。 摄影/张志娟等 文/安徽善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