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的一天,正在表姐家做客的刘细谷,好奇地在表姐家的房子周围转悠。对于这个9岁的农村娃儿来说,城里的一切都带着新鲜劲。 很快,屋后的一个石墩上立着的铁疙瘩引起了他的注意,活泼好动的他忍不住爬上石墩,用两只手去拨弄那个奇怪的铁疙瘩。就在他玩兴正浓时,突然发出了“啊”的一声大叫,随即从石墩上栽了下来…… 后来,刘细谷知道那个铁疙瘩叫变压器,只是,在他明白的时候,他已经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双臂。 失去双臂的人就像没有了翅膀的鸟儿。没有翅膀的鸟儿再也飞不起来,没有双臂的刘细谷,他的命运又将走向何处?
01 无法选择命运,那就改变命运 起初,幼小的刘细谷还不太明白失去双臂对自己的人生意味着什么,但是很快,他就被迫面对发生在他身上的巨大变化。 下了病床的细谷习惯性地象以前一样迈开步子走路,没想到却是一个趔趄; 吃饭喝水,只能像婴儿时那样由妈妈喂; 内急到了厕所,却发现没办法解下裤子… … 所有以前习以为常的生活小事,现在都成了无法完成的难题。往日活蹦乱跳的细谷,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 更让细谷揪心的是,原来上二年级的他想再次回到学校上课,却被学校以不能写字不能自理的理由劝退了,即使是作为旁听生也不接收,这让一向喜欢上学读书的细谷倍受打击。当时,还没有可让细谷上学的特殊学校,他被迫辍学了。 老师们语气坚决的拒绝、村民们充满同情的叹息、小伙伴们有意无意的取笑重重包围着细谷,让他感觉喘不过气来,只有在妈妈的怀中放声痛哭的时候,才能释放自己难言的自卑和羞耻。 父母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一天,父亲摸着细谷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娃儿,你前面的路还很长,要经得起风浪。你没有了双手,但还有双脚,要用自己的两只脚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你一定要坚强起来,相信自己,有志者,事竟成。爸爸妈妈会一直陪着你,帮助你。“ 那一刻,十岁的细谷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大到要为自己的将来作选择,大到有足够的能力开始思考人生。 “人虽然无法选择命运,但可以改变命运。“ 成年后的细谷回忆往事时说。 02 一切从脚开始 细谷第一件要改变的事,就是以脚代手,实现生活自理。但把脚当手用?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天方夜谭?一开始细谷压根不知道从何下脚,他试图把一根小木棍夹在脚趾中间,但总也夹不稳,好不容易夹住了,却无法用它完成任何事情。 但如果想改变命运,细谷知道自己必须"做"出这一步。经过反复琢磨练习,他终于能用脚趾夹住一根棍子,在地上划出1、2、3、4… … 这些简单的数字,高兴之余,他更是没日没夜地进行各种练习。 细谷用脚写字。 细谷对练习扣扣子的印象特别深刻。单是为了学会用脚扣扣子,他前后就花了一个多月。"扣子又小又薄,用脚趾怎么也夹不住,脚稍微打颤就对不上眼,一个上午扣不上一个,衣服被搓成一团,全身都被汗湿透了。” 像这种别人一秒钟就可以解决的小事,细谷却半天也搞不定,急得他直哭,甚至扔下东西想放弃。父亲见状,特地到书店买来《黄继光》、《董存瑞》等那个年代的励志书籍,一页页翻给他看,还给他讲述保尔、雷锋的故事鼓励他坚持下去。 经过两年多的苦练,细谷不仅学会了用脚洗脸刷牙、吃饭穿衣、如厕梳洗等基本生活技能,还练就了用脚写字的本领。他的两只脚的大脚趾在两年间长了两厘米,最大的内屈、外展角度达120度。 细谷的脚趾头也因为长期训练,一次次磨出了血泡,直到长出一层厚而硬的茧子。但是在达到目标这一刻,细谷内心的成就感完全盖过了脚趾长年遭受的疼痛,那层厚茧也仿佛变成了盔甲,可以为他抵挡命运的刀光剑影。 周围的人对细谷的特殊本领啧啧称奇,佩服不已。从细谷出院后需要家人扶着走路,到今天能用脚和常人一样过活,村民们目睹了细谷如何努力改变的全过程,他们知道,在这些成功的背后,细谷曾经历了成百上千次的成败。 细谷的双脚灵巧如手,开车门,开锁都难不倒他。 拥有灵活的双脚后,细谷开始和父母一起干活,放牛、挑担、种地,各种农活都再难不倒他。有时候脚不够用,他就嘴脚配合,比如洗澡,写字等。 曾经有一次,他为了躲避村里一个精神病人的追打,用牙齿咬着几个月大的侄女的衣服一路往后山跑,最后两个人成功逃过一劫。 除了用脚,细谷还有用嘴写字的绝技。 慢慢地,失去双臂的自卑与羞耻从细谷心中褪去,一有时间,他便四处捡拾废品,然后用卖废品所得的钱买书自学。 细谷深知,自己必须学习更多的知识,因为属于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03 学游泳、学木工、学放电影,用手能做到的,用脚也能做到 1976年夏天,天气异常炎热。有一天,细谷在赶牛回家的路上,牛热得跳进水塘赖着不肯上岸,不会游泳的细谷只能在岸上干着急,眼睁睁地看着牛在水里泡到天黑。从那时起,细谷便下定决心学游泳。 第一次下水时,因为没有手,细谷一下水头就直往下沉,小伙伴赶紧把他从水里架起来,呛得细谷一阵猛咳。大家见此情景,都说这样太危险,还是放弃为好,但细谷不死心,坚持下水练习。日复一日,细谷渐渐能在水中控制自己的身体,一步步学会了游泳。 让细谷想不到的是,学会了游泳,除了能赶牛,更重要的是给自己带来了走上体坛的机会。数年后县体委找到了他,带他参加了县里的集训,从而开启了他的运动员生涯,主攻跑步和游泳。 1977年,细谷靠拾废品所积累的50多块钱,买来一百多本书,创建了一个简陋的“细谷家庭文化室”,一方面利用闲暇时间自学,另一方面免费为乡邻开放。哥哥见状,为文化室添置了全村唯一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吸引了众多乡亲前来观看学习。由此,村里打牌赌博的人少了,学习的人多了,风气大为好转。 如今的细谷家庭文化室已经成为残疾人文体活动中心。 不久,细谷家里发生了一件事对他打击颇大。哥哥热恋中的女友,因为女方父母担心细谷会成为哥哥的累赘而最终选择分手。看着伤心不已的哥哥,细谷心里悲愤交加,他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学会一门谋生的手艺,决不成为家人的负担。 到了冬天,家里请来一位木匠帮忙修楼板。好学的细谷对刨子凿子这些铁家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趁晚上师傅不在时,他找来木板,用双脚夹起一把小刨,学着师傅的样子在木板上推刨子。 连续刨了几个晚上,两只脚夹刨的地方都磨出了血泡,像被开水烫伤那样疼痛难忍,但细谷硬是将几块粗糙的木板刨光滑了。他将木板钉成一个小书架,看着小书架,细谷内心充满了喜悦和干劲,觉得生活的路子一下子宽广起来,于是他添置了一些木工工具,学做一些简单的木工活。 学做木工的第一个大难题就是无法拉锯。细谷尝试用左脚踩住木料,用右脚的拇指夹锯。刚开始时夹不稳,好不容易夹住了右脚的拇指叉又胀痛得厉害,不是左脚踩不住木料,就是右脚拉不动锯,一不小心,锯齿就落在了左脚的脚趾和脚背上,鲜血随即往外冒。 当下的细谷也觉得用脚拉锯过于异想天开,放弃算了,但是等伤口好些以后,他不服输的劲头又上来了,站上板凳继续忙活起来。就是靠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细谷坚持锯完了一把小木椅所需要的全部木料,左脚的脚面也留下了累累伤痕。 第二个难题就是在木料上打眼。打眼的铁锤足有三斤多重,细谷坐在椅子上,左脚夹凿,右脚夹锤,只要右脚往下敲打时稍微有一点晃动,铁锤便砸在左脚上,痛得细谷龇牙裂齿,比起这个,磨破皮起血泡那些个痛可都算不上痛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细谷终于做成了第一把小木椅,他把小木椅运到县城卖了3元钱,用这笔钱买了10本书回家。此后他又陆续为自己的文化室做了一些桌子与柜子,脚艺越来越娴熟,还经常义务为乡邻们修理各种农具家具,成了远近闻名的无臂木匠。 令人称奇的无臂木匠,也是全国第一个脚艺人。 八十年代初期,电影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人们对大银幕充满了好奇,但对于当时的农村人来说,看电影还只是一个传说。细谷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决定学习放电影。 母亲一听有个“电”字,马上表示反对:“当年你就是被电吃掉了两只手,现在你还想去惹电老虎?” 何况,对于这个新兴玩意儿,双手健全的人也未必能学得会,用脚又怎么能搞定? 细谷对妈妈说:“我那时候还小不懂事,但现在长大了,脚也训练得很灵巧了,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 最后他说服了母亲,向县有关部门提出申请,便到镇上学习放电影。经过整整三个月的认真学习,细谷终于成功掌握了用脚操作放映设备的要领。 谁能想得到,这个20岁不到的无臂少年,已经身兼运动员、木匠、电影放映员于一身。 04 20岁时的辉煌 1984年,细谷20岁。这一年对于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他作为运动员第一次参加了大型赛事。 7月,细谷代表崇阳县参加了湖北省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凭着山里人的体魄和韧劲,一举获得跑步和游泳等五个项目的第一名。细谷优异的成绩和敢于拼搏的精神引起了组委会的注意,决定选拔他到省队集训,备战全国残运会。 10月,经过几个月的集训,细谷正式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第一届残运会。会上,他更是把十年来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最终获得了5000米长跑的金牌,以及1500米跑、400米自由泳、100米仰泳三项的银牌,突出的表现也让他成为赛场上最耀眼的明星。 后来,细谷又参加了全国第二届、全省第二至五届残运会,共获得15金、3银、4铜的骄人成绩。 站在荣誉墙前面,细谷眼里是满满的自豪。 这一年,细谷正式开始为乡亲们放电影。 记得他第一次在村里放电影那天,整个镇的人像过节一样欢天喜地,各村的村民们奔走相告:“细谷要用脚为我们放电影啦,大家晚上一起去看啊!“ 天刚刚黑下来,路上的行人便开始络绎不绝,人们有的举着火把,有的打着电筒,翻山过桥,聚集在细谷的文化室门口。到了放映时间,细谷坐在高高的椅子上,开始用脚操作放映设备。大家紧紧盯着细谷的双脚,目光随着两只脚的一举一动上下来回移动,眼里满是敬佩、担心和好奇。 当胶片转盘开始转动,白色的银幕上出现了影像,大爷大妈、姑娘小伙一个个都惊呆了,目不转睛地盯着银幕,人群随着电影剧情的起伏发出各种惊叹。等细谷熟练地完成整个放映过程,人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从此,乡亲们可以经常看电影啦。 直到九十年代,细谷在全县各村巡回放映露天电影达1813场,行程36000多公里,观影人次上百万。放电影不但为他累积了第一笔财富,也给乡亲们带来了莫大的欢乐。为了回馈乡亲,细谷免费为大家放映了200多场电影。 用脚放电影的电影放映员,世所罕见。 从9岁时失去双臂的孩子,到14岁时的无臂木匠,再到20岁时的全国残运会冠亚军和电影放映员,人们无不赞叹细谷所创造的一个个奇迹。 回首10年来自己历经的种种艰难与收获,细谷心中感慨万千。来路崎岖,荆棘丛生,但他觉得那空空的双袖中有一股强大的力量驱使着自己披荆斩棘,一路向前。那是一双隐形的翅膀,带着他于苍穹中自由翱翔,那翅膀,用他的血与汗铸就。 05 创业的同时,不忘投身公益 1993年,细谷和腿有残疾的妻子一道,用放电影挣下的积蓄在镇上的农贸市场开了一家不太大的山货店。凭着勤劳的双脚和灵活的头脑,细谷的山货生意做得很是红火。 1996年和2003年,他分两次盖起了两层楼房,面积达300多平方米,价值30余万元,家里各种电器一应俱全,让乡亲们好生羡慕。 2008年,细谷又成立了商务公司,把自己的5层住房作抵押贷款20万元,邀约了50多个股东,盘下一栋老房子,建成两个商场,引进医药、服装、餐饮等行业,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一家三代,其乐融融。 事业上的成就并未让细谷就此满足,从80年代开始,他便投身公益事业。碰上家乡建桥修路,或是有哪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没钱上学,细谷都会慷慨解囊,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1994年5月,省慈善事业楚天行来到崇阳演出时,细谷捐款1500元,被授予全省“慈善先生”。 1998年,一位失去双脚的流浪汉丁东海(音)慕名前来,用手走了两个小时的路找到了细谷,让细谷非常感动,随即做了两个凳子给丁东海当走路的工具。 后来为了给举目无亲的丁东海申请廉租房,细谷还把他的户口落到了自己家。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让丁东海住上了廉租房。最后丁东海在廉租房里去世,病友们发现后和细谷一起为他操办了后事。 2003年开始,细谷又萌发了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下来的念头,这对于只上过小学二年级,且只能用脚写字的细谷来说,个中困难可想而知。 他先用脚写了50多万字的草稿,经过8次修改,最后又用脚将字一个个录入电脑,历时10年,最后写成了《我用双脚写人生》一书,并于2013年正式出版。 细谷用脚操作电脑。 事后,细谷把这本书的利润全部捐了出来,购买了轮椅赠送给下肢瘫痪的困难残疾人代步。 细谷为困难残疾人捐赠的轮椅。 事实上,这些年细谷一共为助残公益事业捐出了自己多年来节衣缩食省下的30多万元。“我要尽自己的能力,为残疾人朋友多做点事。”细谷总是这样说。 06 帮助他人改变命运,是他余生最大的追求 2010年4月,细谷本着为残疾人朋友多做点事的初衷,发起成立了“崇阳县残疾人互助志愿者协会”,并当选为协会会长。协会旨在通过残疾人的互帮互助,让有困难的残疾人士及时获得帮助,也让这个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 协会成立后,正好碰上了玉树地震,细谷马上组织协会志愿者在第一时捐款6000多元钱寄给灾区。 2012年5月,全国第22个助残日期间,细谷又组织残疾人志愿者在大集广场进行义务修理、理发、无偿献血、义演等活动,募集了近5000元善款,采购了十辆轮椅,送给十位下肢瘫痪的残疾人士作为代步工具。 为了让协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细谷还经常奔走于社会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不论是从社会企业处拉资助,还是从政府部门处讨物资,细谷都全数用在有需要的残疾人身上。 在他的带领下,先后有20名社会爱心人士捐款达20多万元,为1000多名贫困残疾人家庭送去了温暖,帮助10多个有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圆了大学梦。 细谷慰问困难残疾人家庭。 崇阳县残疾人互助志愿者协会从最开始的18位肢残会员,发展到现在的308名会员,不仅切实解决了许多残疾人士的困难,更重要的是,通过近10年来的各种活动,让残疾人士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中一部分残疾人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成为全县的创业模范。还有部分残疾人从当初的帮扶对象,成为后来的爱心团队成员,不但活出了生命的尊严,还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回报社会。 如今,56岁的细谷担任的职务除了崇阳县残疾人互助志愿者协会会长外,还有市残联肢协副主席、县残联副主席、县肢残人协会名誉主席、崇阳县体校副校长等,用时下的时髦话说,是一位妥妥的“斜杠叔叔“。 而细谷获得的包括“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在内的各种称号更是不胜枚举,这些,对于他来说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目前,他正发起募捐,帮一名经济困难的残友购买一个刨床。 “人生最完美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中的这句话,细谷一直深记于心,这也成为他所追求的人生价值。他用双脚开创了自己无与伦比的人生,也将用双脚为残疾人事业继续奔走。 深圳市建辉基金会在湖北的合作团队在了解核实的情况后,提交了这一线索。建辉捐助人评审委员会通过认真评审,于2020年8月将他列为“致敬行善者”的支持对象,希望善良的刘细谷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回馈。
文/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