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教育家·陶行知 “你再干!再干下去这个家就完啦!” 在一次吵架中,梁海琴的丈夫竟从厨房拿出一把菜刀,生生把自己的小指切下一大截来。 夫妻俩已经不知道为了梁海琴开办的托养中心吵了多少次,可是这一次丈夫的决绝还是吓到了梁海琴,但是看着自己身边40多名有心智障碍的孩子,梁海琴不知道,如果这个托养中心关了门,孩子们还能去哪里? 一段护栏,一座改造的4S店,几十个残障儿组成的汾阳市阳光启智托养中心,这是梁海琴全部的生活。虽然在这个中心里,日子并不好过。梁海琴经常浑身上下不超过三块钱的现金,再没有一家店肯赊给她一袋面,每天得为下一顿饭四处奔波。 想起从前家里有车有房有存款的生活,难怪梁海琴的老公如此生气。但是当两个人冷静下来以后,又接着围着孩子们转了,梁海琴知道,老公也放心不下孩子们。 生活在汾阳市阳光启智托养中心的这些孩子,有些是被家人直接遗弃,有些是父母离异,有些是家里实在穷困,哪怕家里条件好些,也没有学校愿意接纳这些有着不同程度残疾的孩子…… 大家都打听到汾阳有个托养中心,不但可以负责孩子的生活,还会按照不同程度教给孩子们知识,但是听到一个月要800块的托养费用时,许多家长却却步了。 梁海琴能怎么办?她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没有学上吗?她只能选择来者不拒,部分减免费用甚至免费的方式给这些残疾儿童一片栖身之地。 01 2014年8月15日,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凌晨三四点的时候,被人栓在村里的茅厕旁,他只能两条腿跪在地上,这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他不会说话,更不会站立。 得知消息的梁海琴主动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给他取名“福儿”,希望他以后能有福气。 梁海琴还记得骨瘦如柴的福儿连吃饭都费力,但是什么都抓起来往嘴巴里塞,塑料包装纸、烟头、苹果核……看到什么吃什么,梁海琴只能一口一口喂他吃饭;面无表情的福儿在地上吃力地爬着,梁海琴就把他扶起来一遍遍练习走路;福儿大小便不能自己控制,梁海琴几乎每天早晨都是被被窝里福儿的排泄物熏醒…… ▲梁海琴的女儿,课余就会到托养中心照顾孩子们 如今,福儿六七岁了,骨瘦如柴变成了虎头虎脑,大小便更是学会了自理。福儿在梁海琴妈妈的身边,真的找到了自己的福气。 02 梁海琴说,“每天晚上去给孩子们盖被子时最难过,为什么他们不是睡在自己家,而是睡在托养中心?为什么只有自己照顾他们,而他们的父母选择了逃避。”这座托养中心,是梁海琴为孩子们筑起的爱心之家。除了这里,孩子们无处可去。 3岁的脑瘫儿,目光呆滞地望着天花板,屎尿和口水总是流满衣服,但在这里,她有了最特殊的座位,会坐在课堂跟着哥哥姐姐们一起听课学习; 已经9岁,却从来都没有吃过一口饭,靠喝牛奶维生的孩子,瘦成皮包骨时来到这里,硬是被梁海琴教会吃饭,长成了正常孩子的模样; 13岁的血管瘤女孩,还不及正常的6岁孩子高,专家会诊后连手术都没法进行,可是这个颈椎上背着硕大瘤球的女孩,却在这里,笑得最甜; 29岁的大男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却跟了梁海琴十多年,不仅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能听话会表达,手工做得更是一等一的水平; 患有重度神经性耳聋的男孩郑汉,来到托养中心时已经7岁。从小失语的他,经过三年的语训班学习,以及梁海琴日复一日不断地巩固、甚至逼迫,如今不但能够正常与人交流,还掌握了一技之长,找到了工作...... 梁海琴自己的儿子就是重度耳聋,不会说一个词,甚至连进特殊学校都是梁海琴一路哭着求来的“恩典”。但狠下心的梁海琴把正在学手语的孩子带回了家,一个音一个音的教,一个词一个词的磨,儿子终于学会说话,也终于能融入社会,如今22岁的大男孩更是成了一个能自食其力的烘培师。 梁海琴把儿子教育成了一个奇迹,她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于是,残障儿的家长都要求“教子有方”的梁海琴来教导自己的孩子,一传十,十传百,梁海琴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希望和可能。本身做着小买卖一家衣食无忧的梁海琴,人生从此硬生生地拐了个弯。 孩子们没钱交学费,她自己垫;房租,她自己掏;饮食起居,她自己照料……直到一贫如洗,直到债台高筑。 因为孩子实在太多,招收几位老师后,梁海琴却连一个月几百块的工资都付不起。 有老师对梁海琴说,“姐,你不用付我工资,我真的很佩服你一直能坚持这么久。” 没有取暖设施的冬天,老师孩子只好都捂着厚厚的衣服上课,再困难的条件也要让孩子们接受教育、学会生活。 每个残障儿的父母都有无数次想死的念头,更是盼着孩子能死在自己前头。常人的父母都想让孩子大展宏图,但对于残障儿的父母,哪怕孩子能向前迈出一步,能开口说出一句,他们就能满心欢喜。而在汾阳,这些家长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梁海琴的身上。 梁海琴明白,在这样一座闭塞的小城里,如果她放弃了,这些孩子就真的成了别人眼里的“傻子”,没有地方训练,更没有地方学习。托养中心,是他们唯一的去处。 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最简单的拼音,可能一个自闭症孩子说出口就要三年。 梁海琴的声带再也恢复不好,可她沙哑着,强忍着,继续反复循环。过敏性荨麻疹和紫癜折磨着她,可是依然无法让她停下。看着每个孩子都取得极大的进步,梁海琴既欣慰又满足,可是连托养中心的地方都是别人短期让出来的,想到未来,她无奈地叹气,“也不知道能维持到哪天。” 也许你从未有过这样一个没有生你却养你育你的特殊“妈妈”; 也许你的孩子聪明伶俐一直是你的骄傲; 也许你的家人绝不可能为了别人让自己家徒四壁居无定所; 但是,有一群孩子,他们需要妈妈,需要托养中心,需要人生能有躲避风雨的屋檐。 为了给梁海琴的坚持加把力,建辉基金会代表广大捐助者,于2017年12月已经将梁海琴列为致敬行善者项目的支持对象,希望善良的她能够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回馈。
这个把聋儿带成奇迹的女人,正在创造更多的奇迹
2018-11-19
对于数十残障儿童来说,她是家,更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