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身体里,住着个仙女
2018-10-23
从来只有残缺的身体,没有残缺的梦想。

肌肤凝金铁,大雪冻不僵。度岁亦辛苦,成材必坚强。

——宋·孔武仲《道傍树》


人常说,人如其画、画如其人,如此绝美惊艳的画作与精雅秀丽的笔触背后,仿佛可见一个温婉的女子正在袅袅而来。



她,叫汪玉婷,上天给了她绘尽世间美好的才华,却不肯给她一双恣意作画的双手。她仿佛落入凡间的仙女,却被禁锢在疾病的壳子里。


01


13岁那年,汪玉婷患上了“肌营养不良症”,医生曾预言,她活不过18岁。



父母不肯放弃,带着她到处四处求医,足迹踏遍半个中国,却屡屡失望而归,家里时时笼罩在焦虑和悲伤的阴霾之中。汪玉婷小小年纪却已有了对抗命运的思考,难道自己未来的日子就将往复在看病、吃药、失望、再看病这样的路上吗?



“爸,我不去看病了,药我会吃的,我想画画。”

 

汪玉婷的父亲是镇剧院美工,在斑斓的色彩中长大的小姑娘从小爱画,这一病倒,她不得不告别了心爱的画笔。

 

生活给了她重重的一击,但她却不想让病痛从此定义了她的人生。在父母的支持下,她重新开始渲染自己的世界。



02


但是汪玉婷要怎样才能完成一幅画作呢?


因为手臂移动距离只在几厘米之间,玉婷没办法完成“泼墨”传统国画,只能用狼毫等细而尖的笔创作工笔画。而精巧细密的工笔画对于她的身体而言,工作量太大了。


别的画家画一笔线条只需几秒,玉婷需要一分钟;

别的画家画只小鸟最多几小时,她需要两三天;

别的画家画幅美人最多几天,她要画上整整3个月......


如此恶劣的身体条件下,她每天坚持至少作画8小时。由于长时间作画,导致颈椎、肩周严重受损,手指的移动幅度变得越来越小。


刚开始能动10cm,

逐渐的8cm、7cm,

到后来仅剩5cm……



03


汪玉婷在身体条件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勇敢追梦,和她背后这个女人的支撑密不可分。是的,是支撑,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支持。



妈妈是玉婷的全职“保姆”,玉婷休息,妈妈给玉婷喂饭、擦洗身子、抱着她大小便。



玉婷作画,妈妈就在一旁调色、磨墨、递笔、移动画纸……玉婷画8个小时,妈妈就在旁边陪8个小时。到了后来,仅凭女儿的只言片语,妈妈就能准确地调出她想要的颜色。



2002年,疼爱玉婷的父亲汪天德意外从房顶摔下不治而亡,妈妈更是成了这个家里的顶梁柱。除了照顾玉婷,还要挣钱养她和玉婷的妹妹。

 

为了生存,她开始种菜,凌晨就去摘菜,4点回家睡会儿觉,5点起床收拾好家务,天一亮就直奔菜场,卖完赶紧回家照顾女儿起床。

 

短短几个月时间,她就瘦了几十斤,最瘦时体重只有70斤。



04


在简陋的书桌旁,妈妈用爱为女儿撑起了梦想的天地。


而汪玉婷努力了二十年,病情在不断恶化,画技却在不断地探索之下日益精进。



汪玉婷的画作多次参加省市国家级展览并获奖,甚至还受邀到韩国、美国、日本等地展览。2012年,她在北京天坛成功举办个展,实力演绎了什么叫“从来只有残缺的身体,没有残缺的梦想。”



汪玉婷的画儿出名了,这对母女的励志故事也出名了。而同时,她们的生活却是另外一幅面貌。


爸爸刚去世的时候,家里全靠着妈妈种菜赚钱,再加上每个月400块的低保来维持生活。随着画家汪玉婷出名后,妈妈终于不用那么辛苦了,女儿一幅画从最开始的2000元,到后来甚至能卖到6000元,一家人几个月的生活费也够了。



2012年底,汪玉婷在北京举办慈善拍卖画展,最终拍得 37.6万元。这笔钱,对于汪家来说,可以称得上“巨款”;这笔钱,是创作者汪玉婷花了7年时间,用只能移动几厘米的手,一笔笔勾勒出的26幅作品换来的




然而,玉婷并没有想着用这笔钱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全部捐给了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



她残缺的身体里住着一只不屈的雄鹰,更住着一朵圣洁的莲花。


她的笔下有那么多婉约优雅的女子,她却比那些女子更美。



医生曾预言她活不过18岁,但是今年的她已经40岁。让人痛心的是,近两年来,由于病情加重,汪玉婷的四肢已经基本僵死,家里又恢复了依靠495元重残生活救助和母亲低保金维持的状态。但是善良如她,对于当初的捐赠,没有丝毫后悔。

 

愿世界善待这个满腹才情的女子吧,为世间多留一些惊艳时光、温暖人心的画作和美谈。让这个身体被禁锢的仙女,还能恣意的挥洒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