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若鼓瑟,合韵似鸣琴。”
——杨衡《夷陵郡内叙别》
1995年,没有钻戒、没有婚宴、没有男方家人的祝福,李文和柳旭结婚了。新娘李文3岁那年因为小儿麻痹致残,拄拐生活,新郎柳旭白皙儒雅、玉树临风,看似是一桩外表上极其不相配的婚姻,但谁又能想到,是柳旭主动追求了李文。
“可我还是不由自主地被你吸引了,你就像磁铁牢牢地粘住了我的目光。”
——柳旭

01

“一颗心,就是一只飞翔的鸟儿·······”随着这句话,合肥电台的残疾人专有节目《共有这片蓝天》开始了,从1991年开播,李文就是栏目的兼职主持人。

虽然从小身体有残疾,但是李文一直热情又阳光,刚开始追求李文时,不善言辞的柳旭的“套路”也是送花、看电影、逛街,很久以后柳旭才知道,真正打动李文的,是他“修理三轮车的技术”。
当时李文的残疾人三轮摩托车经常开到半路上就“罢工”,而无论三轮车坏在哪里,柳旭总会第一时间赶到帮她修车。李文说,这让她觉得柳旭就是她心仪的人,虽然花香不算浓烈,但始终在散发。在恋爱的那段时间,他俩在一起谈鲁迅、保尔、张海迪,但是他俩最喜欢的,还是裴多菲。
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崖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
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长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而上/
——裴多菲

02


婚后,李文的事业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共有这片蓝天》栏目成了许多残疾朋友互相取暖的重要渠道。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许多生活在农村的残障人士唯一接触外界的渠道就是李文的电台节目。在柳旭的陪伴下,李文更是全心全意地投入了对残疾朋友的帮扶工作。
一个六安听众给李文写信说,自己不幸摔成高位截瘫,虽然大小便都不能自理,但还是想学习一技之长来谋生活。李文一边在节目中号召大家一起想办法,一边给那名听众寄了很多专业书籍,鼓励他多学习。后来,有热心听众建议听众学习修鞋。于是那人就在家门口摆了个修鞋摊,渐渐地有了积蓄,又开了一家小卖部,靠自己的双手解决了生存难题。
这件事让李文深受触动,她认识到自己的节目带给残疾朋友的帮助比她预想得要大得多。李文很渴望当母亲,但为了节目能坚持下去,她只能暂时放弃要孩子的计划。而柳旭也选择支持妻子的梦想,他说:“我也希望有更多残疾朋友因为你而获得新生。我们还年轻,可以等一等。”
“感谢李文主持的节目,不然我现在或许都不在人世了。”
——《共有这片蓝天》六安听众

03

2000年,李文意外怀孕了,随着胎儿长大,撑着双拐的她难以负重,经常跌倒。为了妻子安全,柳旭决定辞去工程师的工作,在家专心照料妻子。李文总觉得愧对于他,但柳旭很豁达:“我要是不辞职,无非是社会上多了一个汽车工程师。而你的自强助人,能帮助和影响一大批残疾人朋友,让他们有更美好的未来。我觉得我全心照顾好你,就值得!”

柳旭在生活上包容理解李文,承担家务和照顾孩子,还当起了李文助残事业上的“贤内助”。 一年冬天,一位做裁缝活的残疾人联系李文说每天晚上冻得难受,李文立刻联系了一台取暖炉,然后让柳旭骑着三轮车连夜给送过去。从那以后,“运输员同志”也成了很多残疾人的朋友。
柳旭对着残疾人朋友也总是有求必应,他还“现身说法”为很多残疾朋友当“媒婆”,成功促成了好多对姻缘。虽然常年为残疾人的义务付出,让李文柳旭的家庭条件非常紧张,但是家里却永远充满了爱。

“我的爱情是带伤的常春藤遇到了玉树临风的大树。”
——李文

04

自2016年以来,建辉支持的行善者中涌现了众多“夫妻档”。
比如熊庚香、万佐成夫妇,在医院旁创办抗癌厨房,为病友提供1元炊具14年,只要病友们还活着,能来炒菜,哪怕一直贴钱,老两口也心甘情愿。▲点击查看文章:我不是药神,我是厨神

爱情是这个世界是最动人的情感之一,有些人的爱情是门当户对、相敬如宾,有些人的爱情是琴瑟相和、历久弥新,而这些因为爱情相识,因为行善相知的夫妻却让人看到了爱情最纯粹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