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村庄
2018-10-23
二十年陪伴,直到两个人的村庄只剩下一个人......

“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孟子·滕文公上》

青山隐隐,水田漠漠,

赣州定南县岭北镇的群山深处,

有个偏僻的小村,

那是罗日祥一个人的村庄



一个人耕田、一个人煮饭、

夜晚点燃只照亮一个人的烛火,

火光明灭间,孤单触手可及。



他守在这个村庄里,

不仅仅是因为故土难离。

老屋低矮,

却是老人心的归宿。



这个故事其实无关爱情,也无关亲情,

只是一个善良的灵魂

温暖另一个孤寂的灵魂

让这股暖意缓缓地流淌了二十年。


01


村庄被绿树环绕,

屋顶炊烟袅袅、庭前三五家禽,

仿若世外桃源。

然而,村外起起伏伏的大山,

不但是守护,更是阻断,

阻断了小村和外界的联系。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村民们就开始陆续搬离。

 

直到只剩下苦命女子刘水英,

因为她搬不起家。

丈夫背弃离异、子女远走他乡,

60岁那年上山砍柴又不慎跌入山崖,

废了两条腿、一双眼。

孤老刘水英无依无靠、无可指望。

腿不能行、目不能视,

除了等待死神把她带走还能做什么?

 

她没想到罗日祥会帮她。

 

这个和她毗邻的40岁汉子,

以前也会默默地帮她挑担水、劈劈柴,

但是毕竟说话不多。

然而这次在她半只脚已经跨入死门时,

他却翻山越岭,

从山外请来了大夫。



罗日祥说:

“她也困难我也困难,

山水相逢碰到了,

就互相帮助吧。”

 

看病、喂药、煮饭、耕田,

从此罗日祥寸步不离,

照顾着刘水英的生活起居。

 

村里的左邻右舍都陆续走完了,

直到这个小山村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刘水英行动不便,

年纪也大了不想换地方,

罗日祥就也留下来。



山里日子寂寞,

闲时有个来言去语,

总好过一个人孤孤单单。

但是,罗日祥自己也没想到,

这样一日日的陪伴

竟会是二十年光阴


02


2016年春节后,

罗日祥到岭北镇月子圩赶集。

四五个小时的山路,

每个月,他都要来回走一趟,

到镇集上采购蜡烛、食盐等生活日用品。

尤其是蜡烛,

山里不通电,

没了光,

孤村里的夜晚会显得更长。



这是他节后第一次赶集。

要出门了,又回头吩咐:

“我走哈,看稳鸡鸭来,哈。”

 

天冷,出门有点晚了,

赶到镇上时,很多摊贩已经歇市,

他没有买到刘水英想吃的鱼。

 

回家见了刘水英,他觉得有点歉疚:

“我没有买鱼,

老板没在店里,

没有鱼吃今天晚上吃什么菜?”

“哪样都行哦。”

 

没想到,

这条没买到手的鱼,

竟然就成了遗憾

没等到下一次赶集,

一个平静的夜晚,

刘水英老人一觉睡去,

再没醒来


03


最终,两个人的村庄只留给了一个人

除了虫声鸟鸣,

和家禽偶尔的低语,

整个村庄寂然无声。



罗日祥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刘水英走后,

镇上从敬老院给他申请了一套住房,

条件好得多,

生活也有人照顾。

 

罗日祥思虑再三,

却还是选择了留下。

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没有谁再需要他的照顾。

但是,

这一个人的村庄,他已不愿离去。


曾经,

在人生的夜里,

一个灵魂温暖了另一个灵魂,

当那个被温暖的灵魂不再需要陪伴的时候,

他宁愿守着那些回忆度过余生。



罗日祥不愿意迁出,

许多志愿者就常常进山去探望他。

镇里给老人配了农机,

减轻他的工作强度。

深圳建辉基金会

也每个月会给善良的老人

500元补助金

衣食皆无所忧,

活泼泼、洒脱脱地,

做着整个村庄的主人,

何尝不也是一种幸福。